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免費加入會員,不會錯過每一篇文章喔。
也可以用聽的了解AI喔
大家好,我是阿峰老師。最近AI圈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DeepSeek這家公司的崛起。
今天,就讓我來為各位深入解析。
DeepSeek,中文名「深度求索」,是一家2023年才成立的中國AI公司。別看它年輕,來頭可不小。DeepSeek的創辦人來自中國知名的對沖基金公司「幻方量化」,可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DeepSeek專注於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就像是OpenAI的GPT或是Google的Gemini。但DeepSeek的目標更遠大,他們要實現的是「通用人工智慧」(AGI),也就是讓AI像人類一樣,能處理各種不同的任務。
DeepSeek厲害在哪?
簡單來說,就是「又快又省」。
在美國晶片禁令的限制下,DeepSeek反而走出自己的路,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的模型,不只訓練效率高,而且使用的資源更少。這就像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反而激發出更大的創意。
DeepSeek陸續推出了DeepSeek-R1、DeepSeek-MoE、DeepSeek Coder、DeepSeek LLM、DeepSeekMath、DeepSeek-V2等一系列模型,每個模型都有不同的專長。有的擅長聊天,有的擅長寫程式,有的擅長數學。其中,DeepSeek-V3更號稱只用了相對少的晶片,就能達到媲美GPT-4o和Claude 3.5 Sonnet的功能。
AI的發展,就像開車一樣,有油門也有煞車。
油門是什麼?就是算力和電力。
AI模型要訓練,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這就像汽車要有油才能跑。而這些運算資源,又需要大量的電力來支撐。
但現在的問題是,AI發展太快,算力和電力的供應都快跟不上了。這就像汽車開太快,油門踩到底,但油箱卻快沒油了。
DeepSeek的出現,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除了「大力出奇蹟」,我們還可以「用巧勁」。DeepSeek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反而開發出更有效率的模型。這就像是在告訴我們,AI的發展,不一定要靠砸大錢、堆硬體,也可以靠技術創新。
這也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
P x Q。P是單位算力/電力的成本,Q是AI應用的數量。
如果P下降的速度比Q上升的速度慢,那整體的需求還是會增加。DeepSeek的例子告訴我們,P是有可能大幅下降的,但Q的潛力可能更大。
AI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未來在各行各業,AI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特別是在企業內部,AI可以協助員工處理各種重複性、繁瑣的工作,讓員工可以更專注於創造性的工作。
這幾年,像微軟、Google這些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在內部大量運用AI。他們的財報也顯示,員工的生產力因此大幅提升。未來,這種趨勢將會擴散到更多的企業。
除了企業應用,人形機器人也是AI發展的重要方向。現在的人形機器人,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比較像是「特用型」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特定的工作,像是送餐、倉儲搬運等等。
但未來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將會更像人類,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任務。這就需要AI模型具備更強大的能力,不只要能聽、能說,還要能看、能感覺,甚至能聞、能觸摸。這就是所謂的「世界模型」。
AI發展這麼快,會不會失控?
這也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各國政府也開始思考,如何對AI進行監管。
但各國的態度不太一樣。
DeepSeek的崛起,讓這場監管戰更加複雜。DeepSeek的技術突破,可能會讓美國更難以透過晶片禁令來限制中國的AI發展。DeepSeek也可能像華為一樣,在中國和一些友好國家發展壯大,形成一個與美國不同的AI生態系統。
AI的發展,就像一場海嘯,正在席捲全球。
這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社會、經濟的變革。
AI是挑戰也是機會。如何善用AI,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是每個企業領導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AI時代的來臨,也意味著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適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AI時代已經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想要學習更多關於 AI 的實用知識和技巧嗎?歡迎加入阿峰老師的「下班學 AI」學習社群,並訂閱我的 Podcast 頻道,跟著阿峰老師一起學習,讓你跟上 AI 的腳步!
我不僅擁有豐富的AI教學經驗,並在多家企業、政府單位與組織推動AI教育培訓,更有超過500小時的教學時數,能因應各種產業與需求。
最後如果對AI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有
針對組織部門中高階主管的AI趨勢課程。
也有針對基層員工的客製化手把手AI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