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被所有出版社拒絕之後,我「自費出版」了我的首部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前情提要,在此之前我不是「職業作家」,也從沒想過要靠文字賺錢。在寫作之前,我是管理顧問公司的商業分析師,大學和碩士讀的皆是商學院,可以說與「寫作」差距十萬八千里。
開始寫作的一大原因是,「25歲時,面臨人生四分之一危機」。我好像獲得了很多外界羨慕的經歷,但是我感受不到自我的價值。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因為自己「缺乏輸出」。我一直不斷在向他人學習,但是我缺乏「教」。我希望輸出自己的經驗和洞察,讓他人也能站在肩膀上看世界。
你的價值大小,取決於你能幫助多少人——《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因為我是「寫作」領域的小白,所以一開始我也不期望有出版社能垂青我的作品。
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遞各大出版社,結果當收到所有出版社的拒信之後,基本上就斷定我只能走「個人出版」這條路徑。
所幸我的「商科背景」拯救了我。這本新書不但沒有石沈大海,還順利在4個月內賣出了100本,書摘還刊登在了《商周》網站。
也是我在自己包辦編輯、行銷的過程中,赫然發現「出版業」這個領域,早已經被各種數位工具、社群媒體大幅影響。
現在的作家有比以往「更多機會」,包括曝光機會、變現機會,有很多「自費出版」作家甚至因為比傳統作家,多了那麼一點「商業思維」,賺到令人望塵莫及的財富!
為什麼?
第一、越來越多數位工具讓出版不再困難
以前要出一本書,要經過層層關卡,包含:投稿、編輯、印刷、發行,每一關都有可能被卡住。
現在出版的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亞馬遜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DP)、Google Play Books、方格子 Vocus 這類平台,自助出版,直接將作品送到讀者手上。
甚至不一定要出書,Medium、Substack、Patreon 這類內容平台,讓作家能夠透過訂閱制、會員制直接變現。
出版權回到了創作者手上,作家不再需要等待誰來決定他的價值。
我用這些「數位工具」幫助我順利出版,快來複製我的方法👇👇👇
第二、寫作與市場之間不再有高牆
過去一本書能不能賣得好,取決於書店怎麼擺放、媒體怎麼報導,這些資源幾乎都掌握在出版社手裡。
但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變了,他們不是走進書店隨機挑書,而是透過 Instagram、Threads、LinkedIn、YouTube 決定要讀什麼。
這代表作家不需要再透過出版社才能找到讀者,而是可以直接經營自己的讀者社群。
特別是自身「行銷能力」好的作家,他們完全不需要「出版社」幫他們行銷,還被抽走大部分的佣金。
第三、市場對個人影響力的認可,讓作家有更多變現方式
傳統作家的收入來源單一,只能靠「版稅」維生。收入不僅少,而且銷量不穩定。
但是假如這個作家擁有「寫作創業」的意識,不是只賣文字賺錢,而是將文字當作「打造個人品牌」的工具,他的寫作價值就會延伸到不同領域。
比如一個專業是「寫小說」的作家,他可以教人怎麼「寫小說」;或是教讀者怎麼「欣賞小說」;他甚至可以教菜鳥作家怎麼「賣小說」。
當然你也可以是「其他專業+寫作
」,透過寫作提升你的「知名度、權威感」,接著開線上課程、辦講座、做顧問,甚至透過品牌合作、訂閱制,把寫作的價值延伸到不同領域。
除此以外,有了「電子書」的出現,有越來越多「寫作者」靠著賣電子書賺到過去「傳統作家」難以想像的財富。
為什麼?
因為電子書除了一開始「製作時間」的投入,之後的印刷、銷售幾乎「零成本」。
你只要投入一次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反覆銷售,成為「被動收入」來源。就和錄製的線上課程是一樣的模式。
總結、傳統出版社的功能被「數位工具和平台」取代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造成Authorpreneurship(寫作創業)開始盛行的原因,在於傳統出版社的功用,包含編輯、印刷、發行,正在被各種「數位工具」替代,以及「社群媒體」盛行,作家可以直接和讀者「建立連結」。
只要一個寫作者熟悉使用「數位工具」,還擅長「經營社群媒體」,就完全不需要「出版社」這個中間人幫自己出版。
讀者的「行為習慣」也因為社群媒體有了改變,他們能透過網路直接認識「作家本人」,因為認可這個人,喜歡他的作品,來為他買單,而不需要再經過「出版社」推銷。
因此我想對所有「渴望出版」的創作者說,不要因為收到出版社的拒信,就感到氣餒!大多數的出版社還在用10幾、20年前的老做法在「選稿子」。
直接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找到自己的讀者,你就能為自己的寫作,開創一片藍海。
想了解我的出版過程,歡迎下載我的免費數位產品
👇👇👇
如果你也對 自費出版、寫作變現、打造個人品牌 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分享我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