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台灣路上指揮交通的人很迷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指揮法,偶而看到年輕的警察會跟"印象中"標準的只會雷同,但是真的很偶爾,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年輕的時候,把指揮交通分為4種等級,一種是交通警察,通常最標準,最有幫助。第二種是施工的交通指揮。通常他們什麼事情都沒做,最大的功用就是工程車進出的時候會幫忙提醒。沒有幫忙太多指揮交通就是很大的幫助。第三種是義交,義交很兩極,大好大壞,特點就是很隨興。有時候不管紅綠燈,不管車流,有時候不知道在緊張什麼,有時候又不知道瞎忙什麼,有時候亂比一通完全看不懂,有時候也不比用罵的,但是大部分時候,其實就是照著紅綠燈吹哨,我也很疑惑,如果就是完全按照紅綠燈吹哨,那真的需要一個義交危險的站在路旁嗎?
第四種就是學校的愛心媽媽,這種很恐怖,完全看不懂。明明有車,但是她卻對著你微笑招手。你硬著頭皮出去差點被撞,才發現她只是跟你打招呼。明明是綠燈,她卻跟你拼命揮手,你不敢往前,被叭了才知道他只是跟你揮手打招呼。
明明側向車子很遠,她卻把你攔下來拼命叫側向車趕快過;明明車子很近了卻因為怕家長等太久,忽然就把側向車攔下來,讓大家趕快過馬路。
要不就是站在路口,頭左右搖擺,手由內往外揮,叫裡面的車趕快出去,過一陣子手由外往內揮,叫外面的車趕快過去。阿幹,這兩個動作看起來根本一模一樣。
要不然就是拼命揮手叫你趕快出去,揮到一半時忽然身起手掌,擺出禁止的手勢,你加速到面前只能緊急煞車,然後發現她只是跟後面的家長打招呼。
太多太多,感覺可以拍成影片,不然真的很難解釋這些謎樣的指揮。雖然愛心媽媽通常都很熱情、付出很多貢獻。但是,就幫忙指揮交通之件事情...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