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的話,那所謂的身處同一個宇宙的概念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道我們不是在一點一滴地增加宇宙中孤獨的總和嗎?
應該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過去沒有太多讀科幻小說的經驗,近兩年卻陸陸續續讀到一些享譽國際的科幻作品,不是那麼典型(其實應該是我過去對「科幻」一詞的想像太過狹隘),而且富有文學性(「文學性」一詞高傲跩屁得又像是暗藏著褒貶,彷彿得要符合某些人的口味才能「享有」這份標籤)。像是《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以末日作為開場,帶有科幻色彩的故事脈絡,卻讓讀者深陷在平鋪直敘的人心與情感描寫裡,淡淡憂愁而不能自拔。又或是《巴別塔學院》以平行世界的大英帝國為背景,將那些翻譯過程中語境的差異或喪失作為一種「魔法」,用科幻的方式包裝作者欲探討的殖民與種族主義。
金草葉的《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便是一本讀來意猶未盡之作。七則短篇小說讀來像詩,筆觸輕得好似透明,作為分段符號的太陽標誌讓人感受宇宙行星間,那掌握不定的距離。在金草葉筆下的世界,星球與星球之間,似近實遠,如同網路發達時至今日的人與人之間,疏遠地毫無隱私。而那些漂浮在浩瀚無垠之中的情感粒子,相對於濃烈訴說,金草葉大都以她博學的生化知識,冷靜沉著地闡述,卻能讓人在閒談之中,感受到萬物的虛空與人性的無奈。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裡頭許多的主要角色,予人一種岑寂冷清的形象,像是〈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裡半邊臉與生俱來帶著醜陋傷疤的奧莉薇,選擇再次離開莉莉建造的美好村莊,與德爾菲留在那顆不完美的初始地——地球,與所愛之人共同對抗分類主義,在缺陷之地既痛苦又幸福地擁抱人生。〈光譜〉中的熙貞,在執行外太空任務遇難,意外發現某行星上的智慧生命體,熙貞與外星人「路易」超越物種發展出情感交流,彼此共存數十年。沒想到返回地球以後卻無人相信其遭遇,被當成精神狀況有問題的熙貞,最終只是守著她在行星裡的絢彩記憶,成為星塵裡的一粒灰。〈共生假設〉裡來自「那個世界」的柳德米拉,畢生畫著無人見過的蔚藍星球,死後科學家們卻在分析初生嬰兒之間的語言研究中,發現了對那顆外星故鄉的思念。〈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反覆凍結又解凍、沈睡又甦醒的科學家安娜,只是為了和家人葬在同一顆如今已遙不可及的星球。〈關於我的宇宙英雄〉跨越種族、性別、與年齡的在京,成功度過非人訓練,即將成為第一位通過隧道前往宇宙對面的改造人⋯⋯。
這幾個故事裡的主要人物,金草葉以女性的角色描繪,唯有〈情感的物質性〉一篇裡,無法理解負面情緒作為商品的靜夏是男性以外(註),其餘篇章都是女性作為主角。她筆下的女性角色總是以淡泊的口吻訴說,那些遙遠宇宙時空下,曾也絢爛一時的愛與離別。雖然聽聞金草葉在寫作時對性別並無特別喜好,然而在不經意之間,感覺這些女性角色,都給人一種特別理性的冷清狀態,敘述著讓人心碎以後又看見了希望的故事。也因為如此,這本帶有科幻色彩的作品,在我內心激起一波波,微微的卻持久著的蕩漾。很喜歡非文學出身背景的作家筆下的故事,令讀者可以經驗著不同於往常的閱讀,隨故事而起伏的心境,不一定是來自於直球的書寫感受本身。
〈情感的物質性〉是本書中較為跳脫的一則短篇,篇幅十分短薄,後勁卻非常強烈。故事發生在一個「情感」能夠實體化作為商品販售的世界。然而,不如直覺想像的,人們除了購買正向情緒——幸福、寧靜、心動體以外,也瘋狂購買那些造成負面情感的情緒體,像是恐懼、憂鬱、憎惡體。主角「我」對於這項商品造成的熱潮感到十分不解與嗤之以鼻,卻在自己的情人身上發現了滿屋子的「憂鬱」⋯⋯。
金草葉《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裡頭的「科幻哏」並沒有特別新穎,也沒有讓人感覺太過刻意設計的橋段,雖然她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背景,但讀她的文字並不會感受到任何賣弄學識的蹤跡,反而可以很自然地進入到她創造的世界裡。
「靜夏啊,你當然無法理解,因為你從未經歷過這些。
我只是希望撫摸自己的憂鬱,把它放在手上。
如果能品嚐它的味道的話,緊緊地握在手裡就好了。」
——〈情感的物質性〉
註:〈情感的物質性〉中以第一人稱寫作,繁體中文版將「我」的名字譯為「靜夏」,然而在中國的 Podcast 節目惊奇裡聽主持人與《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中國譯者/編輯訪談,得知作者金草葉對本篇「我」一角的設定是男性。
-
書籍資訊: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kobo 讀墨 pubu
作者:金草葉 김초엽
譯者:胡椒筒
出版日期:2022.03.03
出版社: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