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言總是卡住?或許我們需要一點「玩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這篇文章不是嚴謹的科學論證,而是一些突發奇想和思考推演的結果。我想透過這些猜測,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也許能帶來新的靈感或有趣的發現。如果有任何想法,或是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嬰兒的語言:從混亂到精準掌控

 

小寶寶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會胡亂發音,發出許多奇怪的聲音,這些不成熟、帶有偏差的發音,反而成為這個階段孩童的可愛之處。如果從機器學習的角度,或是把嬰兒當作「原廠設定」的狀態來看,會發現許多基本動作和技能並沒有被寫死,而是需要靠後天學習與摸索。例如,精確地用手指抓握湯匙,或是學會用雙腳站立,都需要透過不斷的嘗試習得。這個過程就像是不斷試驗,在試驗的同時,也逐步建立意念與肌肉動作之間的神經連結。當我們想做某個動作時,其實是啟動了特定的神經路徑來驅動肌肉,而不同的神經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動作。

在發音上也是類似的概念。小小孩可能透過隨機發聲,把自己當成樂器,測試看看能發出哪些聲音。在這樣自由的探索與訓練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對應不同的發音與特定的意念,直到能夠有意識地發出語言。

raw-image


語言習慣的固化:為什麼成年後學習發音變得困難?

 

長大後學習其他語言,我們常會發現某些發音難以做到,甚至難以辨識自己不熟悉的音。例如,日語使用者的英語(日式英語)缺少一些英語母語者習以為常的發音,這就是因為發音習慣已經定型。對於自己母語中的所有發音方式,我們的大腦早已建立起成熟的神經連結,所以能夠毫不費力地發聲。然而,當我們試圖發出自己語言系統之外的音時,這些音可能與我們習慣的發音方式相差甚遠,甚至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導致我們無法輕易辨識並模仿它們。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語言學習,唱歌領域也有類似的現象。那些能夠自由運用聲音、發出各種特殊音色的人,往往具備我們無法理解的聲音控制能力,對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來說,這簡直就像魔法一樣。

raw-image


社會規範如何影響語言學習?

 

隨著我們長大,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我們學會了社會禮儀,變得更穩重,不會像嬰兒那樣隨意哭鬧、胡亂發出聲響。這當然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習得了羞恥感,不再毫無顧忌地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而是會不自覺地沿用既有的發音模式。

這種穩重的心理狀態,也影響了我們學習語言的方式。很多人在學習口說時,會害怕出糗,不習慣用陌生的發音方式來說話,甚至抗拒去嘗試。在這種心態下,我們可能無法清楚辨認或理解其他語言是如何發出某些獨特的音,也會因為害怕自己的發音聽起來奇怪、帶有口音,或像是在做拙劣的模仿,而不敢開口。這種心理障礙,讓我們在學習新語言時,往往比嬰兒更難突破發音上的限制。

raw-image


打破學習語言的限制

 

綜上所述,在學習外語口說時,不妨借鑑嬰兒學習發音的方式,帶點玩心,以好奇心去探索發音的可能性。試著放開既有的語言框架,讓發音更具可塑性。同時,也要勇敢嘗試,即使還不夠流利,也多和人交流,讓大腦適應這些新的發音模式。我相信,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加快進步,也能幫助我們突破成年後常見的語言學習障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ntus678的沙龍
4會員
14內容數
Fentus678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4
媒體識讀是現代人面對鋪天蓋地資訊時不可或缺的素養。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從容應對,而有些人卻總是被輿論與雜訊牽著走?我想從自己的角度探討其中的關鍵問題。我認為,媒體識讀的核心不僅僅是蒐集證據來佐證,更重要的是從論述中找出疑點,破除虛假立論的根基,才能真正提升辨識能力。
Thumbnail
2025/03/14
媒體識讀是現代人面對鋪天蓋地資訊時不可或缺的素養。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從容應對,而有些人卻總是被輿論與雜訊牽著走?我想從自己的角度探討其中的關鍵問題。我認為,媒體識讀的核心不僅僅是蒐集證據來佐證,更重要的是從論述中找出疑點,破除虛假立論的根基,才能真正提升辨識能力。
Thumbnail
2025/02/28
高空中的城堡矗立於雲海之巔,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白色波濤翻湧,彷彿雲霧交織而成的汪洋。這片漂浮於天空的大陸孕育了文明,而懸浮的魔法石則成為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資源,不僅被廣泛運用於建築,更讓船隻得以穿行雲海
Thumbnail
2025/02/28
高空中的城堡矗立於雲海之巔,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白色波濤翻湧,彷彿雲霧交織而成的汪洋。這片漂浮於天空的大陸孕育了文明,而懸浮的魔法石則成為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資源,不僅被廣泛運用於建築,更讓船隻得以穿行雲海
Thumbnail
2025/02/21
「窮養」的觀念源於過去社會的貧困背景,在現代物質豐盛的環境中被沿襲並調整,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即便家庭經濟無虞,仍刻意讓孩子經歷匱乏,以鍛鍊其吃苦耐勞的能力。然而,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是逆勢而行,因為當代社會的經濟與生活結構已大幅改變,過去出於無奈的生存方式,未必適用於現今的教育觀念。
Thumbnail
2025/02/21
「窮養」的觀念源於過去社會的貧困背景,在現代物質豐盛的環境中被沿襲並調整,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即便家庭經濟無虞,仍刻意讓孩子經歷匱乏,以鍛鍊其吃苦耐勞的能力。然而,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是逆勢而行,因為當代社會的經濟與生活結構已大幅改變,過去出於無奈的生存方式,未必適用於現今的教育觀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小寶寶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會胡亂發音,發出許多奇怪的聲音,這些不成熟、帶有偏差的發音,反而成為這個階段孩童的可愛之處。如果從機器學習的角度,或是把嬰兒當作「原廠設定」的狀態來看,會發現許多基本動作和技能並沒有被寫死,而是需要靠後天學習與摸索。例如,精確地用手指抓握湯匙,或是學會用雙腳站立。
Thumbnail
小寶寶在學語言的過程中,會胡亂發音,發出許多奇怪的聲音,這些不成熟、帶有偏差的發音,反而成為這個階段孩童的可愛之處。如果從機器學習的角度,或是把嬰兒當作「原廠設定」的狀態來看,會發現許多基本動作和技能並沒有被寫死,而是需要靠後天學習與摸索。例如,精確地用手指抓握湯匙,或是學會用雙腳站立。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當父母在寶寶面前使用嬰兒(寶寶)手語,可增加親子互動,寶寶能更容易表達需求與想法,教導嬰兒(寶寶)手語有助於增加寶寶信心和專注力。
Thumbnail
對於小孩的模仿力,真的是感到很驚人。   最驚人的莫過於,她會把所有她所看到認知的一切,都用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出來,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就舉今天,保母回家後我獨自顧著兩寶,突然一陣肚子翻騰,我的肚子滾滾滾。   兩寶在客廳,玩耍。   原本癱在懶骨頭上感受肚子滾動的我,見狀趕緊起身
Thumbnail
對於小孩的模仿力,真的是感到很驚人。   最驚人的莫過於,她會把所有她所看到認知的一切,都用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出來,足以讓人嘆為觀止。   就舉今天,保母回家後我獨自顧著兩寶,突然一陣肚子翻騰,我的肚子滾滾滾。   兩寶在客廳,玩耍。   原本癱在懶骨頭上感受肚子滾動的我,見狀趕緊起身
Thumbnail
當下一次看到玩具時,就會從大腦皮質裡提取上次對於”玩”這個主題的概念的相關感受、情緒、記憶…,重新再次經驗、感受、記憶…,進而形成一個循環的記憶迴圈以及正向經驗
Thumbnail
當下一次看到玩具時,就會從大腦皮質裡提取上次對於”玩”這個主題的概念的相關感受、情緒、記憶…,重新再次經驗、感受、記憶…,進而形成一個循環的記憶迴圈以及正向經驗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