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特輯]她有躁鬱症,這是她離開 Google、打造一人公司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數學神童如何走過生死關頭,自我接納,並創造喜歡的工作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說到躁鬱症,就想到把自己耳朵割下來的梵谷?


其實,患者只是病人,不是犯人,也不想被社會當成「危險人物」。我想跟你分享Tien Chu的故事,讀完後你會發現:原來我們很像


我們都有夢想、生病害怕拖累家人。然而,對患者來說,未來很遠,沒有作夢的權利。經過數不盡的奮鬥和掙扎,Tien 不只成功跟躁鬱症道別,也在熱情跟賺錢中找到交集,能餵飽自己、用喜歡的方式過日子。


雙相障礙(以前叫躁鬱症)

Tien 有雙相障礙(以前叫躁鬱症),卻到 33 歲才確診。


她小時候是數學神童,在名校《加州理工學院》念書,成績一直很好。但腦子裡總是有恐怖念頭。


譬如開高速公路去撞護欄,或是走在橋上時想往下跳。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大部分人不會有這些念頭。大多數人的情緒一直在正常範圍內,但情緒能讓她衝動購物,也會低的想結束一切。她有時精力充沛,有時真的「厭世」。曾多次住進精神病院,每 15 分鐘就有人來查看,確保她不會傷害自己。大學時,她實在太沮喪了,一直拿刀捅門,27 次。嚇壞同學,也被院長約談。想不到院長很善體人意,給她很多建議。「他是救命恩人」,Tien 回憶。在年輕時,身邊有個成熟、穩定的大人真好,因為她的父母總是吵架。


跟自己相處

院長給她最大的收穫,是學會觀察辨識自己的情緒,也學會如何應對


她學會觀察自己怎麼被「觸發」,譬如對貓咪大吼大叫的時候、因為小事而沮喪的時候。


知道躁期要來了,就冥想、放鬆,讓自己冷靜,這也幫助她在鬱期來時比較好過。她提醒自己世界沒那麼糟糕:「情緒是暫時的,一切會過去的」。也好好照顧自己,乖乖回診、吃藥。但治療的藥物,讓她腦袋變成一團糨糊,再也無法完成學業。


菁英的第一份工作:賣冰淇淋

她重新列出人生最重要的事:身心健康。


決定放棄當個「神童」,Tien 在Ben & Jerry’s冰淇淋店找了份工作,負責挖冰淇淋。


「很快樂,沒什麼壓力,大家人都很好」,她形容。一開始父母很擔心,擔心用心栽培的小孩會永遠賣冰。但更擔心會失去她。父母轉為支持,為她支付昂貴的醫藥費,病情逐漸好轉。幾年後,她覺得準備好了,逐漸回到主流,在Google工作 20 年,也終於不再服藥。


好好活著

Tien 並不追求飛黃騰達:「我的首要任務是生存」。


「我想好好過日子,不必面對被刺傷、被槍擊的幻想,也不必覺得我做錯了什麼」,她明白那些都不是她,而是雙相障礙的一部分。終於,與雙相障礙的長期抗戰結束,她贏了。


汙名化

Tien 大方分享自己奮鬥的歷程,希望幫助其他受困擾的人,或重要他人。


雙相障礙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樣,常被汙名化(Social Stigma)。


她選擇直接站出來:「對,我有雙相障礙,有什麼問題嗎」?讓大家知道,雙相障礙是可以治療的。


討厭 Google 的工作

然而,在 Google 的 Tien 不快樂。


可以每天玩酷炫的科技、工作舒服、老闆人很好。但正因為一切都這麼美好,讓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就是討厭那份工作」。「我必須找其他事情做,否則之後的 20 年會繼續平庸」,她才不要。Tien 在藝術方面很有天分。擅長編織,花了 2 年織自己的婚紗。還是渾然天成的巧克力師,每年聖誕節都會做幾十公斤的手工巧克力,分送親友。


她決定往藝術發展。


解決已知問題

離職後,Tien 做了一個沒有人意識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創意過程和手工藝」課程,浪費了整整一年。


對,每個人發揮創意的過程都可以進步,但沒有人著急。她學到應該解決一個「客戶現在就想解決的問題」。


問題在配色

在編織社團待久了,她發現編織者對於「配色」很苦手。而不會配色,編織技巧再好也沒用。


比起創意過程這種深奧學問,大家更想知道:「怎麼確保編織出的圖案跟想像中一樣」、「為什麼明明選了很美的顏色,但織成一塊布後,一切都毀了」。


她寫了幾篇跟色彩相關的文章,解答這些疑問。電子報名單在 72 小時內從 500 人增長到 1500 人,她知道找到需求了。


手工編織學院

2 萬 5 美元是她一對一教學一整年的收入,卻在彩色編織課程上線 10 天後達標。


乘勝追擊,她出了一本書《Master Your Craf》(掌握你的手藝)、和其他藝術家共同成立手工紡織學院《The Handweaving Academy》開更多課,也準備編織下一本書。


她把理工魂投入在藝術創作,用科技公司用來開發產品的路線圖(Roadmap)概念,跟新手說明紡織的流程。從專案規劃設計草稿配色,到編織的各種工具和架構,讓藝術麻瓜也能上手。


她創造了一個職業,不只餵飽自己,也找到了這輩子要做的事。



從 Tien 的故事,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生病沒有錯

精神疾病患者不是懶惰,也不是軟弱。


高潮和低谷是疾病的產物,而不是性格上的缺陷。(the highs and low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bipolar disorder – not a flaw in your character.  Be, and accept, who you are.)


不逞強

大學畢業後,Tien 沒有被「神童」的偶包困住,選擇不逞強,和父母坦承自己的狀態只能賣冰淇淋。


「我不需要證明我是堅強的-我已經經歷了比大多數人一生中更多的地獄」。(I don’t need to prove I’m tough – I’ve already been through more hell than most people experience in a lifetime.)對自己和周圍的人設定合理期望,讓彼此呼吸。


建立口碑要趁早

Tien 的轉職看起來簡單,其實她早已在編織圈闖出名聲。她是編織博物館的董事會成員、比賽評審、也開過藝術展。


有一種問題,叫老師覺得你有問題

解決一個「客戶」想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你」覺得客戶有的問題。


感激一切

「大多數人認為情緒穩定是應該的,但我知道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每天都很感激」。(Most people take mental health for granted.  I do not.  The gift of having normal emotions is a huge one, and one I am grateful for every day.)

她感激護理師、支付醫藥費的家人,在付不出房租時收留她的朋友。


她感激生在這個時代,「如果早出生 20 年,我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療」。她感激自己,如果沒有對生命的熱愛,她不會活下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途筆記
6會員
53內容數
幫助內向的你找到熱愛工作,走出逆境、享受生活 海外生活 | 外商職場 | 閱讀筆記
中途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4/09/13
如何將嚴重青春痘轉變為事業,用克服痘痘的獨特方法,不依靠常規醫學
Thumbnail
2024/09/13
如何將嚴重青春痘轉變為事業,用克服痘痘的獨特方法,不依靠常規醫學
Thumbnail
2024/09/06
音樂家用創作和教學將音樂變成收入,從逆境中重建人生,平衡工作與家庭
Thumbnail
2024/09/06
音樂家用創作和教學將音樂變成收入,從逆境中重建人生,平衡工作與家庭
Thumbnail
2024/07/22
從真實故事學會如何支持和尊重每位口吃者的不同
Thumbnail
2024/07/22
從真實故事學會如何支持和尊重每位口吃者的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其實回想起我國中時,就常常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害怕、不安。 只是我因為埋首於課業當中,所以也默默地度過那段升學考試充滿壓力的日子。    考上了大專之後,我非常開心,希望擺脫過去被我討厭的自己,想要開啟新的生活,沒想到一切沒有我想像中的順利。 我一直渴望融入自己的班級團體裡,渴望
Thumbnail
其實回想起我國中時,就常常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害怕、不安。 只是我因為埋首於課業當中,所以也默默地度過那段升學考試充滿壓力的日子。    考上了大專之後,我非常開心,希望擺脫過去被我討厭的自己,想要開啟新的生活,沒想到一切沒有我想像中的順利。 我一直渴望融入自己的班級團體裡,渴望
Thumbnail
為什麼會有心病?因為自己個性也許不善表達或向外求救,在過去不舒服甚至慘烈的舊經驗。 就好像博士班時,剛進實驗室,對於主要的模擬軟體實在不熟悉,也不敢向主要負責的學妹直接請問,一直繞圈圈。問題,越不敢碰,越久就越嚴重。 找老師聊聊,老師給的方法是看手冊,老師其實也沒跑過模擬,沒辦法直接教我軟體..
Thumbnail
為什麼會有心病?因為自己個性也許不善表達或向外求救,在過去不舒服甚至慘烈的舊經驗。 就好像博士班時,剛進實驗室,對於主要的模擬軟體實在不熟悉,也不敢向主要負責的學妹直接請問,一直繞圈圈。問題,越不敢碰,越久就越嚴重。 找老師聊聊,老師給的方法是看手冊,老師其實也沒跑過模擬,沒辦法直接教我軟體..
Thumbnail
我是個懷抱夢想的社青,直到30歲罹患了躁鬱症,我的生命遇到浩劫猶如電影《彗星撞地球》情節,我被撞的支離破碎,進入了我的世界末日。 我這樣悲慘的人生,還能做些甚麼? 更不用說,對人會有甚麼幫助? 直到我因躁鬱症第二次住院,我在那裏遇見了耶穌~
Thumbnail
我是個懷抱夢想的社青,直到30歲罹患了躁鬱症,我的生命遇到浩劫猶如電影《彗星撞地球》情節,我被撞的支離破碎,進入了我的世界末日。 我這樣悲慘的人生,還能做些甚麼? 更不用說,對人會有甚麼幫助? 直到我因躁鬱症第二次住院,我在那裏遇見了耶穌~
Thumbnail
你是本性感傷?還是罹患憂鬱症? 怎麼建立自己的病識感,可以從兩件事來判斷: 1.檢測自己是否失控? 2.檢視人際關係的平衡狀態
Thumbnail
你是本性感傷?還是罹患憂鬱症? 怎麼建立自己的病識感,可以從兩件事來判斷: 1.檢測自己是否失控? 2.檢視人際關係的平衡狀態
Thumbnail
真人真事/我姊姊那段憂鬱歲月 新冠疫情後,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樣態,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不論是工作模式改變,同事的相處、經濟的壓力等等,造成不少人情緒壓力緊繃,因而衍伸身心科就診人數飆破新高。 校園霸凌埋下危險因子。親姐姐求診後性格大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真人真事/我姊姊那段憂鬱歲月 新冠疫情後,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樣態,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不論是工作模式改變,同事的相處、經濟的壓力等等,造成不少人情緒壓力緊繃,因而衍伸身心科就診人數飆破新高。 校園霸凌埋下危險因子。親姐姐求診後性格大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綺忻。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這樣讀者對於我寫作計畫的脈絡可能會比較清晰。 有關選題的原因會寫在上篇,至於詳細的題材內容、發文頻率等計畫類的會在下篇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綺忻。我想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這樣讀者對於我寫作計畫的脈絡可能會比較清晰。 有關選題的原因會寫在上篇,至於詳細的題材內容、發文頻率等計畫類的會在下篇哦!
Thumbnail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一個憂鬱症患者從繭居在家到走向世界的重生之旅。 也許你跟我一樣有著憂鬱症, 也許你跟我一樣很難適應體制內的工作, 也許你跟我一樣身無一技之長, 我承認自己的弱小,摸索不用故作堅強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希望我的故事,也能帶給你追尋自由人生的勇氣。 作者是個日本人,23歲罹患憂鬱症,兩度
Thumbnail
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Thumbnail
在演講「有個憂鬱症怪獸,名叫小鬱」與專訪中,《小鬱亂入》作者林妤恒感慨地提到,由於家中長輩不理解乃至畏懼精神疾病,導致患有躁鬱症的母親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這個發生在至親身上的遺憾,或許成為妤恒長期投入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和學習成為陪伴者的動力。
Thumbnail
不是很想用學霸這兩個字,看起來太自以為是了,況且我讀的也不是主流認定的好學校。 我只是想製造一種反差,告訴你躁鬱症的形狀,這種形狀是,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在團體裡備受信任、能力突出、最後還拿了全班平均第一的獎畢業;但同樣一個人,她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無法上學、她選了很多很興趣的通識,最後只能全部退掉、她
Thumbnail
不是很想用學霸這兩個字,看起來太自以為是了,況且我讀的也不是主流認定的好學校。 我只是想製造一種反差,告訴你躁鬱症的形狀,這種形狀是,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在團體裡備受信任、能力突出、最後還拿了全班平均第一的獎畢業;但同樣一個人,她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學期無法上學、她選了很多很興趣的通識,最後只能全部退掉、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