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開始練習在焦慮發生時,去辨識它的存在:「我正在焦慮嗎?這份焦慮從何而來?你是誰?為何要影響我的生活?」
一連串的自問,讓她的大腦一時無法應對。多年來,那個以焦慮為驅動力的機制被打亂,過去透過焦慮推動自己前進的習慣,似乎開始失效。
她選擇透過冥想,讓「心」來主宰,不再依循過往熟悉的模式思考與生活。
當大腦意識到焦慮已經不再被需要時,那些舊有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便會自然消退。她開始理解,大腦就像是另一個「她」——它的存在,是為了幫助靈魂在這世間運作。它記錄著生命中發生的一切,就像為她打造了一個「專屬空間」,其中擺滿了它認為「必要」的東西。
但她開始思考:大腦是如何獲取這些資訊的?
它透過雙眼、耳朵,透過她的感受去識別、編排。童年時聽聞的故事、父母的教誨、朋友與同事的言談、社群媒體的資訊……這一切都深深影響著她的價值觀,塑造出「應該如何生活」的標準。而當她的想法與這些「標準」產生偏離時,內心便開始動搖,甚至懷疑自己。
於是,大腦告訴她:「大家都是這樣過生活的,你怎麼可以不同?」
但她終於意識到——她不需要為別人的想法而焦慮。
當別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或者打招呼卻沒有得到回應,她是否真的需要因此感到不安?當然不需要!
她明白,作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唯一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想法。
她知道,當她開始不再迎合大腦為她安排的「標準人生」時,內心會產生恐懼。因為她正在遠離那個熟悉的小窩——那裡記錄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成為一個正常人」的準則。然而,她開始理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她始終被困在同一個關卡,那就代表:除非她選擇跨越,否則即便環境改變,依然會遇到相同的課題。
「除非你願意醒過來,不再做個 NPC,否則你的行為就像遊戲裡的角色,始終在重複同樣的事情。」
你,是自己人生的創造者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屬於自己的靈魂藍圖——那是她的靈魂與高我,共同策劃的人生劇本。在這份劇本裡,家人、朋友、伴侶、同事,甚至那些看似偶然相遇的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有些人,是靈魂的夥伴;有些人,是人生劇本中的 NPC;還有一些人,自願參與這場戲,與她共演某段經歷。
但她發現,靈魂往往低估了地球這個充滿低頻能量的環境。那些計畫中的體驗,有時會因為現實的影響而變調,甚至導致某些靈魂提前放棄。原本應該促進成長的關係,反而成了痛苦的糾纏。
因此,她漸漸明白——不是每一段關係都值得維繫,適時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
放輕鬆,焦慮不再主宰你的人生
不僅是焦慮,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大腦的保護機制。
當大腦試圖讓她焦慮、害怕,或者提前思考「該怎麼準備」,她學會了溫柔地對大腦說:
「放輕鬆,我現在很好,不需要這些情緒來推動我前進。」
這一刻,她終於重新掌舵,駛向屬於自己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