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目標與時間表(試閱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第七章: 如何擬定退休規劃

曾看過一份國外的研究,據說90%的上班族,在屆臨退休前,都不曾認真的思考並擬定退休規劃。我在想或許是因為現在人的生活太複雜,除了平日要忙於工作之外,周末和節假日還要陪伴家人朋友子女寵物,培養興趣愛好,運動,旅遊,閱讀,甚至斜槓副業。誰有那個美國時間來規劃退休? 這一章不說廢話,將把筆者如何完成退休規劃的每一步驟,鉅細靡遺地分享給讀者朋友。

書名: 《不為錢而活,32歲那年我把自己FIRE了: 實現精神自由,擺脫金錢焦慮》

作者: 雪球滾滾。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翻印。

7-1 目標與時間表

為什麼人類在即使知道所做的一切將破壞地球的情況下,仍不願意為了下一代做出實際的改變呢?

研究顯示我們往往無法對陌生人或還不存在的人(例如下一代)產生共情,這種現象稱作「empathy gap」。

令我感興趣的是,這種gap在人們想像「未來的自己」時也會存在。

正因為這個bug,導致了許多人忽視了提早做退休規劃和準備的重要性。

如同哲學家Derek Parfit所說的: 人們會因為無法想像或相信, 而選擇忽略了未來的自己。

就好比學生時代的我,確實無法想像或相信自己會活到三、四十歲。

若想要克服這一點的話,可以試著將自己的照片通過修圖軟件改變成年邁時的模樣,研究說如果能具體看見自己變老的樣貌,將有助於我們產生共情。

2019,拍攝於台北

2019,拍攝於台北

如果時光機存在,讓我能夠給20歲的自己留下一段訊息,內容肯定會包含以下三點:

大學認真念書
趁早開始存股
多旅行廣結善緣

可惜的是現實中並沒有哆啦A夢,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活在後悔當中,而是要試著往前看。

在此也勉勵20多歲的讀者朋友,青春看似時間很多,但卻是每分每秒珍貴無比。如果現在少一些享受,多一份努力,你的未來會輕鬆很多。

請試著與未來的自己對話,試著想像與未來某個特定年齡的自己(例如50歲)進行對話,並試著問問未來的你以下幾個問題:

我看起來是什麼模樣?
我的身體狀態如何?
我住在哪座城市?
住的房子長什麼樣?
是否有自己的家庭? 小孩?
我在做什麼工作?
我會享受那份工作嗎?
工作對我來說有意義嗎?
下班之後我做什麼?
這樣的生活我會快樂嗎?

用紙和筆將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寫下來之後,接著就要讓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產生關連。

為了成為那個想像中未來的我,現在的我需要付出哪些事情?

以下是我的具體的步驟與做法,或許可以幫助你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提早退休計劃。

第一步:確立財務目標與退休時間表

請先決定退休年齡,你希望幾歲退休?是 40 歲、45 歲還是 50 歲?

計算你目前的年齡與目標退休年齡的時間差,這將決定你的儲蓄與投資策略。

估算退休後的年支出,分析目前生活費用,如房租、食物、娛樂、保險等。

預測退休後的生活模式,例如是否環遊世界、定居低生活成本地區(如東南亞或大陸地)。

請務必考量醫療、通貨膨脹與突發支出。

你可以使用某個超神奇的法則來估算退休所需資產....

想知道具體是什麼方法嗎?

以及接下來還有哪些步驟?

請至下方連結完成登記,成功之後您將會收到邀請的email,請依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即可​加入讀者行列。

新書怎麼購買? 要如何獲得完整連載文章?

請看這篇QA幫助你找到答案:

免責聲明

  • 創作者所發布之文章僅為財經時事議題、個人心得與經驗分享,並非任何形式的投資推介建議或分析意見與勸誘。請勿視為買賣個股、基金、ETF或其他任何投資之建議,獲利與損失均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 創作者將會盡可能查證確保文章的正確性,唯難言百分之百內容皆為正確,並無法保證文章資訊完全正確,並且資訊有可能因為時間或第三方變動而產生變化,讀者需多方查詢資訊並自行審慎評估。創作者並不擔保文章資訊與相關連結內容無誤,對資訊之錯誤與遺漏將不負任何責任。
  • 創作者的相關文章有可能是合作業配、商業邀稿。創作者將不負責任何用戶與商家之間的交易。任何商品或服務相關問題,需直接與商家客服聯絡。創作者將不參與及協助任何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糾紛、爭議事件。
  • 創作者保有對本平台所有收費方案的最終解釋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3
若喜歡這篇文章請用力點讚,讓愛和財富流向你。 想了解更多大陸即時資訊請追蹤FB粉專: 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https://www.facebook.com/roundroundsnowball
avatar-img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的沙龍
25.7K會員
1.2K內容數
歡迎來到雪大的方格子沙龍! 這裡是一個專門分享大陸財經、生活和旅行的地方,如果你對大陸的各種議題和時事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即時資訊,歡迎至FB搜尋: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2025/04/12
旅遊不旅居,解鎖更多可能
Thumbnail
2025/04/12
旅遊不旅居,解鎖更多可能
Thumbnail
2025/04/05
人生除了工作和賺錢之外,還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2025/04/05
人生除了工作和賺錢之外,還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2025/03/29
現在就開始打造退休金流
Thumbnail
2025/03/29
現在就開始打造退休金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我們的一天,除了工作的時間外,幾乎有 8–10 小時的自由時間,這些自由時間,我們通常會選擇休閒娛樂,或者積極一點進行學習進修。休閒讓我們快樂,卻有耍廢的壓力;進修能讓我們成長,但是相當消耗心力,這導致我們常常在兩者間搖擺掙扎不已。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理解目標的分類:分辨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目標。建立個人目標體系:如何組織和優化你的目標結構。實際探索和設定目標:有效找出和設定個人目標的策略。
Thumbnail
理解目標的分類:分辨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目標。建立個人目標體系:如何組織和優化你的目標結構。實際探索和設定目標:有效找出和設定個人目標的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