想接納自己?先去創造好好被接納的經驗

2023/09/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是透過關係來找尋自身的定位的。」——《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我常在網路上看到好多媽媽,明明已經為孩子付出一切、身心俱疲,卻仍然在發文求助時,自責自己做的不夠好。每當我看到他們這樣,總不免心疼,忍不住會回文分享自身經驗,希望用自己的例子讓他們知道,媽媽很廢也沒關係,生命總會找到出口(大誤)。好的拉回來,或許是老從他們身上,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我真正希望的是能給他們一些希望感。期望透過我的親身經驗分享,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個過程,只要不放棄,不管路途再遠,慢慢走總會到的。


教養的最難在於「接納自己」

過去在學敘事前,我也是很容易自責與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媽媽。當時的我面對教養的難,並不是不知道怎麼做,畢竟坊間資訊豐富,隨便搜尋都可以找到一堆怎麼教小孩的方法。難是難在,我是否可以接納自己當媽媽的有限性,是否接納自己常常學習並嘗試許多方法之後,還是做不到書上或專家所說的「溫和而堅定」。過去的我在參加<幸福魔法團體>前,面對教養困難常常需要處理兩層情緒,第一層是因為事件引發的,比如說當我身體不舒服時,難免面對孩子時會有些不耐煩,而往往更麻煩的是第二層情緒。第二層情緒是指,對孩子不耐煩後所衍伸出來的自責與愧疚,還有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怎麼還是做不好的挫折加無力感。當時的我,會花很多時間卡在第二層情緒,導致我根本無力思考下次面對同樣的情境,我能有什麼其他的選擇。關鍵在我根本不接納我自己,我無法如實接納自己的有限性與自己的不夠好,我在追逐那些外界主流的好媽媽標準中(比如媽媽應該要溫柔、對孩子有耐心等),漸漸迷失方向。


想接納自己?先去創造一段好好被接納的經驗

在<幸福魔法團體>持續浸泡兩年半後,我依然不夠好,面對孩子還是常常有情緒,但不同的是,現在的我不再進入第二層情緒中走不出來,而是可以迅速整理好因事件引發的情緒後,下個問句接著再問自己:「目前這個互動方式不是我喜歡的,那下次我可以做些什麼,來往自己更喜歡的方向移動呢?」省下許多自責與內耗的時間後我才明白,接納是為了把力氣花在帶自己跟孩子往更喜歡的方向靠近。

 

前陣子我剛好訪談了許多看我文章,或是看見我的改變而一起來團體共學的夥伴們,很多人也跟我一樣,一來就待至少半年、一年以上,並覺得對他們的人生幫助很大。當我好奇地詢問他們,這樣的學習對他們最大的幫助是什麼?畢竟課程很多,是什麼讓他們願意留在這裡,持續不間斷地學習?他們的答案跟我個人持續待在團體的理由雷同,團體提供了外面世界得不到的溫暖接納,而這樣的氛圍,有助於我們實際體驗什麼叫做「接納自己」,而且是體感上的經驗,並非只是大腦知識上的理解,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很多人看很多教養書籍,或即便聽很多教養專家的演講或直播,卻依然做不到接納孩子,又或是常常在兇完孩子之後,又陷入不停地懊悔。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當無法好好接納自己,自然給不出孩子這樣的接納與愛。好在大腦的神經元是有可塑性的,透過一次次實際在團體中體驗到「接納自己」是如何發生,我們就會學到新的模式與選擇,不再只是被慣性帶著走。


若此刻的你也覺得接納自己很困難,那先去找到一個人或群體,是可以好好接納你的,當你一次又一次自責自己時,可以聽到他人對你說:「沒關係,至少你已經盡力了。」聽著聽著,總有一天你也會開始對自己說。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對自己特別嚴格,嚴格的背後原本只是想要督促自己更進步,但過度嚴厲之後,反而讓我們深陷在情緒中、動彈不得。適時覺察,並找到適合的資源幫助自己,相信總有一天,你也可以慢慢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歡迎到以下地方找我互動聊天喔!>

臉書PM

 

你渴望一個可以接納自己的避風港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接納自己並邁向幸福~


從憂鬱地獄,職場地獄再到育兒地獄,直到學習敘事加入<幸福魔法團體>後,終於慢慢翻轉邁向幸福,一路血淚真實記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