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x)、做血管攝影或MRI來檢查。

在台灣盛行率為15.6-32%,若未及時處理將會影響行走功能。


症狀:

1.走路一陣子後 (通常是幾百公尺或幾分鐘),會有小腿的疼痛、無力甚至灼熱感,造成走不動、走不遠。

2.主要出現在單側,以疼痛小腿肚為主,俗稱「腳中風」

3.爬山和騎腳踏車會加重疼痛

4.患者會越走越疼痛,但休息一下後就會改善,

5.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建議有間歇性跛行的病人,要戒菸,控制血糖, 血壓及血脂,經常變換姿勢,避免交叉兩腿或久坐不動。避免緊繃的衣物、襪子等,應穿著合宜的鞋子。若有發現下肢冰冷、痠痛、間歇性跛行等狀況請盡早就醫,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策略。


治療:

目前西醫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導管治療,一種是傳統手術,導管治療類似心導管的做法,利用導管去治療下肢血管,打通狹窄、阻塞的位置。


間歇性跛行其他伴隨症狀:

下肢皮膚冰冷蒼白

下肢痠麻疼痛

腳趾甲蒼白無血色、

下肢腳毛變稀疏、

腳部脈搏消失、

下肢傷口難癒合


中醫治療:

周邊血管病變,在中醫屬於「脈痹」、「皮絡損」的範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體質容易造成血瘀、痰濁、痰瘀互結,這些瘀毒久了就會損傷絡脈,容易感受風、寒、濕、熱、毒邪等侵入,造成脈絡痹阻。

臨床上,以活血化瘀、利濕為基本原則,再搭配益氣養陰。若是下肢局部紅腫熱痛甚,甚則潰瘍、疼痛甚,屬於邪盛之證,治則是清熱解毒、瘀阻脈絡。


穴道:

1.陽陵泉穴:

功效: 小腿痛、踝關節扭傷、肩痛、落枕、肋間神經痛

2.丘墟穴:

功效: 足內翻、踝關節扭傷、高血壓

臉書:林沛勳中醫師

Ig:linpei2022



#林沛勳中醫師

#凱璿中醫

#鳳山凱璿中醫

#間歇性跛行

#腳中風

#動脈粥狀硬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沛勳中醫師的沙龍
236會員
391內容數
高雄中醫師衛教、治療、開藥、針灸
2025/04/29
夏季高溫且多雨,這樣悶熱又潮濕的環境,是多種皮膚病的好發時期。 1. 汗疹、痱子 在夏季天氣悶熱易流汗,因此也容易使汗腺「阻塞發炎」,引起汗疹和痱子的發生。容易出現在前胸、後背、腋下、胯下、大腿等「不通風」的部位。輕微的程度會皮膚癢並起小紅疹,嚴重的程度會變成露珠般的腫塊,甚至會感到疼痛。要
2025/04/29
夏季高溫且多雨,這樣悶熱又潮濕的環境,是多種皮膚病的好發時期。 1. 汗疹、痱子 在夏季天氣悶熱易流汗,因此也容易使汗腺「阻塞發炎」,引起汗疹和痱子的發生。容易出現在前胸、後背、腋下、胯下、大腿等「不通風」的部位。輕微的程度會皮膚癢並起小紅疹,嚴重的程度會變成露珠般的腫塊,甚至會感到疼痛。要
2025/04/25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2025/04/25
高溫使人體生理負擔更高,科學家發現溫度與濕度增加,不但增加「憂鬱症」發作風險,也會增加精神病患的攻擊性行為。 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焦慮情緒的比例會急劇上升。 「情緒中暑」醫學稱之「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
2025/04/25
經常吃甜食,容易使血糖與大腦情緒產生劇烈起伏,反而增加「憂鬱」風險,也會餵養腸道壞菌,而在腦腸軸造成進一步的氧化壓力,加深「疲倦」程度。 當空腹攝取高糖食物時,血糖會迅速「升高」,身體為了平衡血糖,立刻分泌「大量胰島素」。 血糖不但快速下降,有時甚至低於正常值,這時大腦感受到能量突然「大幅部下
2025/04/25
經常吃甜食,容易使血糖與大腦情緒產生劇烈起伏,反而增加「憂鬱」風險,也會餵養腸道壞菌,而在腦腸軸造成進一步的氧化壓力,加深「疲倦」程度。 當空腹攝取高糖食物時,血糖會迅速「升高」,身體為了平衡血糖,立刻分泌「大量胰島素」。 血糖不但快速下降,有時甚至低於正常值,這時大腦感受到能量突然「大幅部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人們在對待健康問題上常見的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忽視健康,過度勞累、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