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野摩托車競賽是片中這座法國南部小鎮所風靡的運動,法文原文片名《La Pampa》指的是他們馳騁的那片原野,也是主角們所在的「大草原」車隊。作為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為何選用「賽車」這一主題?導演提到因為片中小鎮正是他從小到大成長的村子,但是越野車比賽的設備昂貴,他的父母負擔不起,記憶中他總是待在鐵絲網一側觀察著場內場外亢奮的觀眾,導演以此開發為本片的劇本,就此解構這項運動中「有毒的男子氣概」,更體現整個村莊集體與個人之間的暴力差異。

而中文片名當中的「性醜聞」來自主角的好友喬喬,作為一名被看好奪冠的種子選手,卻被意外揭露了同志身分,儘管喬喬跟威利在同年紀人中頗受歡迎,依然不敵整座小鎮保守的風氣,他們遵循著上一代人的價值觀,仇視那些無法接受的事物,喬喬也因此遭到同儕霸凌。更糟的是一直以來對兒子抱有期待的父親,得知兒子性向後,轉而對兒子投以失望的目光,母親更是拒絕接受兒子的這一面向,在他面前親手燒毀兒子最心愛的粉色越野機車。其實喬喬參加比賽,全是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要得到父親的認可,然而,父親就算兒子拿了第二名,也不願意多給兒子幾句讚賞。這正是片中談到「天啟掛毯」上描繪的戰爭,只有正邪兩方對抗的戰爭,他們要追求的是「更好的世界」。而片中喬喬所對抗的「惡」,正是這群抱有偏見的男性所掌控的社會,喬喬父親將喬喬未能完成的賽車夢寄託到威利身上,希望他完成最後一場比賽,而電影最高明的轉折處正是這場決賽,在賽場上威利看著其他賽車手跌倒受傷,但是當他看著場邊喬喬的父親,絲毫沒有半點同情心、同理心,自私地只顧著要威利完成比賽來填補自己的遺憾。威利意識到喬喬選擇自殺的理由,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他父親對兒子的態度,於是,他轉向騎出了賽道,主動退出比賽,威利決定背負著和喬喬的約定,成功考上學校離開了小鎮。

愛極了片中描繪這段刻骨銘心的友誼,如同兩人才能成形的刺青。最令我驚嘆的一場演出,是威利撞見了喬喬正與教練泰迪發生關係的隔日,這對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從極為親密轉為尷尬,然而,兩人工作後在更衣間再度開啟對話,他們小聲地提起此事,喬喬先開了口,威利不像村子裡的多數人一樣對此感到排斥,他很快地接受了好友的性向,他更氣憤的是喬喬沒有告訴自己這個重大的秘密。於是威利調侃喬喬說到,兩人曾經睡在一起時是否有對他胡思亂想,看似是玩笑話卻成功化解了兩人的尷尬,兩人和好如初。

《男孩.賽車.性醜聞》絕非典型的酷兒電影,並未聚焦在主角自我性向的探索,本片所欲探討的主題是「面對逝去」。男主角們將廢棄的醫院當成了秘密基地,傳說醫院裡留有逝者的鬼魂,他們認為這些鬼魂或許都在監視著他們,因此才會出聲想嚇走鬼魂。事實上,威利不希望鬼魂離去,他相信父親鬼魂仍存在醫院裡,繼續守護著他們,他吸著笑氣看著父親被搬空了的床位,無法止住笑意但是眼角依然流下眼淚,這是如此深埋的悲傷,就算父親已離開了十年,他仍無法走出父親過世的陰霾,看著母親接受了新戀情,妹妹也接受了繼父,為此威利才會感到反感甚至吃味。當威利再度面對相同處境,也就是摯友喬喬的離世,他難掩落寞地離開葬禮,在酒吧喝酒時,隔壁的阿姨赤著腳,同樣要求他「別帶死者的土壤進來」,這種地方習俗讓他意識到好友真正離去了。「我們得往前走了。」母親的一番話起到安慰的作用,他知道兒子思念著父親、思念著摯友,母親誠懇地說著自己也很想很想她的丈夫,但是是時候該放下了,這絕不代表要忘掉他們,而是要記住他們然而後繼續啟程。

《男孩.賽車.性醜聞》以令人著迷的色彩描繪成長痛,一如河中那引人進入的漩渦,演員們展現十足的魅力,尤其是賽義德艾爾阿拉米細膩演繹威利的角色,不只有與同性相處時試圖融入其中,卻又隱隱察覺其格格不入的角色心境,就連與瑪麗娜出門約會,眼裡那股被觸動的情感面也被成功展現出來,而飾演喬喬的阿莫里福雪,甚至看不出是第一次演戲。電影《男孩.賽車.性醜聞》起到了警世的作用,也傳遞著治癒般的美好,給予觀眾溫柔堅定的力量,才能在人生的賽道上繼續前進,願我們都能見到那片大草原的風景。
🎶延伸聽歌:#來者何人Whoou! 〈#傷心摩托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