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剛開始使用 AI 寫作時,會直接下這樣的指令:
👉 「請幫我寫一篇關於 XYZ 的文章。」
然後 AI 真的給你一篇完整的文章,結構清晰、語氣流暢,但讀完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 內容沒深度,只是網路資訊的重新組合
🔹 讀起來像百科全書,但缺乏真正的觀點與洞見
🔹 感覺不到「自己」的風格,像是誰都能寫出來的內容
這讓很多人開始懷疑:「AI 寫作的品質就這樣嗎?」
其實,問題不在 AI,而是你問的方式不對!
AI 不是讀心術,它不會自動理解你真正想要的文章方向。寫作的品質取決於你如何引導 AI,讓它幫助你一步步從思考到表達,最終產出更有價值的內容。
👉「請幫我寫一篇關於『未來工作模式』的文章。」
🔽 AI 可能的回答(問題)
• AI 會列舉一些常見趨勢,如遠端工作、AI 自動化、數位遊牧等,這些資訊到處都有,沒有任何新意。
• 文章的結構是完整的,但內容沒有個人觀點,也沒有深入分析,像是一篇機器拼湊出來的綜合報告。
👉「如果我要寫一篇關於『未來工作模式』的文章,有哪些切入角度可以選擇?」
🔽 AI 可能的回答(提升)
• AI 可能會給出不同的切入點,如「技術發展對工作的影響」、「未來工作的心理學面向」、「哪些行業會因 AI 而消失?」
• AI回應能幫助你確定文章的核心方向,而不是讓 AI 決定你的觀點。
進一步,你還可以問:
👉 「這個主題有哪些不同觀點?有哪些爭議?」
👉 「有沒有和這個主題相關的有趣案例或研究?」
👉 「如果我是業界專家,我會如何分析這個問題?」
這些問題能讓 AI 提供更豐富的資訊,幫助你寫出更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一篇「無聊的 AI 產出文章」。
很多人使用 AI 時,最大的一個誤區是 「期待 AI 一次就寫出好文章」。但真正的 AI 寫作高手,知道要透過對話逐步引導 AI,讓它幫助你建構內容,而不是一次性產出。
🚀 正確的 AI 使用方式:
👉 先問:「有哪些切入角度?」讓 AI 給出各種可能性,你可以選擇最有興趣的方向。
👉 繼續問:「這個角度有哪些值得深入探討的觀點?」讓 AI 幫助你發掘關鍵點,而不是寫一堆廢話。
👉 問:「有哪些數據、研究或案例能支持這些觀點?」這樣文章會更具說服力,而不是空談。
👉 在多輪提問之後,你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維脈絡,這時候再請 AI:「根據我們之前討論的內容,幫我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這樣的方式,不但能讓 AI 幫助你更深入思考,也能讓你的文章真正有內容,而不只是堆砌資訊的流水帳。
🚫 錯誤方式:「請幫我寫一篇關於 XYZ 的文章。」
✅ 建議方式:「這個主題有哪些切入點?」 → 「有哪些觀點值得深入探討?」 → 「有哪些數據或案例能支持這些觀點?」
📌 試試這四組問題,看看 AI 產出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1️⃣ 「請幫我寫一篇關於 XYZ 的文章。」
👉 測試點:看看 AI 會給你什麼樣的內容?是不是很普通?
2️⃣ 「有哪些不同的角度可以切入這個主題?」
👉 測試點:看看 AI 能不能幫你發掘新的寫作方向,而不是直接寫一篇老套文章?
3️⃣ 「這個主題有哪些爭議點?不同派別怎麼看?」
👉 測試點:看看 AI 會不會列出不同觀點,而不只是單方面的資訊?
4️⃣ 「根據我們剛才的討論,請幫我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 測試點:看看 AI 在經過多輪提問後,產出的內容是否更有深度?
💬 試試這幾種問法,然後留言分享你的 AI 回答!
我們來看看 AI 到底能不能幫助我們寫出更有價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