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迴避型人格」:為什麼我們不主動聯繫朋友?心理學解析與成長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有朋友的不是迴避型人格,

從不主動聯繫朋友的才是!!!



你是否遇過這樣的朋友?

他明明感情細膩、洞察力很強。但是你發現當他畢業去別的城市工作了,他就基本上不會主動聯繫家裡人了。

包括從小到大的好朋友,一旦沒有交集了,他連個信息都不會主動發。

這種「既獨立又疏離」的特質,正是迴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的典型特徵。

本文將深度解析這類人格背後的「融合焦慮」與「分離焦慮」,揭開他們情感隔離背後的創傷療癒之路。


---

為什麼迴避型人格「不主動聯繫」?

迴避型人格他在哪裡都可以適應,跟誰都可以交朋友。但是沒有人能真正走進他內心深處。他獨立而又神秘,又不善於談親密關係,更沒有辦法和別人深交。

而我們經常將迴避型的「不主動聯繫」誤解為不在乎,但對迴避型人格來說,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樣的行為模式往往來自童年的養育環境


▍0-6歲的「情感忽視」

當嬰兒哭鬧時得不到擁抱,微笑時無人回應,大腦會逐漸關閉「情感需求開關」

就像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被忽視的孩子學會用『不需要』來避免失望。」


▍6歲後的「價值否定」

「考第二有什麼用?」、「哭什麼!真沒用!」

這些話語如同慢性毒藥。當養育者沒有給予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發現表達需求只會換來羞辱,便開始建造「心理防空洞」​去用疏離換取安全。


這些經歷讓迴避型人格對人際關係抱持懷疑態度,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感。

朋友或者戀人會覺得這個人很疏離,其實我們只是很慢熱的人,能深交的基本上都是很久的朋友,沒有個多年的交情,根本深交不了。

但是一旦深交,我們認可這個朋友,那就是一輩子的交情。我們是可以兩肋插刀的。

但是只要分開,我們可以跟失蹤了一樣,就算父母也是,基本上不會想家。可以一年不聯繫幾次


---

解構迴避型人格兩大核心焦慮

迴避型人格的疏離感主要來自兩種焦慮:


▍融合焦慮:自我界線的終極守衛者

融合焦慮(Enmeshment Anxiety)指的是一個人害怕與他人建立過於緊密的連結,因為這可能會讓自己失去掌控感和自主性。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捨棄一部分的自我,去聽從別人的。

例如:

• 不願意回到原生家庭,回去代表著父母會去賦予很多的約束,自己不喜歡的話就會被指責

• 在人際關係中保持距離,內在匱乏感重的人,很容易因為他人的某些行為,感覺自己被吞併,邊界被侵犯。一旦跟別人距離過近,就會產生被傷害的擔憂和焦慮

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源於童年的情感創傷,當一個人習慣了貶低和打壓佔據大部分,情緒傷害比較多。

所以我們大腦的固化認知,一旦和別人走的太近,就會受傷。 這導致我們不擅長在戀人和家庭這種親密關係中相處,反而久久一見的朋友我們會更自在。

▍分離焦慮:安靜崩潰的自我保護者

雖然許多人認為只有「焦慮型依戀人格」才會害怕分離,但其實迴避型人格同樣有分離焦慮,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焦慮型人格在面對分離時,會極力挽留、表現出強烈的不安,去死命的掙扎。

迴避型人格則會在感覺焦慮之後,自我封閉,去隔絕傷害,我們不會糾纏對方去拒絕分開。而是會降低自己的預期,來避免分離焦慮的產生。

例如:我們覺得你不夠愛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先下手為強。主動降低需求,然後冷漠分手。


這種行為模式與童年經驗密不可分。例如,小時候當我們渴望父母的愛時,卻總是被忽視,於是學會告訴自己:「我不需要愛,我可以靠自己。」

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延續到成年,讓我們變得獨立、堅強,但也因此難以敞開心扉去深度連結他人。

---


為什麼迴避型人格可以「孤獨」,但無法承受「不被愛的痛苦」?

迴避型人格表面上可以適應任何環境,不需要親密關係,但其實內心仍然渴望被理解、被接住。他們選擇「不主動聯繫」,並不是因為不在乎,而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再次經歷被忽視或不被愛的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當一段關係結束時,他們不會糾纏對方,而是選擇迅速封閉自己,降低對愛的期待,甚至用冷漠來掩飾內心的傷痛

然而,當迴避型人格真正認可一個朋友或伴侶時,他們的感情是極為深厚且忠誠的。戀情能夠維持多年,並建立足夠的信任,他們就會視對方為一生的摯友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

---


如何與迴避型人格相處?

如果你身邊有迴避型人格的朋友或伴侶,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他們:

1. 尊重他們的界線:不要強迫他們頻繁聯繫或表達情感,給予足夠的空間,反而能讓他們更自在地與你相處。

2. 提供穩定的情感支持:他們雖然不主動,但並不代表不在乎。當他們需要你的時候,默默陪伴比強行要求交流更有效。

3. 不要過度解讀冷漠行為:他們的「消失」往往不是因為討厭你,而是出於習慣。如果你是他們真正認可的朋友,他們仍然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

4. 建立長期信任:迴避型人格需要時間去建立深厚的關係,長期穩定的陪伴能讓他們慢慢打開心房。

---


結語:迴避不是冷漠,而是一種自我保護

迴避型人格者的疏離,是靈魂在創傷中長出的保護色。他們的「不主動聯繫」,不是因為冷漠,而是太清楚思念的灼熱會喚醒舊傷。

如果你正是這樣的人,請記住:真正的強大不是築起高牆,而是允許自己在安全的地方慢慢放下盾牌。

若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與其用力敲門,不如輕聲說:「我就在這裡,用你舒服的節奏就好。」

因為最深的連結,往往誕生在「被允許保持距離」的溫柔裡。

---


如果您還不知道自己的依戀型人格,可以透過下面的測試去更好了解自己。

依戀型人格測驗一:愛情依戀量表

當然,如果想要精準的結果,直接找專業機構做分析是最好的

另外,目前較新型的依附測驗通常不會有一個絕對答案,可能是兩種類型的交叉。新型的測驗觀點認為:依附類型並非絕對的分類,而是「每個人在坐標軸中某個位置」概念,且多數人自我認知並不穩定、需要更多自我探索,測出來的結果也可能跟實際有落差。


avatar-img
一樹一世界
4會員
20內容數
分享點自己的感動和寫一些心理學的小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樹一世界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他的好總是保鮮期太短?心理學家揭密『偽裝型伴侶』5大破綻!從『敢不敢拒絕你』到『朋友素質』,3分鐘檢測對方是真心還是演技派。避開9成人踩過的戀愛地雷,學會挑選『本來就好』的人,讓愛情不再被生活消磨!」
「為什麼他的好總是保鮮期太短?心理學家揭密『偽裝型伴侶』5大破綻!從『敢不敢拒絕你』到『朋友素質』,3分鐘檢測對方是真心還是演技派。避開9成人踩過的戀愛地雷,學會挑選『本來就好』的人,讓愛情不再被生活消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隱蔽人格並非病態人格,不應該對擁有這些特質的人貼上病態的標籤。閱讀此書幫助我們能夠自覺一段關係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地方,並從心理層面分析其根本原因,若我們希望能長久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就需要先能自覺,才能避免傷害伴侶或被伴侶傷害。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大家習慣用網路交流,面對人群常會不知所措,越來越多人有「社交恐懼症」,不想融入群體想當透明人,不想交際只想一個人獨處。有些星座的特性似乎天生就容易社交恐懼,你知道是哪三個星座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有些人很容易對人敞開心胸,身邊總圍繞好兄弟、閨蜜;有些人對人難以打開心房,總是自我保護與人保持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十二星座中,你知道哪三個星座最不易與人交心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隱蔽人格並非病態人格,不應該對擁有這些特質的人貼上病態的標籤。閱讀此書幫助我們能夠自覺一段關係中是否有不健康的地方,並從心理層面分析其根本原因,若我們希望能長久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就需要先能自覺,才能避免傷害伴侶或被伴侶傷害。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Thumbnail
數位時代下,大家習慣用網路交流,面對人群常會不知所措,越來越多人有「社交恐懼症」,不想融入群體想當透明人,不想交際只想一個人獨處。有些星座的特性似乎天生就容易社交恐懼,你知道是哪三個星座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當今云云人際關係之中,具中「輕視迴避型依戀人格(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 personality)」的人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不知道你和我又是否具有這一種人格......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有些人很容易對人敞開心胸,身邊總圍繞好兄弟、閨蜜;有些人對人難以打開心房,總是自我保護與人保持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十二星座中,你知道哪三個星座最不易與人交心嗎?看看你中了沒。
Thumbnail
 「I」是什麼? 英文是「Introversion」,內向性格的意思,是區分自己如何補充或者調解自己能量的方法。內向人需要時間獨處思考充電;而外向人的狀況是透過跟人群相處補充能量。但這並不代表內向人不喜歡交朋友!! 這個很重要,只是需要時間與自己相處。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