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將到來,只要進了小吃店點上高麗菜水餃,老闆總會搖頭說:「對不起,天氣太熱高麗菜不對味,只剩下韭菜。」可見韭菜不管春夏秋冬,都能存活,但也容易瞬間灰飛湮滅。當我們打開話匣子,總喜歡用韭菜來形容一些角色,比如說奴僕、小廝、助理、儲君、粉絲、讀者、股民等。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敘述一齣家庭悲劇。哈姆雷特父親身為國王,遭到叔叔的暗算,而母親更改嫁兇手。叔叔登基後,虛情假意,甚至派遣兩名小廝跟在哈姆雷特身邊,乘機下手。洞燭先機的哈姆雷特先發制人,最後這兩名小跟班,便死於非命。顯然,小小廝從來無法主宰自己的運命。綜觀中國歷史,只要攀上儲君的位置,總是不得好死。如康熙的大兒子或毛澤東時代的林彪。身為儲君很容易變成箭靶子,畢竟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儲君一旦過度自信,缺乏反思,不懂及時停損,則命運就是——朝為座上客,夕為階下囚!
大學的高牆裡,只要進入博士班,便有機會當起指導教授的助理,可是論文審查以及是否能畢業,大權在老師的手上。有些正派老師,愛才有道,按照規矩,讓學生得以順利畢業。可是有些只把學生當成韭菜,剝削壓榨,兼而有之,甚至拖延酬勞的發放。如此一來,只能繼續充當奴僕,敢怒不敢言。
當今已經邁入大眾消費的時代,身為粉絲很容易被偶像割韭菜。業者往往邀請偶像代言健康食品,畢竟明星能夠發揮極大的影響力,從而讓粉絲就範。目前許多讀者也很容易被明星作家所影響。多年來日本不斷向台灣灌注出版土石流,比如說推理小說,或是一些淺碟書。有時候我們不明究理,透過網路書店購買一些二三流的話題書,內容乏善可陳,感覺瞬間淪為韭菜。
如果觀看醫病的關係,也很容易發現很多病家不知不覺扮演韭菜的角色。有些人只是生活壓力大,焦慮不安,思緒混亂之餘,便求助於精神科醫生,最後被診斷為憂鬱症。一旦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每每發生嚴重的副作用,甚至走向自殺之路。病人很容易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之下相信醫生的權威。華裔作家張純如便是一例。
放眼股市,韭菜舉目可見,不時遭到突擊。過去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曾在股市慘敗,但他懂得適時收手,並利用自己的作品向出版社取得預付版稅,從而轉戰外匯市場,結果逆轉勝。凱因斯後來覺悟懂得進場購買正派公司的股票。股神巴菲特乃是受到凱因斯的影響,從而在股市很少失利。
巴菲特能夠攀上神祗的地位,顯然他能夠掌握股市的神機。套用中醫大師倪海廈的說法,觀察世事和身體的變化,不要偏執於外形和表象,掌握背後的「神」,才能夠了解本質的玄機。倪海廈精通易經命相,一度在佛羅里達開設中醫診所,治好不少癌症患者。
我們一般人大多出身平民之家,不像大家族出生的年輕學子,有恆產始有恆心。韭菜要免於被宰割的命運,那就是要掌握自身的特色。其實韭菜又名「起陽草」,這說明只要身上有一點陽氣,那代表有能量和意志。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充實知識,掌握人事的玄機。一旦能夠掌握機先,更上一層樓,強化自己的實力,那就很難變成韭菜。
一旦閱讀量大,又懂得反思生變,則上知天文,下之地理,中知人事。古代皇帝身邊都有高級參謀,號稱「天官」,他們大都出生於平民之家,但透過自己的修為,能夠洞察世事,一不對勁,立馬開溜。他們不像一般韭菜,踩到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這些天官滿滿的智慧,甚至能預測未來。比如說勾踐身邊的范蠡,劉邦的張良,以及唐太宗身邊的李淳風。
當年,唐太宗詢問李淳風對於武媚娘有何看法?李桑勸告立即宰殺,否則將會危害李家子孫,但皇上只是讓她削髮為尼,最後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