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的藝術與應用──長榮與陽明

雙標的藝術與應用──長榮與陽明

秦暢秋-avatar-img
發佈於股市新手村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政府曾經想賣掉的陽明 疫前25年共虧損215.6億、近5年賺4267.91億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928087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2016年貨櫃船運市場最差的時候,該年8月韓國韓進海運倒閉,國外媒體點名陽明海運(2609)會是下一個,政府曾經想買掉陽明,......陽明在2016年底因為第三季虧損很大,在立法院遭指責,被批靠政府補貼苟延殘喘,當時公司高階主管回應指出,公司股票上市21年來(陽明是在1992年股票上市,但是台灣股市資訊網沒有列前3年獲利金額)淨獲利達40.58億元,未花過納稅人錢、也沒有接受過政府補貼。不過緊接著的4年,國際海運情勢相當差,陽明2016年虧損150.38億元,2017年小賺3.21億元,之後兩年虧損65.91億元與43.10億元,累計疫前25年共虧損215.6億元。」

 秋:那是不是要檢討一下,為什麼當年長榮和萬海活得好好的,陽明卻活得苟延殘喘,負債比高達91.1%,只剩一口氣?陽明官股佔比重,當時政府誰當家?

 「未料到在新冠疫情前25年累積虧損215.6億元的陽明,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至2024年,5年累積獲利高達4267.91億元,海運界都笑說,陽明現在是政府的超級金雞母,未來幾十年都可以安心過日子了。」

 秋:五年賺4267.91億元的陽明,是超級金雞母,那同樣五年賺7724億的,是陽明1.8倍的長榮,就是投資人眼中的無敵臭雞屎,未來幾年都不能安心的過日子了?順帶一提,去年長榮的獲利,是陽明的2.17倍,差距已經越拉越大了,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2016年6月底交通部長賀陳旦請來曾經擔任長榮海運董事長、長榮集團副總裁的謝志堅,擔下讓陽明起死回生的重擔,公司歷經減增資、高階主管減薪與四大改革計畫等,徹底改善陽明體質,在疫情期間市場運價大幅上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2021年全球貨櫃船公司當中,陽明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Margin)名列全球第一,高達61.3%。」

 秋:21年第一,之後幾年第幾?事實上,這一波大航海時代,哪一家貨櫃航商不是賺翻了?豬在風口都能飛,但飛起來之後,豬在幹嘛?

 目前陽明的自有運力比45.51%,前十大倒數第三,全台灣倒數第一,低於前十大平均55%的自有率,造新船決策速度恐龍化,排名第九,被積極擴張運力的以星幹掉變第十,再過幾年,連第十都將被萬海取代。只挑好的講,誰不會?

 「陽明本月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到去年年底保留盈餘有2722.88億元,每股淨值97.52元,未分配盈餘有2318.84億元,去年利息收入共有114.11億元。」

 秋:長榮到去年年底,保留盈餘5042億,相當於23.29個股本,陽明才7.8個股本,長榮每股淨值268.04,是陽明的2.75倍,未分配盈餘4351億,相當於20個股本,陽明才6.64個股本。長榮的利息收入只有104.8億,因為錢都拿去買船買櫃買碼頭了,加上轉投資,長榮一樣以204.1億的業外,吊打陽明的122.4億。這些秋哥在長榮傳奇那篇都講過了。


 秋哥說過很多次,股市是一門比較的科學。秋哥提供的數據,每個人上網都找得到,為什麼張大記者只講陽明好話,不客觀比較貨櫃三熊?身為一個投資人,不要那麼懶,人家餵什麼飼料你就吃什麼,市場上到處都是這種以偏概全的言論,自己心中,一定要有一把超然客觀的尺。

 最後補充,秋哥並沒有覺得陽明很差,事實上,陽明在基本面上,吊打台灣99.5%的企業,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拿來跟陽明比基本面,也都會很像詐騙集團。只是陽明很衰,被拿來跟長榮比而已,有點「既生明,何生榮」的味道。秋哥也沒有覺得陽明的「員工」表現不好,陽明的問題出在「官」。

raw-image


avatar-img
秦暢秋的價值贏家
362會員
314內容數
秦暢秋,人稱秋哥,名字很秋,但為人很客氣。CMoney專欄作家,價值投資基本教義派信徒,管理研究所博士生。本職是生技新藥和SPAC併購,興趣是尋找符合價值投資要件的標的。 秋哥不測股價,不報明牌,不會主動聯絡你,沒有LINE群,不會邀請你進群組加好友。長線信徒歡迎參考服用,短線賭徒敬請直接略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秦暢秋的價值贏家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去討好每一個人,做你自己該做,而且是正確的事就好。三年以來,我沒有讓任何一個相信我,用我講的方式操作的粉絲賠到錢。我沒時間去理會這些五四三的人或話,我很忙,菜都做好了擺在那邊,要不要吃是你的自由,而不是秦暢秋的責任吧?難道還要秦暢秋逼你吃或餵你吃嗎?
一堆優質理性投資人,只會看運價跌多少,就腦補貨櫃跌多少,從來不會去想在那個運價上,航商到底是賺是賠,或是能賺多少。秋哥2/9時,就已經把用運價換算獲利的公式算給你看了。就跟你說白點,長榮今年前兩個月的EPS,就已經有11元。懷疑咧?你要不要去看看秋哥這兩年來預測營收獲利的精準度?
因為終於找到的數據來源,這次秋哥把長榮2023-2025年本益比、本淨比及營收預估河流圖模型,做了以下的調整。1.在CCFI部份,之前都是用概略值去算,現在秋哥把每一季的均值,全部依照CCFI每週的報價,來做季平均。2.在本益比和本淨比的估值部份,秋哥找到了長榮每季的股價均值......
像長榮這種體質改變法,只花五年的時間,就在各項指標幾乎都能進全台股前十大甚至前五大,以驚人的獲利能力與資產,吊打台灣各個行業的王者和霸主,在台股歷史上,應該是找不到第二家了。這就是結果。長榮只花五年的時間,配息金額就超越連續配息35年的鴻海,而長榮和其他30幾年的龍頭企業,相差也不會太遠了。
這篇主要講述長榮在應對國際及行業情勢變化時,其「資源基礎」、「知識基礎」以及「多角化經營」,會形成所謂的「企業的動態能力」(DCV),也是企業維持長期競爭力的重要關鍵。這也是秋哥兩年前在博班上課時畫的,當時秋哥把長榮所有已知的相關資源,全都畫了進去,企圖來說明長榮的企業架構與動態能力。
在股票市場,有人在企圖操縱變項以影響市場,在政治市場上,有一套不輸大陸文革的政治追殺邏輯,這就是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智商社會──集體不思考,集體不學習,集體不負責,然後造就了一大批擁有高學歷的文盲和笨蛋。政客忙著選舉,鞏固權力,開支票討好選民;民眾跟著網紅,人云亦云,同溫層賴著不走。
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去討好每一個人,做你自己該做,而且是正確的事就好。三年以來,我沒有讓任何一個相信我,用我講的方式操作的粉絲賠到錢。我沒時間去理會這些五四三的人或話,我很忙,菜都做好了擺在那邊,要不要吃是你的自由,而不是秦暢秋的責任吧?難道還要秦暢秋逼你吃或餵你吃嗎?
一堆優質理性投資人,只會看運價跌多少,就腦補貨櫃跌多少,從來不會去想在那個運價上,航商到底是賺是賠,或是能賺多少。秋哥2/9時,就已經把用運價換算獲利的公式算給你看了。就跟你說白點,長榮今年前兩個月的EPS,就已經有11元。懷疑咧?你要不要去看看秋哥這兩年來預測營收獲利的精準度?
因為終於找到的數據來源,這次秋哥把長榮2023-2025年本益比、本淨比及營收預估河流圖模型,做了以下的調整。1.在CCFI部份,之前都是用概略值去算,現在秋哥把每一季的均值,全部依照CCFI每週的報價,來做季平均。2.在本益比和本淨比的估值部份,秋哥找到了長榮每季的股價均值......
像長榮這種體質改變法,只花五年的時間,就在各項指標幾乎都能進全台股前十大甚至前五大,以驚人的獲利能力與資產,吊打台灣各個行業的王者和霸主,在台股歷史上,應該是找不到第二家了。這就是結果。長榮只花五年的時間,配息金額就超越連續配息35年的鴻海,而長榮和其他30幾年的龍頭企業,相差也不會太遠了。
這篇主要講述長榮在應對國際及行業情勢變化時,其「資源基礎」、「知識基礎」以及「多角化經營」,會形成所謂的「企業的動態能力」(DCV),也是企業維持長期競爭力的重要關鍵。這也是秋哥兩年前在博班上課時畫的,當時秋哥把長榮所有已知的相關資源,全都畫了進去,企圖來說明長榮的企業架構與動態能力。
在股票市場,有人在企圖操縱變項以影響市場,在政治市場上,有一套不輸大陸文革的政治追殺邏輯,這就是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智商社會──集體不思考,集體不學習,集體不負責,然後造就了一大批擁有高學歷的文盲和笨蛋。政客忙著選舉,鞏固權力,開支票討好選民;民眾跟著網紅,人云亦云,同溫層賴著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