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就是眾調酒裡面最好做的幾個,在各大販賣調酒的場所幾乎都點得到。然而實務上有些調酒師會有製作技術與選酒上的差異,那些就先另當別論,我們就先來認識調酒裡面最簡單的技巧——直調法。
直調法 Build
直調法非常簡單,只需將所需成分加入杯中,並加冰攪拌即可。常用於只有烈酒與軟性飲料這樣簡單的組合。工地工人常喝的提神藥酒加軟性飲料也是類似的做法。在酒吧常見兩種杯型:其一是可林杯中加入 50~60 ml 的烈酒與軟性飲料,其二為高球杯中加入 45 ml 的烈酒與軟性飲料,有時也用威杯。前者為 big one,後者為 small one。我自己是最習慣以 300ml 的威杯中加入 45ml 的烈酒的比例作為基準比例去調整。

螺絲起子 Screwdriver
別名:vodka and orange這支調酒起源於 1940 年代,據說是當年在美國波斯灣一帶的工人常喝的組合。拿伏特加加柳橙汁,當作提神飲料。因為手邊沒有其他工具,就用螺絲起子攪一攪。直到 1950 年代中期,因為伏特加在美國市場竄紅,再加上如 Smirnoff 等廠商才逐漸廣傳。

琴通寧 Gin Tonic
別名:琴湯尼、琴通尼、G and T、G&T
早期瘧疾肆虐,歐洲人受瘧原蟲所擾。十七世紀西班牙人,發現金雞納 quina 樹皮中的奎寧 quinine 能夠有效預防瘧疾, 便從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帶了些回歐洲。1820 年,隨著英國擴張殖民地,連抵達印度的東印度公司軍官也深受瘧疾所苦。為了預防瘧疾,便開始服用含奎寧 quinine 的通寧水 tonic water。起初,通寧水的苦味讓人難以下嚥,但隨著加糖加酸後,這款飲品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後來發現將琴酒加到通寧水中非常適合,便逐漸傳播了開來。
【 伏特加琴通寧 Vodka Tonic 】
有些人不喜歡杜松的味道,而點 vodka tonic 的大有人在,就只是將基酒換成 vodka。
【 西班牙琴通寧 Spanish Gin Tonic 】
有一種加入了很多的水果及香料的另一種琴通寧,源自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稱作西班牙琴通寧。相對原本透明無色、只有單一水果的琴通寧,這種 Spanish Gin Tonic 在外觀上更漂亮。依我來說加水果滿講求選配的,大部分情況下雖然會變好看但香氣也會變雜。

自由古巴 Cuba Libre
別名:Rum and Coke
1898 年美西戰爭爆發,後於同年十二月美國與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西班牙放棄古巴領土改由美國接管,後古巴在 1902 年獨立。到底是誰創立這支調酒已經不可考,只知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美國賣可口可樂到古巴,不少人把蘭姆酒跟可樂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這支酒。有一說是美國軍官在哈瓦那的 El Floridita 這間店慶祝時,祝賀道「Cuba Libre!」成為了這杯酒的由來;有另一說這是古巴反抗軍在慶祝時的說辭。我個人是傾向後者更多一點。總之這杯酒象徵著當時古巴人民對自由的渴望與奮鬥!

古巴的太陽 Sol Cubano
這支其實稱不太上經典調酒,許多調酒師甚至是沒聽過這支調酒。之所以列在這只是我純粹覺得跟自由古巴很像,名字內都有古巴。這款酒是由神戶市 Savoy 北野坂(サヴォイ北野坂)的木村義久所發想。它是在 1980 年代第一屆三得利熱帶雞尾酒大賽 Suntory Tropical Cocktail Contest 中獲得大獎 Grand Prix 的雞尾酒之一。曾經在漫畫《王牌酒保》裡頭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