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幻覺」:如何在一篇文內徹底理解佛教的幻象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想通這點,你就能理解佛法:一切皆幻

佛教中的「一切都是幻覺」,一直是佛法的核心概念。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能你搔破了頭,又也許冥想時,想進一步到佛經求知,卻不甚理解。


我們總是習慣把眼前的世界當作真實,可是佛經卻告訴我們,「這一切不過是幻象。」

對你來說,感覺好像在唸書時,國文課無病呻吟,距離你好像很遠。


對吧?


你只想聽聽就算了。


但如果,你真的領略的這層含義,想想,幾乎佛經內的內容都能打通


因為最難的,就在於這一關,至少你腦袋上要理解,只要理解了,之後的吸收會如同海綿吸水一樣。


我們逐步放慢速度,一步步拆解,先從「一切」開始。


什麼是「一切」都是幻覺?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裡「一切有為法」,就是「一切」萬物,包括:

raw-image
  • 你的房子,桌子椅子,
  • 你的工作,
  • 你遇到的所有人
  • 地球,銀河系,
  • 你的身體
  • 手腳
  • 你的大腦
  • 思想
  • 情緒
  • 所有五感


如果要你理解「夢幻泡影」,很難,

因為人的腦袋對於無法理解的文字,就當作是在寫詩,看看就好。


但如果我這邊直白地跟你說:

『所有你看到的一切』,

  • 全都是電影白色布幕上,照射的五顏六色的光。
  • 本質就是「光」,而不是有「實際上」的電影打鬥。


這樣你應該就能理解了吧?


佛法關鍵:「本質」

對佛法,只要理解到一點:「有為法」都是在講「本質」,

沒有再跟你五四三談論「內容」

先跳過你看到的電影演什麼,先知道你看到的,本質只是光影畫面


也就是,

用另一個視角去看


如同看柯南一樣,


raw-image



  • 有人都思考這部片的邏輯,有沒破綻,荒謬劇情
  • 有人只看角蘭頭上那隻角,抱著肚子吱吱笑
  • 有人不看劇情,只看人物畫得好不好看,美不美





這些都是同一部電影,但是卻是不同視角。


佛法的視角,就是對著這部電影問自己:這片本質是不是光影在動?


除了外在的電影。

包括你腦袋裡的想像畫面,說穿了,它的本質不是真實的人,

而只是一團顏色,畫面。


記住了,要勘破這點,就需要在你迷失的時候,回到兩個字「本質」是什麼?


包括你正在滑的手機,或是筆電,它們的「本質」是映照在你大腦裡的「畫面」。


你永遠看的只是大腦裡間接「光轉電訊號」後的畫面,而無法直接看實物。

就好比收聽廣播一樣:

  • 你的房間裡並沒有主持人說話讓空氣震動,
  • 那麼為什麼你聽得到廣播的聲音?


因為收音機,把你看不到、聽不到、摸不到的「滋滋」電訊號,轉成了聲音震動。


佛經如何解釋幻象?

1. 夢與現實無差別

《華嚴經》:「一切世間,一切所有,無不是幻,無不是夢。」

夢的本質是,意識內的:

  • 畫面
  • 體感
  • 聲音


現實也是由這三種元素構成,唯一的不同是我們對它們的命名。

跟看4D電影一樣,除了


raw-image



  • 光影
  • 聲效
  • 會搖晃座椅...





等等體驗沒兩樣的。


2. 三界本質如幻

《涅槃經》:「三界無實,譬如虛空,夢幻泡影,如電如炎。」

與最上面《金剛經》的內容相似,

強調世界的本質,是虛空上的「影像光影」

題外話,這裡的「虛空」是什麼?可以稍微思考看看...


3. 內心的思想與情緒

《六祖壇經》:「一切無有,皆是虛妄。」

專講內心裡的思想跟情緒,

「本質」上都是光影跟體感。

如果要你理解「虛妄」,我認為會讓你暈頭轉腦。

如果能手指月,那就不需要手指著另一隻手了。


要理解這裡,我們回到「本質」這件事,

這邊的虛妄是,首先,你賦予了畫面的「意義」,

有了意義,那麼你就有了情緒感覺。


「意義」加上「情緒」,就是「執著」,也就是這裡的虛妄的意思。


然後這些,回到本質上來,也都是光影,文字,體感。

全都是圍繞著這幾個本質元素,快速循環播放


也由於太快了,讓你連「蛤!?」都來不及發出,

於是你被這些快速光影特效,牽著鼻子走,看不到本質,所以迷失了


這就是佛經一直在講的背後原理。

幾個字,打穿它了。


「本質」的三大分類

為了幫助你理解佛教的幻象概念,我們先將所有感知分為三類:

  1. 畫面
    • 睜開眼睛所見
    • 閉上眼睛內心浮現的影像
    • 文字與符號
  2. 體感
    • 你身體的疼痛,肚子痛,生理痛
    • 你皮膚表面的擦傷
    • 你咀嚼內口腔的感覺
    • 你揮揮手時的感覺
    • 你內心的不舒服的情緒,如果你有注意看,它是體感
  3. 聲音
    • 外界的聲音(說話、音樂、噪音)
    • 內心的思考語音


你內心的一切,都脫離不了這三元素快速播放。


而人就是被「快速播放」給牽著鼻子走,看不清楚。


raw-image

就猶如一個男的被安排相親,結果遠遠模糊看到女方才剛要舉手打個招呼

然後對方的家長馬上把你拉到婚宴現場結婚是一樣的。


「哇,我都還沒看清楚,就馬上到下一步了,跳太多太快了吧」



你覺得這比喻荒謬嗎

不,實際上在你內心,就是這樣荒謬的無窮上演。

上演了幾十年,你太習慣了,所以不知道有這麼荒謬。


你能直接感知外界嗎?

簡單來說,你外在接觸的東西,必定是要經由

  • 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像收音機的天線),
  • 投射到你大腦內(收音機),你才有辦法感知得到。


你所感知的一切,都是透過感官進入大腦的投射。

就像收音機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波轉化為聲音。


raw-image



  • 你眼前的世界,是「光轉為大腦畫面」
  • 你耳中的聲音,是「空氣震動轉為電訊號」
  • 你感受到的體感,是「神經信號傳入大腦」





事實上,讓你驚訝的一點,如果你有真正理解上面的話:

你,

  • 從未直接觸及外界,
  •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內心的畫面、體感與聲音」。


也就是,你實際上,「只活在腦子裏」

只有「內在感知」。

甚至,腦子可能也是傳輸到你意識裡,騙你有腦子這東西。

只有意識,這騙不了人。


「內在感知」與「外在感知」有差別嗎?

很多人會認為,外在世界比內在想像更加真實。


但想想:

  • 一張清晰的畫與一張模糊的畫,本質上都是畫
  • 一個理解力強的人與一個理解力差的人,本質上都是人


同樣地,

  • 你眼前清晰的景象,與你內心模糊的想像,本質上都是「畫面」


唯一的不同,是解析度的高低,而不是本質的不同。


這就是佛法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將事物精簡到最核心、最無法再分解的本質。


在佛法中,這個最根本的「第一性原理」就是:

「畫面、體感、聲音」


記住這三個元素,你就不會在幻象之中迷失。


以後讀佛經,或任何書,只要在談幻象,真實這類主題,一律都回歸到這邊的本質裡,這邊就是你的家。


只要你隨時知道「家」在哪,你要怎麼四處探索世界都無所謂。

「初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仍是山。」

內觀與冥想的應用


在內觀與冥想時,可以透過這三個元素進一步簡化對幻象的理解。

這部分的詳細方法,我已在Threads上撰寫過一篇「六步驟,讓你兩週內徹底理解佛教『一切是幻覺』」,之後也會再深入探討。

現在,你只需要記住:

  • 你所見的一切,都是畫面
  • 你所感的一切,都是體感
  • 你所聽的一切,都是聲音


這些已經很難再簡化限縮下去,也是最基礎的元素,


就猶如所有視覺光影其實都是三原色一樣。

都是你電視上三種顏色的LED小點,交替閃亮而已。


這就是佛教的視角,拆解,並理解最基礎的元素和原理。


這就是佛教「一切都是幻覺」背後的運作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方
1會員
6內容數
🔹 物理學博士|喜歡拆解迷思 🔹 研究心靈,心智 10+ 年 🔹 不講大道理,只聊真實經驗 🔹 質疑「主流觀點」 🔹 用物理腦袋,解構心靈雞湯 🔹 陪你從混亂走向心智穩定
東方 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我朋友看到我的上篇文,好奇問我: ​ 「為何你鼓勵「隨意交易」? ​ 隨意交易沒有系統,沒法形成有效手法呀」 ​ 其實,底層邏輯是: 不論是主觀交易或是系統交易, 你只有一個地方會獲利:市場情緒化時。 「系統交易」是基於「零和」的結果做統計,註定它必然會失敗, ​
Thumbnail
2025/04/20
我朋友看到我的上篇文,好奇問我: ​ 「為何你鼓勵「隨意交易」? ​ 隨意交易沒有系統,沒法形成有效手法呀」 ​ 其實,底層邏輯是: 不論是主觀交易或是系統交易, 你只有一個地方會獲利:市場情緒化時。 「系統交易」是基於「零和」的結果做統計,註定它必然會失敗, ​
Thumbnail
2025/04/03
說來有點慚愧, 我一直沒有太公開分享過自己的生活, 但其實,我在市場裡待了十年,主攻外匯。 這十年裡,我經歷過爆賺,也爆虧。 更精確一點——在交易的第 2、3 年我曾經靠短期操作賺進一兩百萬。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是神。 結果呢? 過沒幾天, 我就虧了 300 萬, 現實直接打臉。
Thumbnail
2025/04/03
說來有點慚愧, 我一直沒有太公開分享過自己的生活, 但其實,我在市場裡待了十年,主攻外匯。 這十年裡,我經歷過爆賺,也爆虧。 更精確一點——在交易的第 2、3 年我曾經靠短期操作賺進一兩百萬。 那時候我以為自己是神。 結果呢? 過沒幾天, 我就虧了 300 萬, 現實直接打臉。
Thumbnail
2025/03/13
你的頻率,決定你的現實! 你的大腦像天線,神經網絡形成獨特的「頻率紋路」,決定如何接收現實。當你釋放情緒負擔、平衡極化,讓自己同時接受快樂與痛苦,你的「密度」就會增加,意識在其中運行時,頻率自然提升!這就是巴夏所說的「跟隨熱情」,也是《一的法則》中從3D到4D的關鍵!你的信念,正決定你走向哪一扇門!
Thumbnail
2025/03/13
你的頻率,決定你的現實! 你的大腦像天線,神經網絡形成獨特的「頻率紋路」,決定如何接收現實。當你釋放情緒負擔、平衡極化,讓自己同時接受快樂與痛苦,你的「密度」就會增加,意識在其中運行時,頻率自然提升!這就是巴夏所說的「跟隨熱情」,也是《一的法則》中從3D到4D的關鍵!你的信念,正決定你走向哪一扇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