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戲曲學】課堂筆記——單元6.資料論
avatar-img
天心居

曾永義【戲曲學】課堂筆記——單元6.資料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 「戲曲資料」的五種類型:

1.文獻資料:包括劇本,以及記載歷代名家之戲曲理論,乃至於戲曲活動的記錄。

2.考古文物資料:包括戲臺遺址、戲曲繪畫、雕塑、碑刻、出土古代劇本、演出抄本等。

3.田野調查:指對戲曲各方面的實際調查,觀察演出實況。

4.訪問資料:對戲曲從業人員的訪談。

5.戲曲觀賞評論資料:戲曲之真正意義,必須經由演出被觀賞,然後才算完成。因此,今人、古人記錄觀賞戲曲的資料也屬於戲曲學資料範疇。

  • 五種資料不是孤獨的,而是可以互補有無。
  • 文獻資料內容的雅言容易解讀,俚語和當時的市井口語則較難解讀。
  • 「煞」是尾聲的意思,北曲的尾聲特別長。
  • 「襯字」是板眼還沒有敲響之時,在第一句的句末第二句的句首,有很大的空間,於是在這空隙中加入襯字。
  • 話本就是說故事的人的底本,院本就是行院演出戲的文本。
  • 「末」是北曲雜劇的主角。
  • 北曲雜劇成為元代的代表劇種,因為宋金雜劇在前朝已經成為主流劇種。
  • 說唱文學就是「詞說」,「詞」指的是韻文,「說」指的是散文。
avatar-img
天心居
31會員
949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曾永義:「真正地把戲曲當作戲曲來研究,而不是另一種文獻,用乾嘉的治學方法來考據、校勘,也不過是文革後才開始。」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曾永義:「戲曲小戲最遠可追溯至殷商的方相氏驅儺,而成立於戰國時期楚國的《九歌》。」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曾永義:「大家研究中國學問,往往使用西方觀念,但不知道從自身的作品特色、背景、文化各方面去探索。」
曾永義:「真正地把戲曲當作戲曲來研究,而不是另一種文獻,用乾嘉的治學方法來考據、校勘,也不過是文革後才開始。」
曾永義:「古代中國戲曲學不發達,主要是因為文人將心力用在詩詞研究上,於戲曲則多用研究詩詞的方式來研究,沒有把戲曲學獨立建構出來。」
曾永義:「戲曲小戲最遠可追溯至殷商的方相氏驅儺,而成立於戰國時期楚國的《九歌》。」
曾永義:「大戲是眾多藝術的綜合體,要等待各個藝術都發展成熟才能綜合在一起。」
曾永義:「大家研究中國學問,往往使用西方觀念,但不知道從自身的作品特色、背景、文化各方面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