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輩嚷着說腳痛,問清楚腳痛位置,原來是膝蓋感到十分痛楚,問她之前發生什麼事情,她說是某次行路時突然感到膝蓋「啪」了一聲,很擔心是脫骹或扭傷,我說不可能是脫骹吧,但會否是骨骼退化呢?我又不肯定,於是便提議她先不要走動太多吧,她的朋友在旁邊也附和,但這位長輩便反駁說現在再不走動,肌肉及骨骼便會委縮,之後很快便要拿拐杖和坐輪椅了。欣賞這位長輩為著自己的健康而肯付出及努力,所以她每日有一個日行一萬步的目標,但我心底裡不時也疑問這究竟對她是不是太多呢,而究竟行一萬步有什麼根據,不行一萬步又應行多少?我一時又懶得研究。
長輩痛楚持續幾星期,她自己找了相熟的醫生及跌打師傅,卻沒有好轉,終於決定帶她看政府醫院的中醫診所,醫生很專業地問她痛楚的位置並有沒有什麼其他徵狀,她一一回答,醫生再問她痛了這麼久還有沒有繼續行路,這位長輩漏了口風說有時都能夠步行到一萬步但有時卻沒有,醫生聽到之後似乎便找到答案,便再問清楚她行一萬步的原因及心態,知道其答案之後便嚴嚴地跟她說以後別再以行一萬步作目標,今日政府已經不再以這樣作宣傳,但最欣賞醫生所說的一句就是訓斥她身體的機能根本都應付不了她的想法,昔日後生之時行幾多層樓梯也沒問題,但要接受今時不同往日了,長輩無言以對,她素來就是最聽從醫生的意見了。
聽說長輩日行一萬步已持續了好幾年,就算是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帶着口罩外出,她每日也義無反顧地繼續外出步行,她心想那段更困難的時間也做得到,怎麼現在太平盛世卻未能步行到一萬步呢?但她忘記了她的身體已處於不同的狀況,她的心態要變,思想要變,更要接受改變。這個經歷也提醒我自己都要改變及與時並進,於是回家之後也立即上網查找日行一萬步是誰說的並有什麼根據,因為我發現我都有這個想法存留在腦海裏,原來據網上一些渠道的解釋,這是約六十年前一間日本公司為推行其產品而作出的宣傳口號及定位,其產品銷售大為成功之餘卻令到全球各地很多人出現了誤解,後來很多專家及研究已經解釋過一萬步根本不應該廣泛地應用在所有人身上,尤其是長者的身體機能跟年輕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語。看到這樣的說法,我也不得不改變我那可能已植根在我腦海裏面的想法了。
很多年前,曾經聽說多吃雞蛋會增加患上高膽固醇的風險,還好家中的長輩在十多年後也知道這是誤解而肯改變想法和做法,世上其實有太多東西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改變想法,不應墨守成規,即使有些東西不盡認同,但最少也要知道再按自己的情況去作決定,例如那位長輩如果知道行一萬步不過是一個口號,但她仍然覺得每日外出步行一段時間見見世面並曬一下太陽也是好的而繼續去做,我也不會否定一個良好心態比生理狀況更加重要,她不向人說「日行一萬步對身體好」是有科學根據就是了。
還好,這位長輩還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雖然她年紀已經不輕,但她的心態還比我一些同輩朋友好,最近重遇一位初中的同學,閒談間他知道我平日有跑步的習慣,便羨慕我能夠保持這良好的習慣,然後又有好的精神和身體狀況,我告訴他也可以慢慢建立做運動的習慣,但他卻說跑步會令膝蓋加速退化,我說不會卻反而能夠令骨骼及肌肉鍛煉得更有力,然後我便提議他害怕的話可以多去游水,他又說游水會令他脫髮,我便說很多游泳健將都沒有脫髮,脫髮應該是基因問題多於因為游水,何況他可以戴泳帽,但直至相聚完畢他只在不住嘆息及緬懷過去很喜歡踢足球但今日已經沒有力氣再踢,卻還未有一個逐步改變狀況的想法,更遑論付諸於行動呢?
我也不再跟他爭論及給予建議了,只要自己引以為鑑,切忌不肯接受改變及新知識。
(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