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國的 Youtuber 不解台灣人對 Andy 老師的同情,覺得Andy為何不懂得劃定「界線」、不懂維護權益?而到了底才做孤注一擲的終極反撲。
想想也有道理。但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對Andy有共鳴處,在於我們的文化中,習以為常的是要顧全大局、要圓融、要退讓、不要計較太多,要將自我壓縮。在某些文化中,「爭取」確實是一種常態,「自我表達」也肯定成為一種本能,但那不是我們的文化特質。這些文化塑造的集體性格,也往往反映在聲音中。固然天生的腔體條件確實會影響音色,但相較之下性格與情緒對聲音的影響更為明顯。當我們過度擔心他人的眼光,聲音便會自然收斂,音高偏低,音色不甚明亮,似乎害怕擾動環境、擔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但物極必反,也有些人在這壓迫下,反叛的過於強調自己的存在,咄咄逼人的聲音放大,音域拔高,音色緊張,帶上過度用力的尖銳感,源於內在扭曲的自私偏執。
而且,久而久之,這樣的性格與情緒所養成的聲音,會逐漸固化,就像老一輩的日本人說英文時,發音僵固且難以改變那般。長期的聲音使用模式,使發聲的肌肉與腔體失去彈性,與性格、情緒一同僵固成某種習性,難以改變。
尋求改變,那麼生理與心理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的,有些人「流浪遠方」久了,性格也變了;有些人練起了重量、或氣功、或慢跑,性格也不同了,有些人則投身於信仰之中。
「性格」這種事也很受外在環境、刺激的影響。
我則是主要在練發聲、教發聲上,透過鬆動咽部肌肉與腔體的緊繃,找回對聲帶的調控能力,讓聲音獲得自由,而這種解封的過程,也同時撼動內在心理,長期文化壓抑的情緒、性格,會隨著聲音的開放而逐步釋放。
十幾年前,那膚淺的想要「飆高音」,看來並不膚淺,而是內在想掙脫文化枷鎖的吶喊吧!
~~~~~~~
視訊團體班~好聲音:打造耐久、高效、具影響力的專業嗓音
課程詳情~ https://pse.is/583cx5
~~~~~~~
視訊個人課
量聲訂製自己需要的發聲課程
~~~~~~~
或想跟河西羊老師聊聊自己的需要,請私訊,加入後請按下”聊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