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伊凡》

《大猩猩伊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凱瑟琳‧艾波蓋特

繪者:布萊恩.卡拉斯


本週帶著孩子們共讀的是這本以探討動物福利為主的故事,內容為真實發生的事件,作者亦基於此事件創作了另一本獲獎小說《八號出口的猩猩(The One and Only Ivan)》,書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著依凡入住百貨公司後的生活,文字雖然簡單卻能讀出滿滿的情感,非常推薦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我讀的是英文版,打算接下來的暑假帶著老大共讀)。


長期以來,整個世界即由處於自然界頂端的人類所主宰,從遠古時期的以動物為食,漸漸地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外,亦開始利用動物解決除了食之外的需求:出行、耕作、休閒娛樂等。動物之於人類地位始終低人一等,只要人類有需求,即可對其予取予求。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多數的人開始受教育,我們也開始思索是否這一切皆為合理?



故事簡介(博客來介紹文):


出生在剛果共和國的伊凡,在嬰兒時期便遭到捕捉的伊凡被送到美國。


  和伊凡一起被抓的大猩猩寶寶玻瑪,他們被送到一個馬戲商場,但沒多久,玻瑪便死了,剩下伊凡活下來,剛開始伊凡和經營寵物店的人同住,但漸漸的他越長越大,只能住進購物中心的籠子裡,成為商場吸引顧客上門的招牌。

  許多年後,顧客對於大猩猩的好奇,因為他被對待的方式與充滿壓力的建築,漸漸轉為同情與忿怒。直到後來,這隻溫柔的動物才終於離開購物中心到了動物園,有了比較好的生活。

  從剛果到美國,從商業招牌到國家動物福利的象徵,「購物中心的大猩猩伊凡」,度過了一趟令人驚嘆也充滿影響力的旅程。



這次的共讀我邀請了即將升小一的姪子一同參與,為了讓姪子了解整場討論並無標準答案,我決定這次不事先設計題目(有時候我會設計幾道問題測試孩子對內容的熟悉度),單純讓孩子和家長自由表達對繪本的心得與看法。



姪子:「為什麼買依凡的人要把牠當小孩養?」


我:「繪本裡面並沒有提到為什麼當時的飼主要將依凡當作人類小孩飼養,不過這倒是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親戚、朋友養的特殊寵物(麝香豬、猴子、馬來熊等)。我感覺這些人之所以飼養珍禽異獸,多半出於一種炫耀、新奇的心態,進而激發想要馴服牠們的情緒。


每一種動物小時候都很可愛,自然令我們愛不釋手,猩猩寶寶接近人類,我猜想這應該是伊凡的飼主將牠當人類寶寶飼養的原因。只是多數人飼養前並沒有深思熟慮,無法承擔後續可能面臨的問題,最後導致這些動物經常不得善終。我小時候看過父母的友人飼養馬來熊,當馬來熊還是寶寶時,飼主可以把牠當絨毛娃娃抱在手裡,或是牽著牠神氣昂昂地外出散步,但隨著熊越長越大,大到籠子完全裝不下牠,牠也不再受飼主控制的時候,飼主不得已必須想辦法割捨掉這隻熊。」



兒子:「我覺得伊凡好可憐,被迫遠離父母及家園,最後又被關在冷冰冰的建築中任人觀賞,連一個同伴也沒有,以至於最後送動物園時,園方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確保依凡和其他猩猩得以和平相處。」


我:「確實呢!尤其弟弟剛讀完第二遍《X極限挑戰王6 失控!狂暴巨猩》,應該非常有感才對。人類的貪婪確實會帶來許多悲劇,輕則害動物離開父母、族群,嚴重的可能像狂暴巨猩的故事一樣危害到其他人類。我們真的應該要好好想想該如何在自然界中取得平衡,思考如何保護動物,不侵略不打擾,歸還動物們應該有生存權。」



討論尾聲,孩子又問:「那我們吃那麼多動物的肉,也是害牠們離開家人,這樣也很殘忍耶!」



我:「從情感上來說,是的。但我們畢竟是食物鏈中的一環,仍舊需要遵照大自然的機制運行,所以我們不需要為了吃肉感到羞愧與不安,只要抱著感恩的心,不浪費食物、不暴飲暴食、不吃珍禽異獸等,我認為在食的方面,其實就做到了對動物的良善。至於其他以娛樂為主的剝奪,能免則免。例如以後需要減少觀賞虎鯨等鯨豚類表演。」



最後,這本繪本除了希望讀者去思考人類與動物間的關係,期待人類可以多多著墨動物福利等相關議題外,其實在伊凡長於一般猩猩的平均壽命中,我們也看到了人類在保護動物上想法的改變。從開始大家會一窩蜂地買票進購物中心看動物表演,後來開始出現示威抗議,最後購物中心妥協將依凡送入動物園,這其實顯示了人類心態的轉變,開始知道為動物發聲,為牠們謀福利(說福利未免有點太過,這只是牠們的基本生存權)。或許人類在保護動物、重視萬物生命這一塊做得仍有不足,但我覺得這本書也是人類進步過程的見證。

avatar-img
饅頭家的共讀筆記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身為一個文商科出身的媽媽,每次陪孩子共讀時,除了希望他們能學到人文、語言(有過學習多語的經驗,算是強項)等相關知識外,內心也默默期望能引入些許科學知識。此前,我們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科學,有的從藝術著手、有的直接手動實驗,有的則是設計解謎遊戲等。然而,有個領域卻是我一直想教卻苦無方向的——建築。
生成式AI在過去一年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可謂是翻天覆地,想當初大家剛開始廣泛討論時,我還天真地判斷它在短期間對我的職涯影響有限(以當時的翻譯品質判斷),完全沒料到這一年來AI進步神速,已經完全威脅到整個筆譯產業。 於是,今年初我開始試著了解AI工具,學習使用與應用它,並思考在如此飛快發展的科技背景
小兒子升上小一進入國字課程後的某天,交給我一張掛著79分的國語考卷。
身為一個文商科出身的媽媽,每次陪孩子共讀時,除了希望他們能學到人文、語言(有過學習多語的經驗,算是強項)等相關知識外,內心也默默期望能引入些許科學知識。此前,我們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科學,有的從藝術著手、有的直接手動實驗,有的則是設計解謎遊戲等。然而,有個領域卻是我一直想教卻苦無方向的——建築。
生成式AI在過去一年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可謂是翻天覆地,想當初大家剛開始廣泛討論時,我還天真地判斷它在短期間對我的職涯影響有限(以當時的翻譯品質判斷),完全沒料到這一年來AI進步神速,已經完全威脅到整個筆譯產業。 於是,今年初我開始試著了解AI工具,學習使用與應用它,並思考在如此飛快發展的科技背景
小兒子升上小一進入國字課程後的某天,交給我一張掛著79分的國語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