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完形開始探索新的自我時,很多關係也開始在變化當中。我本身的變化當然會影響到跟父母的關係,很明顯關係需要做調整,我的情緒需要過去,整個家裡的動能需要改變。這時候,我去參加家族排列。
家族排列最神奇的是能把家裡各個關鍵人物之間的動能呈現出來,讓當事人認知到家族裡每一個成員的存在與狀態。這個課程只是要讓人們看見此刻的狀態,進而接受每個人都有其角色和選擇、認可彼此的存在、更進一步尊重彼此的選擇,把各自要負的責任釐清,回到每個家人應有的位置,能量開始流動、或許就能愈趨平衡。
一開始聽上過課的朋友分享,只覺得很神奇;怎麼可能透過選擇在場同學扮演不同角色、展現整個能量場,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狀態跟問題的所在。心中躍躍欲試,卻有點猶豫,又有點害怕在現場的能量可能會傷害到我。
但我有困擾已久的親密關係問題,我也很清楚親密關係跟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我真的很想知道癥結點在哪、可以怎麼解決。我沒有認為一次的排列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想藉由這個排列讓關係中的能量開始流動,或許生命之流會引導我。
家族排列一開始是由海寧格提出的,在家族排列過程中,需要先畫出自己的族譜,從自己的爸爸媽媽開始、各自祖父母輩、兄弟姊妹,如果有伴侶、小孩(生出來的、墮胎、或因病死去、領養的等等),也都要放上去。這個族譜只有老師會看到,在課堂上也不需要說明自己的問題與故事。
當輪到我的個案時,我只需要跟老師坐在一起,老師會看著我的族譜,請我在同學中找適合的同學去代表、扮演家族裡的人物。通常是從尋找扮演爸爸媽媽的「代表」開始、然後找一位同學代表自己,這一切都是依每個人的感覺去挑人,當然同學也可以拒絕。
除了上述人物,需要的話老師也會延伸到其他的關鍵人物,例如繼父、再婚的對象、領養的小孩等等。課程中對海寧格家族排列的說明非常清晰,老師在排列當中的引導很客觀、也尊重案主與代表們;在服務於大家時,為自己建立清楚的界線,這讓我學習很多。
過去上完形課程時,經歷了心理學所說:人的成長必須「殺死」自己的父母。這裡的「弒親」是心指理層面的反叛父母的權威,並不是現實中殺害自己父母的真實行為。心理上的弒親恰恰是源於父母權威的存在。
個人的成長,往往被視為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成長似乎就必然面臨著一個困境:我們如何從當初保護我們的父母手中,獲取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威?因此,弒親的本質就是衝破和獲取父母權威,並將這種權威轉化為對個人生活的責任與對自我人生的控制。*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