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在過去一年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可謂是翻天覆地,想當初大家剛開始廣泛討論時,我還天真地判斷它在短期間對我的職涯影響有限(以當時的翻譯品質判斷),完全沒料到這一年來AI進步神速,已經完全威脅到整個筆譯產業。
於是,今年初我開始試著了解AI工具,學習使用與應用它,並思考在如此飛快發展的科技背景下,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成長。
前幾天恰巧在一個日本製作的親子教養節目(PIVOT)上,看到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AI時代下所需具備的技能」。節目請到兩位專家學者分別分享各自的觀點,從兩位專家預測的未來十年內必須具備的技能開始,慢慢探討包括十年內可能消失的工作、需求可望增加的工作等,最後再針對中小學生及高中大學學子們個別給予目前可以試著養成的事項,以幫助孩子們能夠更有自信地迎接未來科技帶給他們的挑戰。
看完節目後,我同時檢討了自己的教養方向,總結出幾個未來需要重要的能力:
1. AI應用能力——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各行各業都必須導入AI,因此AI應用能力將成為必備技能。也就是說,能夠和AI成為好朋友,懂得善用其優勢的人,在職場上將受到上司的青睞。
2. 語言能力——尤其是英語能力。由於絕大多數的程式語言使用的都是英語,自然促成英語立足於不敗的地位。除了有志專精於AI研發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外,想要更好的和AI打交道,還是得透過英語,畢竟現階段AI模型皆以英語為出發點,所有本地化還是以英語為媒介,而翻譯在轉換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漏失,因此英語的地位仍是無可動搖。此外,由於目前幾乎所有最新的技術與發明仍以英語撰寫,我想在能將英語晶片植入大腦前,英語還是必要的基礎交流工具。
3. 決策力——如果說前項AI應用能力只是進入職場必備的基礎能力,那麼決策能力就絕對是發揮個人價值的機會。未來我們可以要求AI產生數十甚至上千種解決方案,但最終決策者還是必須回到人的身上。因此,如何洞察各種提案的優缺點,選擇最有效、最能觸動人心的方案,將是左右個人的價值所在。
4. 溝通表達能力——幾乎所有專家都同意,AI極可能在十年內消滅大多數的工作,進行工作重整。好在目前的AI仍舊無法模仿人類進行有溫度的溝通表達,因此懂得如何表現自我、展示觀點的人才也會相當吃香。
5. 創造力——雖說請AI創作在現今只是動動手指頭的事,但仍舊無法突破觸動人心這道高牆。創造力是自然界給予人類的恩賜,因為有創造力,人類才得以開創文明,只要創造力不死,引領著世界前進發展的終將是人類。
6. 感動人心的能力——綜合以上能力,應該不難看出未來人類的優勢所在吧?沒錯,就是感動人心的能力。畢竟是老天爺的恩賜,短期內也還沒看到AI在這方面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專家們都同意像是表演者、運動員這類型的職業,未來還是會由人進行。然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長期使用3C、和機器人聊天等行為將使年輕人更加無感,除了可能失去社交能力外,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等情形。可見不管是成人或是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網路將是非常重要的議題,身為家長的我們絕對需要注意注意再注意。
不可否認,網路的發展確實促進了文明,為人類帶來許多便利,然而當科幻小說裡的場景成為日常,人類長期與機器人打交道後將有什麼後果?縱使科技能夠為我們帶來物質上的富足與便利,卻無法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滿足。最近教育部要求將社會情緒教育融入課堂,在這個未來可能充斥冷冰冰的機器的世代,或許未來我們該培養孩子的並不是知識,而是覺察與處理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