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醉生夢死的有雨種人。一種人沉迷於燈紅酒綠、色相紅塵中,然而精神卻無比清酲。另一種人無時無刻不冷静自若,凡事都在他們的掌握中,他們醉生夢死的是精神,越是活的清醒、看得透透,心裡越是痛苦迷茫。」
我醉生夢死的活著,同時也無比清醒、十足迷茫,宇宙之大、世間之凌亂,我好奇真有人能「弄明白」道一切嗎?明白自己是誰?自己要什麼?明明知道所有的選擇都是中性,對錯亦是中性,但仍舊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對「正確答案」的追求,好像已經融入血液、深入骨髓,因此我們過著和所有人一樣的生活。身邊人都說要買房子,所以我也要買房:身邊人都在結婚生子,所以我也要:身邊人都如此,所以我不能落單,我「必須」跟大家一樣。封「特立獨行」的恐懼,一如對「正確答案」的追求,似乎已經成為病態。
繪本《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裡,失落的一角渴望有「誰」來圓滿他,他一直等、一直等。有天他遇到大圖滿。「你對我有什麼要求嗎?有什麼需求嗎?」失落的一角問。「沒有。」「你是誰?」失落的一角再問。「我是大圓滿。」
大圓滿告訴失落的一角,他不能跟大圓滿一起滾動,但或許他能自己滾動。大圓滿離開後,失落的一角在原地待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他開始往前,他的角漸漸被磨圓,慢慢的,他從顛簸變成滾動。他在滾動!
我們以為自己需要別人來圖满,卻忘了自己就能圓滿自己。
《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知研究萬事萬物,包含自我,而透過對事物的不断研究,更能認知自我。空想是想不出什麼結果的,唯有行動能帶來改變。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也是在剖析自己、剖析人生。就像庖丁解牛,牛不再是牛,而刀子是手的延伸。
-撰寫於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