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共產體制的真相:自由市場的假象與權貴壟斷剝奪現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開始談之前,我們先正確理解一些狀況。

假如現在有人想重現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依序的步驟是

1﹑建立一個共產黨。2﹑奪取政權,執行專制獨裁。3﹑利用國家力量,把一個國家的資源『集中』。4﹑重新『公正』『平等』分配財富。

為什麼我會說中國現在是半個共產主義體制,就是根據以上的程序訴說答案。


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甚至變得資本主義化,但如果深入分析財富分配與經濟結構,會發現大部分財富與機會仍掌握在『國家』與『黨員』手中,而大部分的普通人民則被排除在外。

甚至其實這個國家的財富分配,是『人民』與『國家』進行互相爭利,而『國家』是『裁判兼球員』,所以基本上都爭不贏對方。


現代中國學者更明確的指出,現在的中共國更是偏向一個『權貴資本主義』,經濟資源的分配和機會主要由政治權力緊密的菁英跟權貴掌握。


現在就要開始從歷史角度談到現在此刻的中共國,指出我說的『半個共產主義體制』的邏輯所在。




1. 共產體制的本質:資源集中,國家統一分配


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是將國家所有資源集中,然後由政府來分配,確保「公平」,這也是導致為什麼只有[專制獨裁]國家才有共產,那是因為要把人民的財富給搶奪,在民主國家當中,這當然不被允許,而諷刺的是,連[帝制]﹑[君主制]也都不允許。


共產體制第一步就是[藉由專制獨裁,把全國財富集中分配]。


然而,這套制度往往導致:

  1. 國家擁有一切,人民沒有財富累積的基礎。
  2. 分配權力掌握在少數統治階層手中,實際的分配並不公平。


中國在1949年建國後,徹底實行這套模式:

  • 所有土地、企業、金融機構、基礎設施都變成國有。
  • 私人財產被沒收,人民失去積累財富的機會。
  • 所有工作機會與資源都由政府統一分配,導致只有服從政府的人才有比較好的生活條件。


然而,這套制度在中國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如果翻閱歷史就會發現,它犧牲了廣大農村人口的利益,來支撐城市與勞工階層


(1)農村與城市的極端不平等


  •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政府透過**「戶籍制度」**,將人口分為農村與城市兩大類,農民的社會福利被完全剝奪,而資源則集中在城市人口。
  • 農民不能自由遷徙到城市工作,也無法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醫療、教育、糧食配給等福利。
  • 政府強制收購農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農民的糧食,然後高價賣給城市居民,造成農民世代貧困。
  • 城市居民則透過國有企業與政府的補貼,獲得較好的生活條件,這導致數十年來,中國的經濟政策始終是犧牲農村,養活城市。

這種情況正是我強調【新中國】的所謂「共產主義」從一開始就不是平等的,而是內部分裂的,並非真正的全民共享財富,而是讓城市居民與勞工受益,農民則被當作廉價勞動力與資源供應者。

所以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很可笑過程,所謂的新中國的共產制度,打從一開始就已經不公平。

可這個國家卻是標榜[共產主義],或許在新中國的既得利益者眼中,農民不算中國人吧,在我來看,直到1978年開革改放前,真正的新中國人是那些[勞工]﹑[軍人]﹑[共產黨員]龐大群族。


之所以所有人都沒發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由於將群體[二分化],除了行政官員會與其他城市﹑省分的人做討論並比較外,大多數的人都是生活在[各自的封閉圈內],就自然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2. 改革開放:資本主義的假象,財富仍集中在國家與黨內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允許私人經濟發展,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資本主義的轉變,但實際上,真正的市場機會仍然被國家與共產黨牢牢掌控


(1)改革開放的源頭:共產黨無力負擔城市人口與勞工的經濟負擔


  • 改革開放的真正原因,並非單純為了發展經濟,而是因為共產黨已經無法負擔3~4億城市戶籍與勞工人口的開銷。
  • 這些人過去依賴國有企業與政府補貼,形成嚴重的財政負擔。
  • 為了甩開這些累贅,共產黨推行「市場改革經濟」,但實際上是希望減少對這些人口的財政支持,讓他們自生自滅。
  • 最終的結果,是將受惠群體縮小,從原本的城市與勞工,變成只有更忠誠於共產黨的群眾。而回顧過往,可以發現,這些可以享受社會資源的政府崗位﹑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職位,很多都成了世襲或者是家族共同擁有,或者不同的家族互相交換利益,來掌控社會階層當中權力的位階。
    可如今相信大多數人們都知道,政府崗位﹑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職位本身應該都是屬於全體人民所有,也可以憑藉自己努力去競爭。


(2)國有企業仍然壟斷經濟命脈


  • 雖然市場經濟有所發展,但核心領域仍然被國有企業壟斷,包括:
    • 金融業(銀行、證券)
    • 能源產業(石油、電力、天然氣)
    • 電信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 交通運輸(高鐵、航空)
    • 大型製造業(軍工、鋼鐵、汽車)
  • 這些行業擁有最多的資金與機會,但普通人民無法參與,只有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即黨員或國企高層)才能從中獲利。


(3)權貴資本主義:資源只分配給對黨忠誠的人

  • 在改革開放後,雖然私人企業開始發展,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都與政府或共產黨有密切關係,例如:
    • 國企高層在退休後,轉身成為私人企業的董事。
    • 許多成功的民營企業家,背景都是高級幹部或其親屬。
    • 如果企業不與政府合作,隨時可能被打壓,甚至被沒收資產(如馬雲的螞蟻金服IPO被叫停)。
  • 真正的市場機會,依然只屬於那些與政府關係良好的人,而不是普通人民。而且隨著時代的更新,總會有新興的產業出現,但由於國家的資選分配決定權是在黨員身上,所以當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後,往往掌握權力的人就會私下介入來掌控一切。
  • 在中共國,真正掌握國家資源財富的,並非人民而是共產黨本身。


3. 結論:中國為何是「半個共產體制」?


中國的經濟模式其實打從建國一開始就是一種**「半共產、半權貴資本主義」的特殊體制**,這正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就已經奠定了財富分配不均的結構,『農民被剝奪資源,城市勞工與政府機關則享受較多的利益』,這樣的不公平現象演變到現在變成『農民與城市勞工階層被剝奪資源,對黨更忠誠的人則享受較多的利益』,並隨著共產黨權貴群體共同壟斷經濟,而更加嚴重。


要知道,過去的共產體制,好歹也還有分潤給勞工階層,但如今卻藉由[市場經濟改革]的理由將這些群體踢出去,讓農民﹑勞工﹑商人﹑其他各﹑其他各職業人民成了國家共同一層的存在。

可因為保留共產體制的原因,財富的分配仍然兩極化。這也正是廣大中國人們感受矛盾狀況原因所在,正因為9成人口的地位都是一樣的,所以認為這是正常的,可同時知道那1成的待遇有多好,所以總搶著入那群體。


這也說明了,為何中國人民至今仍然難以累積財富,因為本質上,他們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國家剝奪或即將被剝奪,而如今的「市場經濟」,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權貴分贓


所以往往會發現,有錢人跟黨員後代親屬,往往都是將資產移居海外生活,那只是因為他們更能感受這個國家的真實狀況,所以覺得在中國不安全,可這些海外的人又非常擁護共產黨,那是因為他們的財富還是持續從中國這邊獲取。


最後講述一個更明確的事實,目前的中共國在於『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當中特別強調『社會福利』的支出,中共國人其實還輸[印尼]這個國家,而且印尼還只是在世界的平均線高一點。




avatar-img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12會員
222內容數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深入探討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並非單純的地方政府補貼,而是地方官員晉升制度與GDP掛鉤的扭曲機制。文章揭示GDP指標的侷限性,以及地方政府通過數據造假、舉債擴張產能以追求GDP增長的惡性循環。文中並以中國汽車產業為例,說明產能過剩的現象及其背後的利益鏈條,並分析了未來可能面臨的國際經濟風險。
看到標題時,肯定有不少人看我是傻子一樣,認為我這不是講廢話嗎?又或者支持中國經濟的會覺得我太危言聳聽。 但如果看到我在2019反送中時,所以提出的論述後,就能瞭解我所說的一切。 此篇則是更把當時我所講述的段落,更深入講解為什麼我會這樣子判斷。
本文探討了中國股市救市的歷程。文章重新指出,年初中國採取的幹預措施與限制性政策雖然意在防止市場崩盤,但結果卻導致資金被困於股市中,讓屬於國家級基金的短缺可能會使情況更加嚴峻。 隨著中國股民的瘋狂投資行為,為何股市還會崩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隊的資金趁機撤離。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本文深入探討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並非單純的地方政府補貼,而是地方官員晉升制度與GDP掛鉤的扭曲機制。文章揭示GDP指標的侷限性,以及地方政府通過數據造假、舉債擴張產能以追求GDP增長的惡性循環。文中並以中國汽車產業為例,說明產能過剩的現象及其背後的利益鏈條,並分析了未來可能面臨的國際經濟風險。
看到標題時,肯定有不少人看我是傻子一樣,認為我這不是講廢話嗎?又或者支持中國經濟的會覺得我太危言聳聽。 但如果看到我在2019反送中時,所以提出的論述後,就能瞭解我所說的一切。 此篇則是更把當時我所講述的段落,更深入講解為什麼我會這樣子判斷。
本文探討了中國股市救市的歷程。文章重新指出,年初中國採取的幹預措施與限制性政策雖然意在防止市場崩盤,但結果卻導致資金被困於股市中,讓屬於國家級基金的短缺可能會使情況更加嚴峻。 隨著中國股民的瘋狂投資行為,為何股市還會崩盤,其原因在於這些國家隊的資金趁機撤離。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估計累積達7至11兆美元。雖然市場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但文章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會發生。即使地方政府面臨還款壓力,借新還舊的策略和政府擁有資產等因素也能降低風險。此外,要瞭解中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完全起因於有勇有謀的台商,在最一開始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時,經濟手段採用雙軌制。價格雙軌制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初期實行的一種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價格過渡模式。價格雙軌制下,同一種商品在國家的計劃經濟指標內有一種固定價格,在計劃經濟指標外有另外一種依照市場供需機制自由調節的價格,此段名詞解釋來自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如果政府采用直購的話,就徹底改變了過去幾十年中國商品房市場的基本邏輯,因為過去幾十年房地產是市場經濟決定的產物。如果改變了它​,就會進一步打擊中國房產業的信心。那麽中共為什麽也有可能這樣做呢?因為這可以增加他對這個社會的管控能力,以至於最後走向極致的一人體製。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中共國經濟幾個走向 第一階段 中共建國,玩公私合營、供銷社、人民公社 中國經濟瞬間崩潰 喔,肯定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是什麼意思,只要問經濟學家就知道,除了中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說這對經濟有多少問題。 . 第二階段 鄧小平開放資本經濟改革 允許人民可以創業、私有財產。 中國人開始有錢 簡單說,就是否定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看不看中國相關的新聞,台灣媒體播的新聞內容比較多是像習近平說了什麼、中國警告與台灣交好的國家、蔡英文視察台灣自己做的戰艦中國不高興等等。這些我也都有看,但是最近讓我特別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減速了,以及共產體系背後的龐大的風險(經濟面)。 分成以下兩個部分講解: 1. 共產體系下對中國經濟的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完全起因於有勇有謀的台商,在最一開始中國進行改革開放時,經濟手段採用雙軌制。價格雙軌制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初期實行的一種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價格過渡模式。價格雙軌制下,同一種商品在國家的計劃經濟指標內有一種固定價格,在計劃經濟指標外有另外一種依照市場供需機制自由調節的價格,此段名詞解釋來自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如果政府采用直購的話,就徹底改變了過去幾十年中國商品房市場的基本邏輯,因為過去幾十年房地產是市場經濟決定的產物。如果改變了它​,就會進一步打擊中國房產業的信心。那麽中共為什麽也有可能這樣做呢?因為這可以增加他對這個社會的管控能力,以至於最後走向極致的一人體製。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中共國經濟幾個走向 第一階段 中共建國,玩公私合營、供銷社、人民公社 中國經濟瞬間崩潰 喔,肯定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是什麼意思,只要問經濟學家就知道,除了中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說這對經濟有多少問題。 . 第二階段 鄧小平開放資本經濟改革 允許人民可以創業、私有財產。 中國人開始有錢 簡單說,就是否定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看不看中國相關的新聞,台灣媒體播的新聞內容比較多是像習近平說了什麼、中國警告與台灣交好的國家、蔡英文視察台灣自己做的戰艦中國不高興等等。這些我也都有看,但是最近讓我特別在意的是中國的經濟減速了,以及共產體系背後的龐大的風險(經濟面)。 分成以下兩個部分講解: 1. 共產體系下對中國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