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橋:解剖、症狀、診斷與治療概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心肌橋:解剖、症狀、診斷與治療概覽

心肌橋是一種常見但通常無臨床意義的解剖變異,指的是冠狀動脈在心肌內走行一段距離,而非完全位於心外膜。🔴 然而,在少數情況下,特別是年輕且無傳統冠狀動脈疾病病史的患者中,心肌橋可能導致非典型胸痛等缺血性症狀,甚至與心因性猝死相關。

🔵 心肌橋的解剖與病理生理

🟢 正常的冠狀動脈應位於心外膜表面。然而,影像學研究顯示,心肌橋的發生率遠高於臨床診斷率。在冠狀動脈血管攝影中,僅不到 1% 的患者觀察到收縮期血管狹窄。🔵 相較之下,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CTA) 檢查中,高達 85% 的研究顯示存在某種程度的心肌內橋接。🔴 這可能歸因於影像技術的進步。

🟢 除了血管在心肌內的收縮外,冠狀動脈穿過心肌的角度,尤其是陡峭的進入和離開角度,可能在症狀的產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內皮功能障礙也常與有症狀的心肌橋並存,需要在評估病理生理時一併考量。

🔵 臨床表現與診斷流程

有症狀的心肌橋患者可能表現出與典型心絞痛相似的胸痛。🟢 然而,心電圖 (EKG) 可能正常或僅顯示非特異性 T 波倒置,而不會出現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典型 ST 段變化。🔵 心臟超音波檢查主要用於排除其他心臟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

🔴 功能性檢查如運動或藥物壓力測試 (包括心肌灌注掃描或心臟 PET) 通常會在患者轉診前進行。🔵 然而,診斷的關鍵在於具有激發試驗的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激發試驗通常包括在血管攝影過程中給予都巴酚丁胺 (dobutamine) 或乙醯膽鹼等藥物,以觀察是否誘發明顯的血管狹窄或內皮功能障礙。🟢 一般認為,收縮期血管管腔直徑減少 70% 或舒張期減少 35% 具有病理意義。🔵 CCTA 在手術評估中也至關重要,能幫助判斷心肌橋的深度,避免手術風險過高的情況。

🔵 治療策略

🟢 治療通常首先採取藥物治療,β 受體阻斷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是最常用的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延長心臟舒張期,並可能改善內皮功能相關的血管痙攣。

🔴 對於藥物治療無效且症狀持續的患者,可考慮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和藥物塗層支架置入術的長期效果不佳,支架容易因心肌收縮而壓迫變形,再介入率高。🔴 外科手術橋樑鬆解術 (unroofing),即切開覆蓋在冠狀動脈上的心肌,具有良好的長期效果。🟢 對於非常深的心肌橋,可能需要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通常使用靜脈 graft,以避免動脈 graft 可能發生的競爭性血流問題。

🔴 總結

🟢 心肌橋本身很常見,但有症狀的心肌橋則較為罕見。🔵 內皮功能障礙可能與有症狀的心肌橋相關,需要妥善治療。🔴 手術鬆解術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有症狀患者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術前透過 CCTA 評估心肌橋的深度對於指導手術至關重要。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心臟加護病房中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 (HFpEF) 的臨床挑戰與管理 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 (HFpEF) 在心臟加護病房 (CICU) 中極為常見,其臨床表現與預後均構成顯著挑戰。與射血分數降低型心衰竭 (HFrEF) 患者相比,HFpEF 患者展現出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徵,導致其在重症監護環
🔴 急性瓣膜疾病失代償的臨床處置 初步劃分為原生瓣膜與人工瓣膜兩大類。針對人工瓣膜,主要的考量為感染、退化(包括血栓、贅生物或瓣葉脫垂)等問題。而原生瓣膜則需關注感染、外傷、缺血及其他病因。 🔵 2010至2021年心臟加護病房的經驗顯示,在一項針對兩千七百位因心因性休克入院患者的研究中
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NOCA) 與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INOCA) 全面解析 🔴 重新定義心臟疾病:超越阻塞性病變 過去的醫學觀念,特別是 2012 年(及其後的 2014 年更新)的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指南,主要關注於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並以血管攝影結果作為判
人工智慧在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AI 如何重塑心血管醫療 🔴 AI 並非取代醫師,而是強化診斷與治療效率。 🔵 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已廣泛應用 AI 技術。 🟢 透過 AI 分析大量數據,能發現人類難以察覺的模式,從而提升診斷準確性。 醫療模式的轉變 🔴 從傳統的親身問
脂蛋白(a)[Lp(a)]風險評估與治療新知 Lp(a)與心血管風險 🔴 Lp(a)是一種LDL樣顆粒,透過二硫鍵與載脂蛋白A結合,其大小因重複序列數量而異,並帶有氧化磷脂,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 Lp(a)水平主要由遺傳決定,且在約10歲時達到穩定水平。 🔴 🔴 Lp(a)
心臟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2025-2) 主動脈瓣狹窄治療策略的最新考量 針對無症狀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的介入治療時機,醫學界存在不同觀點。有意見認為,即使患者未報告明顯症狀,疾病本身也可能對心肌造成早期且難以逆轉的損害,進而影響長期預後。因此,對於無症狀但已出現繼發性心臟損傷的嚴重主動脈狹窄
🔴 心臟加護病房中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 (HFpEF) 的臨床挑戰與管理 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 (HFpEF) 在心臟加護病房 (CICU) 中極為常見,其臨床表現與預後均構成顯著挑戰。與射血分數降低型心衰竭 (HFrEF) 患者相比,HFpEF 患者展現出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徵,導致其在重症監護環
🔴 急性瓣膜疾病失代償的臨床處置 初步劃分為原生瓣膜與人工瓣膜兩大類。針對人工瓣膜,主要的考量為感染、退化(包括血栓、贅生物或瓣葉脫垂)等問題。而原生瓣膜則需關注感染、外傷、缺血及其他病因。 🔵 2010至2021年心臟加護病房的經驗顯示,在一項針對兩千七百位因心因性休克入院患者的研究中
心肌缺血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INOCA) 與心肌梗塞但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MINOCA) 全面解析 🔴 重新定義心臟疾病:超越阻塞性病變 過去的醫學觀念,特別是 2012 年(及其後的 2014 年更新)的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指南,主要關注於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並以血管攝影結果作為判
人工智慧在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應用 AI 如何重塑心血管醫療 🔴 AI 並非取代醫師,而是強化診斷與治療效率。 🔵 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已廣泛應用 AI 技術。 🟢 透過 AI 分析大量數據,能發現人類難以察覺的模式,從而提升診斷準確性。 醫療模式的轉變 🔴 從傳統的親身問
脂蛋白(a)[Lp(a)]風險評估與治療新知 Lp(a)與心血管風險 🔴 Lp(a)是一種LDL樣顆粒,透過二硫鍵與載脂蛋白A結合,其大小因重複序列數量而異,並帶有氧化磷脂,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 Lp(a)水平主要由遺傳決定,且在約10歲時達到穩定水平。 🔴 🔴 Lp(a)
心臟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 (2025-2) 主動脈瓣狹窄治療策略的最新考量 針對無症狀嚴重主動脈狹窄患者的介入治療時機,醫學界存在不同觀點。有意見認為,即使患者未報告明顯症狀,疾病本身也可能對心肌造成早期且難以逆轉的損害,進而影響長期預後。因此,對於無症狀但已出現繼發性心臟損傷的嚴重主動脈狹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許多人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也知道心流能夠提高效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掌握心流,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本文將介紹心流的概念、特徵、心流模型及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幫助職場人士更好地運用心流提升工作效率。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我們人體的肋間肌和橫膈肌是用來呼吸的主要肌肉,肺臟本身並沒有收縮功能,他是一個氣球,吸氣靠著就是肋骨之間的肋間肌跟橫膈肌收縮,把胸腔擴大,進而把空氣吸進肺部,呼氣時肌肉則自然放鬆空氣就會慢慢地從肺被擠出來。這些肌肉耐力性極佳,不太容易因為過度使用而勞損,可能會受傷的原因,不外乎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許多人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也知道心流能夠提高效率,但卻不知道如何掌握心流,讓自己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本文將介紹心流的概念、特徵、心流模型及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幫助職場人士更好地運用心流提升工作效率。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我們人體的肋間肌和橫膈肌是用來呼吸的主要肌肉,肺臟本身並沒有收縮功能,他是一個氣球,吸氣靠著就是肋骨之間的肋間肌跟橫膈肌收縮,把胸腔擴大,進而把空氣吸進肺部,呼氣時肌肉則自然放鬆空氣就會慢慢地從肺被擠出來。這些肌肉耐力性極佳,不太容易因為過度使用而勞損,可能會受傷的原因,不外乎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