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好大,我全都要?
你是否覺得所有事情都很重要?與同事的聚會、正在進行的工作計畫、最近討論度很高的新劇、手機上數以百計的新訊息,以及聽說年紀越大就越應該重視的運動健身習慣——彷彿你能接觸到的一切,都必須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那句經典的名言「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要?」但全都要的結果往往是分身乏術、顧此失彼,或者心有旁騖、全盤皆失。面對這種信息過載與選擇麻痺的現代困境,這本書就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讓我們真正過好自己生活的最佳指南。
誰開啟了專準主義的風潮?
《少,但是更好》的作者為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演說家、領導力顧問和商業策略家。也是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奉行者與推廣者,其專準主義理念已幫助全球數百萬專業人士重新定義成功。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成為一位專準主義者,充分比較專準主義者與非專準主義者的思路與行事風格的差異,讓你可以擺脫舊有的思維,成為更精簡但是更好版本的自己。
什麼是專準主義?
專準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是『只有少數的事情特別有價值,我們必須找出這些最重要的事並且只選擇把精力跟時間花在上面。』此書循序漸進,帶我們從如何精挑(辨別重要事物、主動選擇),再做簡化(優雅地說不、設定界線),最終準確執行(預留緩衝、完成小目標)。以下我分享三個自己覺得特別有感的部分。
- 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嗎?
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如果你搞不清楚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塞滿你行程表的說不定都是對別人重要的事情。非專準主義者會覺得:「我必須這麼做。」彷彿忘記了自己有選擇的權利(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而專準主義者則知道:「我選擇這麼做。」只有當你找回主動選擇的能力,你才真正開始建構專屬於自己的人生。
- 摸蜊仔兼洗褲,褲子真的洗乾淨了嗎?
書中提到當我們必須在兩件我們想要的事物之間做選擇時,我們偏好的答案是兩者兼顧,但很多時候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晚上與客戶應酬或者陪家人吃飯、多追一集剛上的動漫或者早點睡覺。許多事情明顯是沒辦法兩者兼顧的,即便有些事情看似可以兼顧,但我們的有限專注力,也往往無法讓兩件事情都做到最好。而專準主義者不會問:「我該怎麼全部都做?」而是問:「我要在哪方面全力以赴?」確定好哪件事情最重要,做出取捨並全力以赴才是對自己負責的最佳典範。不然想要摸蜊仔兼洗褲的你,回到家才發現,原來褲子裡其實都是泥沙。
- 睡眠是浪費時間嗎?
很多人會覺得應該盡量壓縮睡眠時間,認為少睡一個小時就多一個小時的生產力。而書中引用了許多的研究(例如頂尖的小提琴手平均每日睡眠高達8.6小時。)指出充足的睡眠代表了更好的思考決策能力與更強的創造力。甚至連特斯拉與SpaceX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也在各個訪談中說如果睡眠不足會影響決策的品質,所以他每天大約都會睡6個小時(看來他可能沒辦法當一個頂尖的小提琴手呢)。專準主義者認為多睡一小時,是為了獲得更多有生產力的時光。睡飽可以讓我們更明智的為我們的生活排定優先排序,所以睡眠絕對不是浪費時間,為了自己的人生,記得要讓自己每天睡好睡滿。
踏上專準主義之路的我
閱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開始去記錄每天做的事情,並反思這些事情對自己而言是否真的重要,剔除掉那些其實沒那麼重要的時間小偷,並有意識地選擇排入那少數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再不敢拒絕不必要的邀約與請求,刻意減少花在社群網站上的時間,只專注在讓我充滿活力的事情。漸漸地我開始感受到對於生活的期待,主動迎接每日的發生。而不是像一個在輸送帶上被推著前進的人,只是被動的接受這世界塞給自己的一切。
黃仁勳也是專準主義者
最近剛好看到NVIDIA的共同創辦人兼CEO黃仁勳的訪談:他說到現在的他覺得:「There’s plenty of time.( 時間很充裕 ) 」我心裡就覺得很納悶,黃仁勳這麼忙碌的人,他怎麼會覺得時間很充裕?接著他補充:「Just don’t do everything , prioritize your life , make sacrifices.(別想著要做所有的事情,建立好優先順序,並且有所犧牲。)」我這時候才完全明白:「原來如此,這就是專準主義提到的取捨。」當你不再去做不重要的事情,那你的時間自然就充裕了。我能夠辨識出專準主義者的行為,這本書確實在我身上留下了屬於專準主義者的痕跡。
不再害怕錯過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是現代人常見的狀態,每個平台每時每刻都有資訊在產出,這些平台也都傾盡全力地想要獲取你有限的專注力,回到一開始的那句話:「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別人就會代勞。」如果你不知道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你就會在茫茫的資訊大海中迷失。若你也有這種總是載浮載沈的迷茫感,建議你可以先從每天記錄與反思開始,確認好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也許不太容易,但這麼做肯定值得。到時候你會發現那些不重要的資訊,錯過就錯過了吧。
推薦給這樣的你
這本書循序漸進,不僅適合現代社會中經常感到忙碌、分心和壓力過大的專業人士,也適合任何感到生活失控、被選擇淹沒的現代人。可以先從這三個步驟開始:確認最重要的事並主動做出選擇、不再想著我全都要、每天記得好好睡覺,進而創造更有意義和更高效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也渴望像黃仁勳那樣,能夠氣定神閒地說出「There’s plenty of time.(時間很充裕) 」。這本書《少,但是更好》推薦給你。願我們都可以成為專準主義者,打造少但是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