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宇宙中孤獨的總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的話,那所謂的身處同一個宇宙的概念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道我們不是在一點一滴地增加宇宙中孤獨的總和嗎?


應該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過去沒有太多讀科幻小說的經驗,近兩年卻陸陸續續讀到一些享譽國際的科幻作品,不是那麼典型(其實應該是我過去對「科幻」一詞的想像太過狹隘),而且富有文學性(「文學性」一詞高傲跩屁得又像是暗藏著褒貶,彷彿得要符合某些人的口味才能「享有」這份標籤)。像是《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以末日作為開場,帶有科幻色彩的故事脈絡,卻讓讀者深陷在平鋪直敘的人心與情感描寫裡,淡淡憂愁而不能自拔。又或是《巴別塔學院》以平行世界的大英帝國為背景,將那些翻譯過程中語境的差異或喪失作為一種「魔法」,用科幻的方式包裝作者欲探討的殖民與種族主義。


金草葉的《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便是一本讀來意猶未盡之作。七則短篇小說讀來像詩,筆觸輕得好似透明,作為分段符號的太陽標誌讓人感受宇宙行星間,那掌握不定的距離。在金草葉筆下的世界,星球與星球之間,似近實遠,如同網路發達時至今日的人與人之間,疏遠地毫無隱私。而那些漂浮在浩瀚無垠之中的情感粒子,相對於濃烈訴說,金草葉大都以她博學的生化知識,冷靜沉著地闡述,卻能讓人在閒談之中,感受到萬物的虛空與人性的無奈。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裡頭許多的主要角色,予人一種岑寂冷清的形象,像是〈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裡半邊臉與生俱來帶著醜陋傷疤的奧莉薇,選擇再次離開莉莉建造的美好村莊,與德爾菲留在那顆不完美的初始地——地球,與所愛之人共同對抗分類主義,在缺陷之地既痛苦又幸福地擁抱人生。〈光譜〉中的熙貞,在執行外太空任務遇難,意外發現某行星上的智慧生命體,熙貞與外星人「路易」超越物種發展出情感交流,彼此共存數十年。沒想到返回地球以後卻無人相信其遭遇,被當成精神狀況有問題的熙貞,最終只是守著她在行星裡的絢彩記憶,成為星塵裡的一粒灰。〈共生假設〉裡來自「那個世界」的柳德米拉,畢生畫著無人見過的蔚藍星球,死後科學家們卻在分析初生嬰兒之間的語言研究中,發現了對那顆外星故鄉的思念。〈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反覆凍結又解凍、沈睡又甦醒的科學家安娜,只是為了和家人葬在同一顆如今已遙不可及的星球。〈關於我的宇宙英雄〉跨越種族、性別、與年齡的在京,成功度過非人訓練,即將成為第一位通過隧道前往宇宙對面的改造人⋯⋯。


這幾個故事裡的主要人物,金草葉以女性的角色描繪,唯有〈情感的物質性〉一篇裡,無法理解負面情緒作為商品的靜夏是男性以外(註),其餘篇章都是女性作為主角。她筆下的女性角色總是以淡泊的口吻訴說,那些遙遠宇宙時空下,曾也絢爛一時的愛與離別。雖然聽聞金草葉在寫作時對性別並無特別喜好,然而在不經意之間,感覺這些女性角色,都給人一種特別理性的冷清狀態,敘述著讓人心碎以後又看見了希望的故事。也因為如此,這本帶有科幻色彩的作品,在我內心激起一波波,微微的卻持久著的蕩漾。很喜歡非文學出身背景的作家筆下的故事,令讀者可以經驗著不同於往常的閱讀,隨故事而起伏的心境,不一定是來自於直球的書寫感受本身。


〈情感的物質性〉是本書中較為跳脫的一則短篇,篇幅十分短薄,後勁卻非常強烈。故事發生在一個「情感」能夠實體化作為商品販售的世界。然而,不如直覺想像的,人們除了購買正向情緒——幸福、寧靜、心動體以外,也瘋狂購買那些造成負面情感的情緒體,像是恐懼、憂鬱、憎惡體。主角「我」對於這項商品造成的熱潮感到十分不解與嗤之以鼻,卻在自己的情人身上發現了滿屋子的「憂鬱」⋯⋯。


金草葉《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裡頭的「科幻哏」並沒有特別新穎,也沒有讓人感覺太過刻意設計的橋段,雖然她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背景,但讀她的文字並不會感受到任何賣弄學識的蹤跡,反而可以很自然地進入到她創造的世界裡。


「靜夏啊,你當然無法理解,因為你從未經歷過這些。
我只是希望撫摸自己的憂鬱,把它放在手上。
如果能品嚐它的味道的話,緊緊地握在手裡就好了。」
——〈情感的物質性〉


註:〈情感的物質性〉中以第一人稱寫作,繁體中文版將「我」的名字譯為「靜夏」,然而在中國的 Podcast 節目惊奇裡聽主持人與《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中國譯者/編輯訪談,得知作者金草葉對本篇「我」一角的設定是男性。


-


書籍資訊: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kobo 讀墨 pubu
作者:金草葉 김초엽
譯者:胡椒筒
出版日期:2022.03.03
出版社:聯經出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非必要迷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殘酷地,他以別人眼中對他一生的看法,來看待自己的一生。 ——《史托納》 我有時候會忘記文學並不需要伸張什麼。
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笑)。 ——綿矢莉莎 書腰上這麼一段話,讓人隔著書封就好想一窺究竟,再加上綿矢莉莎那「三大賞最年輕得主」的標籤,讀者就像書中那些看好戲的酸民一般,忍不住想要一睹偶像崩壞。
這就是家人,被照拂過最無能的童年,也被見證過最狂妄的青春歲月。
故事的敘事者是一名女性,總是習慣以被社會認可的態度迎人的她,有天決定不再閃過那些滑手機不看路的人。一個日常舉動的小小轉變,如蝴蝶效應般在她的生命裡掀起陣陣微風。
《願能嚐到美味料理》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的書名與書封看似無害甚至還帶著一點可可愛愛,讓人以為是本療癒小說,翻開來閱讀以後才發現哇嗚,誤會大了!諷刺的反差感挖苦著企圖用一本書來療癒自己以將日常積怨粉飾太平的讀者,高瀨隼子一點兒也沒打算安撫在職場上受盡委屈的我們⋯⋯
在《摯友》裡,探討「死後」,以友人自殺死亡後被遺留下來的人為視角,突如其來被友人第三任妻子交付照顧一隻體型碩大的大丹狗,在和這隻大狗生活的點滴裡,回顧與死者生前一同經歷過的細瑣片段。《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則是將死亡拉至「將死」的階段,敘事者被癌末正計劃安樂死的友人請求陪伴她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
很殘酷地,他以別人眼中對他一生的看法,來看待自己的一生。 ——《史托納》 我有時候會忘記文學並不需要伸張什麼。
寫了嘴巴這麼不乾淨的小說真是抱歉(笑)。 ——綿矢莉莎 書腰上這麼一段話,讓人隔著書封就好想一窺究竟,再加上綿矢莉莎那「三大賞最年輕得主」的標籤,讀者就像書中那些看好戲的酸民一般,忍不住想要一睹偶像崩壞。
這就是家人,被照拂過最無能的童年,也被見證過最狂妄的青春歲月。
故事的敘事者是一名女性,總是習慣以被社會認可的態度迎人的她,有天決定不再閃過那些滑手機不看路的人。一個日常舉動的小小轉變,如蝴蝶效應般在她的生命裡掀起陣陣微風。
《願能嚐到美味料理》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的書名與書封看似無害甚至還帶著一點可可愛愛,讓人以為是本療癒小說,翻開來閱讀以後才發現哇嗚,誤會大了!諷刺的反差感挖苦著企圖用一本書來療癒自己以將日常積怨粉飾太平的讀者,高瀨隼子一點兒也沒打算安撫在職場上受盡委屈的我們⋯⋯
在《摯友》裡,探討「死後」,以友人自殺死亡後被遺留下來的人為視角,突如其來被友人第三任妻子交付照顧一隻體型碩大的大丹狗,在和這隻大狗生活的點滴裡,回顧與死者生前一同經歷過的細瑣片段。《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則是將死亡拉至「將死」的階段,敘事者被癌末正計劃安樂死的友人請求陪伴她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鏡像的世界 在這個相互連結的宇宙中,我們所增加的任何事物,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換句話說,我們連結著一個共享的雲端能量場,透過學習愛,我們便能獲悉一切生命問題的解答。 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工作好比累積銀行的存款,而這些資金的安排,都是由一個精微的能量場所決定。 以佛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一件巧合到不行的事情,簡直像是奇蹟等級的巧合。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何來?到哪去?存在又有何意義? 無垠的星辰大海中,我們是否真的只是滄海一粟?亦或在探尋造物的路上,我們竟會不經意間扮演了造物主的角色,創造出超越我們的存在? 如果,時間真的像一條,我們不能涉足同一點的湍急的河流,那我們當下該做的,是不是就該是回望,從長河上游順流而下的先人們閃耀的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小宇宙 – 一個人自己的宇宙 大宇宙 – 質能時空宇宙 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你是在指揮它? 還是在同意它? 一個人的宇宙 ,是他在沒有其它觀點的反對或混淆下,自己想要創造出來的宇宙。質能時空宇宙 ,是一個人為了與其它觀點持續往來而同意的宇宙。
Thumbnail
(已更新) 「我們原本...都是不存在的。 最初是只有一片荒野,什麼也沒有的宇宙, 一個人類也沒有。」 現在眼前所見一切,皆是來自...『宇宙的分化』 也因宇宙的分化,才產生了不同的“性情”、“想法”、甚至“感受”...如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鏡像的世界 在這個相互連結的宇宙中,我們所增加的任何事物,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換句話說,我們連結著一個共享的雲端能量場,透過學習愛,我們便能獲悉一切生命問題的解答。 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工作好比累積銀行的存款,而這些資金的安排,都是由一個精微的能量場所決定。 以佛
Thumbnail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照亮你的頭頂,擴散到全身,這道光很溫暖,你感到自己被宇宙愛著。 曾幾何時,我不再感受宇宙,我刻意與宇宙分離。談宇宙就是談天文科學,只有無知的小孩會相信自己可以了解宇宙。宇宙是浩瀚、神秘、超乎邏輯理解範圍的,我必須掌控生活,控制我的能力以及在職場的表現,我強烈抵抗任何不符合
Thumbnail
一件巧合到不行的事情,簡直像是奇蹟等級的巧合。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何來?到哪去?存在又有何意義? 無垠的星辰大海中,我們是否真的只是滄海一粟?亦或在探尋造物的路上,我們竟會不經意間扮演了造物主的角色,創造出超越我們的存在? 如果,時間真的像一條,我們不能涉足同一點的湍急的河流,那我們當下該做的,是不是就該是回望,從長河上游順流而下的先人們閃耀的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小宇宙 – 一個人自己的宇宙 大宇宙 – 質能時空宇宙 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你是在指揮它? 還是在同意它? 一個人的宇宙 ,是他在沒有其它觀點的反對或混淆下,自己想要創造出來的宇宙。質能時空宇宙 ,是一個人為了與其它觀點持續往來而同意的宇宙。
Thumbnail
(已更新) 「我們原本...都是不存在的。 最初是只有一片荒野,什麼也沒有的宇宙, 一個人類也沒有。」 現在眼前所見一切,皆是來自...『宇宙的分化』 也因宇宙的分化,才產生了不同的“性情”、“想法”、甚至“感受”...如
以前我總不解什麼是向宇宙下訂單 宇宙何其大、何其浩瀚 人類只不過是這宇宙的一個小分子 那樣地不成比例 對比宇宙 人類猶如小螞蟻 只能仰望興嘆 或許這就是沒有立定目標沒有計畫的過一天算一天 以至於無法選擇相信與付諸行動 那樣的膽小如鼠的我 或許也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 如何擺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