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忘了自己是誰,只是隱約知道有時出現的想家寂寞感很強烈,強烈的感覺充斥著當下所有的空間.
她嘗試用工作來填滿生活,感覺比較不迷惘,生命也有了目標,但那目標破滅後,她放棄了強硬的"資本家法則";而改用瑜珈的"柔性勸說",一開始很有用,她覺得找到生命密碼了,找到真理,找到喜悅的來源,但一段時間過後,效用失效,她再度回到空虛的生命階段.
這次,她排除前兩種強硬與柔式的方法,改用了"創意療法",開始了諮商,開始舉辦畫聚,開始寫作,開始嘗試更多創意無俚頭的料理,因為開始沒多久時間,所以都還在觀察期,但是她心裡有種感覺,她知道這個新的"創意療法"可能是她想要的東西,會是可以讓她覺得兼顧熱血而滿足的平衡,"資本家法則"太剛強,而"柔性勸說"又太柔順,或許這個新的"創意療法"是一個可以讓她有事做又不會太累,又可以大笑,又可以憂鬱,又充實的新療法.
她想告訴自己:
慢慢來,沒有好起來也沒關係,就去嘗試看看吧,嘗試愛他人,嘗試打開自己,打開總是關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