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走路。
在捷克就更常走了,有寬敞的人行道、會讓行人的車子、好天氣、漂亮景色,和很多的時間。
喜歡走路時必須身在那裡,不能看文章影片聽podcast(因為我很怕耳機太大聲以後會聾掉),不能隨資訊的輸入抽離此時此地,只得一步步緩慢行過。也喜歡交替腳步的機械性,不用花太多心思,思緒便流動起來,平常沒空細想的事自然浮現,或和誰專注說起很多話。
Google map 在這裡不只會標出有名有姓的水泥路,導航也常要我穿過森林屋舍間的泥土小徑。雙腳比任何交通工具都有彈性,配上最近的心境,有時覺得自己可以走到任何地方。
\
Hiking是捷克很盛行的運動。不一定是爬山,許多地鐵站周邊就有大片的樹林和平坦小徑,我又不喜歡健行這個詞,聽起來像蔣中正救國團會很愛推廣的運動,所以請包容我繼續用英文謝謝(很難搞)
這學期修了一堂體育系開的hiking課,每週會在不固定的時間,造訪布拉格周邊的hiking trails,路徑10-23公里不等。目前上了兩次課,第一次中途在酒吧休息,快速灌下一杯啤酒後,後面的路程視野都在搖晃。第二次從宿舍周邊走出布拉格邊界,經過中世紀的城堡遺跡,但步道旁更多的是關於貓頭鷹的知識問答題,莫名其妙又非常有趣。
Hiking課也是我目前參與過最有效的社交活動。並肩走路,話題的開始很自然,停頓時也沒有相顧無言的壓力,重新專注腳下就是了。不等速的腳步移動,人群不知不覺換了排列,不知不覺又認識了幾個人,是走出樹林還會延續的關係。
春天的陽光穿過枝椏,在空氣中漫漶成金霧,照亮一地落葉和粼粼溪水。但我不能多看幾眼,老師的腳步很快,走過泥濘、碎石或樹根盤繞的路面,連可以抬頭的空檔都很少。偶爾她才停下來,對所在的地方多說幾句,同學的英文翻譯總是很簡短,摘要剛剛很長一段其實都是玩笑話。
美景、知識都不是重點,我感覺自己每週來到不同地方只是為了走路,為了腳下堅硬崎嶇或鬆軟平實的觸感,一步跨過一步。
\
忽然覺得這和生活很像。2025買了漂亮的貴貴手帳本,但年初是沒什麼計畫的寒假,又不想空著漂亮的月曆頁,決定換個使用方式--每天晚上,在格子裡記下當天發生的重要的事。
挑一兩件就好,大的小的,想到的都可以。最最平淡、沒有變化的日子,也可以記下那天吃了什麼。這麼做的第三個月,才逐漸意識到,日子開展的方式似乎也有了變化。不僅是為了抵達預先設定好的目標而存在,途中每一天也有自己的意義。
某天寫作業卡住了,照在書桌上的陽光又太明亮,我在宿舍周邊隨意散步。太熟悉這種時刻了,在台灣我也常這樣,站起來晃一晃讓過載的腦袋冷卻,或呼喚靈感,記得帶著幾個問題邊走邊想。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離開是為了返回,為了繼續敲打鍵盤或把文本吞下去。
但在池塘邊看鴨子游過水面,多待了一首又一首歌的時間那個下午,我告訴自己不用急著回頭,也不用刻意想著作業或怎麼寫下這場景;承認我就只是想看著,看他們畫出的波紋漸漸盪起整片水面。也可以這樣的。
就像為了走路而走路那樣,為了生活而生活。
\
Hiking課認識的朋友A說,雖然她是捷克人,卻是第一次在捷克hiking。她是在義大利交換的期間,喜歡上這項運動,才決定回來後要修這堂課的。
像個美好的隱喻,希望幾個月後,我也能說出這樣的話。
(並且受詞不只有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