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大學同學相約吃飯,就在聚餐結束之後,有個同學回程方向與我一致,所以順道載她回去,路上我跟她一路嘻嘻哈哈聊著以前發生的往事,聊著聊著他突然問了我一句「你會覺得你的生活很孤單嗎?」明明前一刻還在聊年輕耍白癡的事,下一秒突然變成人生話題,有點猝不及防,我小腦袋一時轉不過來。
不知是否因為在單身狀態裡浸泡太久了,對於孤單有點麻木了,所以當朋友問我孤單嗎?我一時間有點想不起來什麼狀態叫做不孤單。
朋友接著說
「你還不趕快結婚嗎?年紀越大朋友越少,會很孤單,要快點找個對象呀!」
我苦笑著說
「可能我沒有很討厭孤單,所以就算朋友不多,我也不會覺得怎樣」
「但你應該會常覺得很寂寞吧?」「你現在沒感覺之後就不一定了呀,年紀大了一個人生活是真的有點寂寞了」
朋友自顧自的叨叨絮絮表達對我單身困境的擔憂,問題是一個接著一個如連珠炮,幸虧這段路不長很快就到她家了,這突如其來的襲擊終於結束。
一個人騎車的路上我就在思考,我看起來很寂寞嗎?
但想想也不怪他會覺得我看起來很孤單,一個在家工作的女人、單身、社交活動不多、社群裡的貼文寥寥無幾,換作是我,我大概也會想說這個人生活應該很無趣、單調吧!
當講到孤單吧?腦中應該是灰暗、鬱悶、難過的畫面吧,總之跟正面的詞似乎排不到一起,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把孤單的狀態給妖魔化了,好像遇上了就要趕出去。
記得好幾年前我看了新海誠的動畫電影《追逐繁星的孩子》,記得女主角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女孩因為一位少年的突然消失,為了找尋他展開了一段大冒險,路途中女孩過關斬將多次出生入死,最後在她精疲力盡,覺得一切都無力回天時,她一個人走在河上,回想過往,突然發覺自己所有行為的出發點哀傷地說出「原來是因為我太孤單了」(因為是很久以前看的,所以有點忘記確切的劇情,但我腦海中印象的畫面大概如此),我當時在想原來孤單的力量這麼大,可以讓一個人忘卻危險不斷走向未知。
我當時在想如果這位女孩如果不逃避孤單是不是就不用繞這麼大一圈才發現她想要的東西就在身邊,但是又換個方式想,如果不是她想逃避孤單,那也沒有這麼精采故事等她來體驗。想來想去,我發現孤單其實是帶領我們走向精彩世界的第一把鑰匙,因為孤單我們才有機會貼近自己,也因為孤單我們才會努力去找尋心中那座樂園。
我身邊有些人長期處在不適合自己的關係,並在這段關係中永無止盡的自我懷疑及內耗,我起初認為是這段關係有什麼很重要的部分,讓他們願意如此犧牲自己,但深究其原因都只是因為覺得自己無法一個人、面對不了長時間的孤單、也擔心人生會因此枯萎,因此不願意放手這段不合拍的關係,我覺得很可惜,如果他們能夠認知到孤單並沒有這麼可怕,或許就可以少了很多遺憾的故事。
我也曾經因為害怕孤單,而草草選擇一段關係,起初的激情確實讓人覺得滿足,但感情退卻後,孤單依舊襲來,有時這種孤單感還比單身時更嚴重,我才知道內心的匱乏與空缺只有自己才能彌補,外在世界只能短暫麻痺一下,最終還是要去學習與自己相處。
然而孤單就是學習面對自己最好的老師,如果你願意接納它、傾聽它,它就會帶領你走進內心,了解自我的價值,並教導你如何用自己的手將內心的空白塗上繽紛的色彩。
過去的經驗讓我理解到無法與自己相處的人,是沒有辦法在任何關係中感到滿足與自在的,之後多年單身時光,讓我理解到孤單感不過是人生其中一種滋味,它跟開心、冷靜、滿足的感覺一樣,沒什麼好避之唯恐不及的,我倒是覺得孤單就像是一個冷面笑匠,遠遠看覺得可怕,但跟它相處久,會發現它有很多不同面向,其實有趣的很,所以與其逃避,不如與它握手言和,你會發現獨處,比對著一個聊不來、又理解不了你的男友或朋友還要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