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一本書叫做
〖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決定你一生的六種物質〗
書中講了六種關鍵的腦內化學物質。
今天先來聊聊其中的一種,大家應該也最常聽到的:多巴胺。
你會不會常常每天害你滑手機滑到睡眠不足,
但心裡還是感覺不滿足?
我們做很多事情,背後其實都是由多巴胺驅動的。
但他可能就是害你怎麼滑都不滿足的元兇。
_
📉 為什麼越滑越無聊?
你會不會有時候滑了很久的短影片,
結果滑完以後感覺好像比一開始還要沒勁?
那是因為當你長時間讓大腦處於高濃度的多巴胺中,
我們的大腦會對多巴胺越來越不敏感。
原本如果你一開始滑的時候感受到了8分的多巴胺,
隨著你滑著滑著,你感受到的多巴胺可能會剩下7分、6分、5分。
中間可能偶有波動(看到了很喜歡的影片於是多巴胺又再飆高),
於是你還是繼續滑,最終以4分收尾。
然後你感覺你又度過了無聊的一天。
_
🧬多巴胺讓我們奔向未來
多巴胺是讓我們的祖先可以順利求生的機制,
當一件事情有利於我們生存的時候,
腦袋就會提高我們的多巴胺濃度,刺激我們去做那些事情。
當我們的祖先看到眼前的樹上有顆鮮紅的蘋果的時候,
多巴胺急速上升,讓他渴望獲得蘋果,於是他克服萬難獲得蘋果,
吃完蘋果後多巴胺濃度下降,他想要剛剛多巴胺濃度高的感覺,
所以會繼續去找下一顆蘋果,如此這般生存了下來。
多巴胺是一個讓我們『往前追尋』的力量,
讓我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有期待並且想要去完成。
不管是古代或者現代,我們都需要這樣的力量將我們推向未來。
所以多巴胺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現代有許多的『多巴胺小偷』。
他們研究你的眼球動線、滑動習慣、每一個按讚的時間差,
只為了一件事:『讓你的多巴胺為他們打工』。
_
😈這些多巴胺可不能白白給你
廠商為了賣更多的商品,為了讓你看更多的廣告,
他們會召集各種心理學與生物學專家,專研如何刺激你的多巴胺。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白蹭的多巴胺。
零食廠商把包裝設計到讓你一看到就多巴胺爆棚,恨不得馬上吃一口。
而當你吃了第一口以後,好戲才正要開始,
食物中的各種加工過的物質給你更大的刺激,
使你完全停不下來,一不留神就吃完一整包。
(吃了一包不夠,過段時間多巴胺濃度下降,大腦會讓你覺得:我還想再多吃幾包。)
滑短影片也是一樣的邏輯,你會期待下一個短影片,
再期待下一個影片,終於有一個影片讓你滿意,然後你會停嗎?
你不會停,你的大腦還在期待下一部神作。
演算法才不管你明天要不要早起,
然後你的睡眠時間又少了一小時。
最近很夯的ChatGPT生圖也有這種感覺,你會期待生出來的圖片,
然後你會一直想要產生其他圖片,看會不會有驚喜。
(如果ChatGPT生成的圖一直沒有滿足你的需求,最終就是多巴胺低落,敗興而歸。)
_
😵💫失寵的緩效多巴胺
其實閱讀、學習、運動這些對我們更有益的事情,
也會提升我們的多巴胺,只是他的刺激來得比較緩慢。
手機打開滑個幾下,看到有趣的影片、
別人的按讚留言,這些刺激來的快上許多。
甚至你眼睛看到手機的時候,
多巴胺濃度就提升了,因為你已經開始期待滑開手機會看到什麼。
這也導致我們就更不願意去獲得那些比較緩效的多巴胺。
壓縮到我們追尋更好的未來的機會。
人性就是這樣,有電梯可以搭你會想走樓梯嗎?大概很難。
我們不是不想變好,只是太習慣按下「比較爽」的那顆按鈕。

_
🌱產生屬於自己的多巴胺
其實偶爾被一些速效的多巴胺帶著飛沒什麼不好,只是比例不能太多。
畢竟那些多巴胺說難聽一點:
都是別人出於某種目的給的,他不在乎你過的好還是不好。
而能陪伴我們奔向未來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已。
當你發現『今天網路用得夠多了』,記得留一點快樂給你自己做主。
就從一個深呼吸、幾頁書、一小段愜意的散步開始——那才是屬於你的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