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去教會團契參加魔戒的電影讀書會。
這次是看《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我印象20年前電影剛上映時,《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被我以前同學認為是最好看《魔戒》中最好看的,因為戰爭場面最多;《魔戒首部曲》因為劇情只有三分之一,而被我同學批判說故事都沒說完;至於《魔戒三部曲》則是有點脫戲而不被我同學喜歡。但這三部曲我都很喜歡。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中,我們讀書會成員認為演得最好的是"咕嚕"(又名"史麥戈"),因為一直唱獨角戲與自言自語,心中一直出現雙重人格在對話。
我們認為男主角佛羅多好像很信任咕嚕,對咕嚕太多愛護與包容,不太應該;但咕嚕也有其價值─就是在《魔戒三部曲》中,佛羅多要將魔戒丟到火山時,他有遭到誘惑而要將魔戒私吞,等於中了索倫的詭計;但關鍵時刻咕嚕出來搶奪魔戒,結果咕嚕和魔戒一起葬身在火山底下。如果沒有咕嚕,佛羅多不但會功虧一簣,被魔戒給誘惑而變質。
這就像是新約聖經中猶大因為被利誘而背叛耶穌基督,但上帝早已察覺;因此讓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裡復活而完成救贖。不過我反而覺得灰袍甘道夫墜入火山,再升級成白袍甘道夫的劇情反而比較像是耶穌基督死裡復活。
另一個最精彩的是"樹人"因為自己生活環境遭到薩魯曼破壞,不惜反抗;似乎隱含著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環境因為世界大戰與工業化遭到破壞,導致大自然反撲。
其實完整的環境(或林業)政策是,長得很老的樹木因為吸碳能力較差,就砍掉製成小木屋以取代鋼筋混凝土房屋而達到固碳效果;但要同時種植新的樹木,因為新的樹木吸碳能力比老大的樹木還要強。
至於實際上有沒有落實上述政策,我就不清楚了。
這幾次的讀書會,雖然沒有看完整部電影:但和讀書會成員討論後,可以有新的insights,收穫不少,畢竟讀書會成員是比我很年輕很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