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媽媽,我可以很誠實的說,母愛不是天生的。當生產完,要面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不管是外型、或是內分泌,加上有個完全無法自理的小嬰兒。崩潰憂鬱是必然的。近年來倡導母嬰同室,當我剛生完小孩前兩天,陰部還在劇烈疼痛腫脹時,我還要一步步的走到嬰兒中心餵奶,天知道我走得多緩慢、那幾步路對我來說有多遙遠。
當我在坐月子中心,因奶水不足、連半夜都讓護理師抱著小孩來喝奶以刺激乳腺,阿姨熬煮各種腥羶味的湯來催奶,整個壓力大到不行。後來,我生了三個小孩的朋友跟我說,沒有快樂的媽媽也不會有快樂的小孩,沒有親餵、喝配方奶,小孩也不會長歪。從那時候起,雖然半夜還是要擠奶,但擠完奶就可以去睡,不用經歷換尿布、餵奶、拍嗝、哄睡的各種過程,我終於能夠好好休息。
大家都覺得媽媽要照顧好小孩,那請問誰來照顧媽媽?偶然聽到有媽媽因產後憂鬱尋死,或帶著小孩一起死的噩耗,都覺得萬分唏噓。這個社會給媽媽的壓力太大了,而支持呢?關心呢?媽媽一邊帶著小孩一邊哭的時候,陪伴媽媽的力量在哪裡?生育率下降不是沒有道理的,錢很重要沒錯,但對媽媽的支持更是重點。
跟個剛出生的嬰兒相處,彷彿來到外星球。我慢慢的愛上了我的孩子,但每個階段仍然都有不同的挑戰。最近來到了大家聞之色變的青春期。現在的小孩其實蠻不容易的,從幼稚園、小學都以愛的教育、開開心心、尊重自己為主,君不見各種自由奔放的教育方式,諸如華得福、蒙特梭利、森林小學、全人教育、薩提爾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我們從小教小孩要有獨立的思考、做自己的勇氣、遇到有人侵犯界線要抵擋。然後呢?這一切到國中就破功了。一個自由的小孩,回到了填鴨式的教育體制。每天背國文地理社會歷史,小孩問:「背這個、考這個有什麼意義?Google不是都查得到嗎?」痾,我沒有答案。
升學導向、唯有讀書好依舊是主流的價值觀,小孩問:「一定要讀好書才有前途嗎?」我:「不是啊,各行各業都有前途。」小孩問:「那我不讀書可以嗎?直接上五專高職?」我翻桌變臉:「沒有考上高中、學費自己付」。講完有種熟悉感,剛剛好像我媽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