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在創作上,社群PO文也發了,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卻總是看不太到效果...
難道真的是因為我沒有才華嗎?你是否有在午夜夢迴的時候,這樣子想過?
以前我也跟你一樣,寫了很多文章之後就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是不是其實我不夠格,懷疑是不是我沒有天分...
但在經過了幾年在網路上的打滾之後,我才明白了,其實並不是天分問題,而是方法問題。因為我一開始的策略就錯了,所以我沒有被看見。
你必須留下更多的數位足跡
那先說結論,容易被看見這件事情的關鍵是,你要留下足夠多的數位足跡。數位足跡是什麼,就是你在網路發言時留下的數據痕跡,這些痕跡可能是一篇貼文、一個留言、或是一支影片等等。
而當這些足跡產生了足夠多的累積之後,讀者(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地找上你。以我為例,如果你想要出書的話,基本上你只要搜尋「出書」的相關字都會找到看到我的網站。下面這張圖片是google的Search Console,他顯示的這個排名就是讀者在搜尋該相關字的時候,我會出現在第幾個。例如第一欄的「出書投稿」這個字的排名是2.9,就是當你搜尋「出書投稿」這個字的時候,我的網站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第二到三個(不包含廣告欄位)。

而這個就是數位足跡的核心,你必須讓讀者能夠自主搜尋找到你,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而這也是我為什麼已經好幾年沒有在FB發文的原因,因為我發現在FB發文,他只能夠給你帶來一時的愉悅感。
對,愉悅感。
你可能在FB上PO一篇文章,然後得到3、400個按讚、留言、分享,然後呢?
沒有了,真的沒有了,你覺得大家好像很喜歡你這篇文章,你覺得大家好像很重視你的意見,但當你滿心期待的發出第二篇文章之後,你就會發現「疑?怎麼按讚跟分享的數量沒有增加,甚至極有可能是下滑的」。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這個發文的人仍然是你,這個貼文的主題明明就差不多,但數據上為什麼會有如此鮮明之落差。
為什麼你的文章流量越來越差
我經過思考的答案是這樣,首先是時空背景環境不一樣,你的第一篇貼文跟第二篇貼文,絕對不會是零時差發出的,所以當時跟你第一篇貼文爭奪曝光度的其他貼文,跟現在在跟第二篇貼文爭奪曝光度的絕對是不一樣的。
所以即使兩篇貼文的內容差不多,但是時機點過去了就是過去了。講一個題外話,你也可以試試看,把以前發過的貼文刪掉,然後重發一次,或許你這次發貼文的時候,時機正好,所以會出現一篇爆文。
再來我們講第二點,你其實沒有其他人想像中的重要。這個聽起來很痛,我知道,但這是真的。
我們角色對調一下,就說你昨天好了,請問你記得你昨天看了幾篇文章或幾支影片,然後按了多少個讚嗎?我也不為難你,問你看了什麼,你就告訴我「你按過讚的數量」就好,你相不相信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拿去問你的朋友或家人,他們都答不出來。
而這個就是我們講的「你沒有你想像中的重要」,有看過你文章的讀者可能一天按了幾百個讚,你只是其中一個。如果你隔兩天問他,他可能只會依稀記得有這篇文章,卻不記得你是誰。也就是說,在FB上你的數位足跡近乎於0,FB的搜尋功能做的這麼差,他就是不想要讓你被搜到。
那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有什麼解法呢?
我的答案是,你不能只靠社群媒體。因為社群媒體,本來的設計就是會淡化你的個人印象的。就像我剛才舉的例子,讀者可能一天會滑幾百篇貼文,你只佔其中的一篇。那為什麼他設計邏輯不是讓讀者一次就看到好幾篇你的文章,或是偵測到這個讀者按讚或分享之後,馬上出現更多你的文章給他看到?
這個技術上,並不難做到,只是他們不想做。為什麼不想做,我們以後在講社群媒體的時候,在展開來講,因為這個要講清楚需要蠻多時間的。我先跟你講答案,因為這件事情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好,我們回到原本的主題,今天這個讀者不記得你,是因為你給他的印象是模糊的。看起來好像有點繞,我講仔細一點。
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今天這個讀者可能就是FB滑一滑,滑到你的文章,覺得說「哇,這個人寫得好好!」接下來就是按讚跟分享,然後呢?
滑下一篇貼文,他想說「我好想要知道你是誰!」然後就點進你的粉絲頁,看完全部的文章,這件事情極難發生。
所以他看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也就是說在現有的FB機制下,你花時間經營其實是費力又不討好的。這也是我現在為什麼都沒有在FB上面發文的原因,因為我很難讓自己被看見。
並不是說沒辦法被看見,而是你必須要花非常大的心力,譬如說你每一天都寫一篇很強的深度文章(EX:周加恩),譬如說你每一天都在FB上面海巡,然後去想有趣的留言回復其他人(EX:聞氫哥),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你才能夠極高程度的提升自己被看見的機率。
但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困難的,為什麼?
因為時間,你應該也跟我一樣,並不是全職創作的人。我跟你說你除了要創作之外,你還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在社群發文,這件事情就已經很為難人了。然後我還跟你說,你要每天發文,然後你花在社群的時間應該要比你創作的時間還多,你是不是想要跳起來打我了。
真正的解法是什麼
所以我現在選擇的解法就是我最前面講的數位足跡,你必須要讓自己能夠被看到。例如說,我在經營的部落格,他就是一種數位足跡的累積。當我寫越多篇文章並放在BLOG的時候,我的可見度就會越高,那會來找我的讀者就會越來越多。
那我也知道現在有一派的人的說法是「AI崛起將會讓人不看部落格」,我的判斷是假的。因為AI生成的內容依然是從網路上面抓取的資料,而我操盤的部落格也會很常被他們端去當成生成內容的參考資料。那如果你從網站經營的角度來說,這當然是罪無可赦,AI都把我的文章都抄走了,我網站都沒有流量了。
這個說法只能說對一半,因為你常摸AI就會知道,他現在抄的東西還是非常的淺層,就是一種正確的廢話。例如說,我問AI要怎麼出書,他就會跟你說跟出版社投稿。對,我知道要跟出版社投稿,但是我該怎麼投稿?他就會回答「提供給出版社適合且正確的稿件」,你不能說這個答案錯,但這就是一個正確的廢話。
所以,今天即使讀者是透過AI看到你的文章,為了確保看到的內容正確性跟完整度,他還是需要點進去你的文章裡面看才行,也就是說所謂的「AI崛起將會讓人不看部落格」的說法就會不攻自破了。
但我也不是說要推薦你一定要架站寫文章什麼的,我的思考關鍵還是在於,你要怎麼留下能夠被人家看到(搜尋到)的內容。那以這個為前提出發,在部落格上寫文章的確是一個方法,那還有沒有其他的作法?
以我現在實操的經驗來說,還有兩個可以考慮的地方是YT跟脆(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