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練習獨處,身心靈才有成長的餘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圖: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

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

此問一出,現場眾人先是大笑。因為啊,要國中生認識孤獨死!太早了吧。


其實,不只國中生啊,絕大多數人,甚至是老年人,也會有人覺得還太早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We live as if we were never going to die, and die as if we had never lived.

活著,以為自己永遠不會死;臨死,覺得自己從來沒活過。


「以為自己不會死」正是世人普遍都有的一種錯覺。

一想到死,就覺得太恐怖啦、真是觸霉頭、一想,壓力就來了⋯⋯各種不舒服⋯⋯


可是,若已知一個月內會死,這類想法能否逼得人即刻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呢?



#孤獨死,已成趨勢

現代化國家普遍都有的社會現象包括有離婚率高、不婚者多、人口老化、少子化、人際關係淡薄疏離,所以,毫不意外,獨自生活的一人戶已漸成主流。事實上,2023年全台灣單人戶有 332.2 萬戶,佔整體比重為 36%,且成長率達3.2%。(資料來源:內政部)


獨居者(不見得是老人喔)正是孤獨死的候選人;你看,平日沒和家人或外界互動,死後必然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被發現。人生走到已退休(或失業)的階段,伴侶已逝、親戚早無往來、沒有社交活動,這些都是大趨勢之下的必然現象;若獨居者又患有慢性病,久病厭世、病發、意外⋯⋯過世時身旁自然也不會有人。


日本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就注意到孤獨死的現象;厚生省自2008年推行「孤立死防止推進事業」就是想控制這種情況。然而,社會的目光總有恐懼,孤獨死被視為重大問題,亟待解決(?)警察在紀錄這類事件時會標示為「非正常死亡」。


是因為遺體吧。腐爛的過程、散發的氣味、現場的髒亂與疑團⋯⋯令生者非常不安,也帶來各種麻煩。


然而,這只是從社會這個單一角度在看孤獨死,而這樣的角度通常只會延伸出更多的恐懼⋯⋯



#孤獨活,現在進行式

自己留在世間的遺體,在別人眼中會怎樣解讀你的人生?實際上,絕非你最需要關心的。

與其強調孤獨死已是趨勢,還不如說:孤獨活,是你我都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孤獨活,是以聚焦在自己的身心為基礎,那樣子去活在當下;不是一個人吃飯、旅行⋯⋯而已,

是能夠與自己身心融合、同在,並更深刻地瞭解自己,進而更有力量去面對人際與世界。

或者說,孤獨活就是要培養「獨處」的能力。


選擇獨處,才能看見自己有多依賴、多眷戀。從來不敢一個人嗎?去旅行,沒旅伴哪成?一旦落單,就惶恐不安嗎?發現旁人成雙成群,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可憐?


說穿了,對孤獨、對「自己一個人」有恐懼,這是人類的求生本能。再加上,父母親那一輩若經歷過戰爭逃難、戰後蕭條的,也會遺留給你很多基於「落單」而恐懼、而衍生的行為模式。


要分辨:

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I am alone,我一個人,這只是在描述一個真實狀態而已。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也是大多數人的慣性或預設成見。

若你選擇孤獨=寂寞,那無可避免,接下來會引發的情緒與想像就會比較偏向悲情、阻滯、打轉、迴圈、迷惘。

實際上,「孤獨活」並不等於寂寞。相反的,一個人的時候,更可以創造美好經驗,而且往往是任何學習大躍進的契機。


時代大趨勢既已如此,我們都需要練習獨處,在獨處中好好生活與學習。

那獨處時要做什麼呢?


#獨處的練習

舉凡一個人可從事的活動都可以,譬如說吃飯、書寫、散步、瑜伽、游泳。然而,這是外在形式上的,尚未觸及重點。

譬如說,去游泳時,都在看別人穿什麼泳衣;上瑜伽課時一直想跟人聊天,那就只是形式上的獨處。


偶而想要「一個人靜一靜」,這就是你的內在發出訊息了,要你獨處一下。這時,可到戶外走走,或做點簡單家務,通常就會感到心平氣和了。


#獨處的要素

一、慢。

外面的世界肯定只會愈來愈快。如果毫無知覺,人就會被外界捲走,被拖著奔跑,內心卻是莫名所以,這樣子哪能有獨處?


那,「慢」是要多慢?


一個簡單原則:跟隨自己的呼吸;用呼吸的節奏去行動即可,漸漸能自證什麼叫從容、什麼叫優雅,而不至於變成別人指責的慢吞吞。



二、覺察身心。

隨自己的呼吸去行動,就能在繁雜的世事當中穩穩前行;此外,你還會發現自己內在的時間、空間擴展了。這聽起來有點矛盾;因為一般人的快捷都是搶來的,而你不去搶,你是從呼吸等等功法契入進去後,自然而然擁有的。


好比說游泳好了。很多泳者心中已設定要游幾個來回,下泳池後就很目標導向的,一直想要快點游完。


然而,游泳之所以是個獨處的練習,是在於「過程導向」,不是目標導向。過程中,你深刻地去感受全身體的漂浮、手前伸時影響的方向、兩腳如何用力、手與腳的協作、浮出水面時吸氣的過程、潛入水面後吐氣的過程⋯⋯這樣去游泳,細緻地感受身心的協同運作,身心會很滿足,速度不慢喔(我沒特意量,但是好幾次要追上前行者)。


又好比去走森林步道好了。若是呼朋引伴,圖的就是大家夥兒熱熱鬧鬧地,其實也有他的樂趣。

可是,如果你是想練習獨處,那就不是那樣的走法了。


專注在自己身心,你會變得更敏銳,能察覺四周景色或危險,思緒會沉澱下來,感覺的能力也變得直觀清澈。這份覺知能力是很有必要去經驗或培養的,否則人一直活在群眾當中,其實是看不到自己的。自己在討好、討愛、自我犧牲迎合他人,這些都會變模糊、看不到⋯⋯


三、簡單有用的事要持續做。

均衡飲食、運動、讀書,身心靈全面的學習、自我更新。為了真善美,持續往前走。


#結語

孤獨活、孤獨死已成大趨勢,要知道這沒什麼好哀怨的,這其實是「環境在引領眾人升級」。

要保持自身的生產力與社會功能。絕不要被眼前所見、困於輪椅的老人團限制了你對老年的想像。

請拋開歲數的枷鎖,勇於向任何卓然有成的人學習,就算他比你年輕!這樣才有實踐「活到老、學到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信慧的沙龍
6會員
67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江信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慶祝可解釋為———自己有在行善,有在做積累福德之事,然後也願意#獎賞自己 #先有慶後有祝,亦即,你的確有在做人生功課,有在累積善,有餘慶,然後你#真心要對自己好。 這裡不是講大型的慶祝活動喔。 慶祝也可以是你很個人的事,而且是你在年終的此時此刻, 在有感謝、有反省之後,決定要獎賞自己而去做的事。
Thumbnail
2024/12/31
慶祝可解釋為———自己有在行善,有在做積累福德之事,然後也願意#獎賞自己 #先有慶後有祝,亦即,你的確有在做人生功課,有在累積善,有餘慶,然後你#真心要對自己好。 這裡不是講大型的慶祝活動喔。 慶祝也可以是你很個人的事,而且是你在年終的此時此刻, 在有感謝、有反省之後,決定要獎賞自己而去做的事。
Thumbnail
2024/12/31
時間來到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了,聖誕節也近了,原本開心準備過節的,卻還是會因為某事苦惱,或某人離世而摻雜一絲絲抹不掉的傷悲。 #悲不可免 「悲」是人類本能,是基本情緒,很自然啊。 話雖沒錯,但每一種基本情緒也都有與其對應的行動傾向。 恐懼,是因為面臨危險;恐懼的行動傾向是逃避,或戰鬥。
Thumbnail
2024/12/31
時間來到今年的最後一個月了,聖誕節也近了,原本開心準備過節的,卻還是會因為某事苦惱,或某人離世而摻雜一絲絲抹不掉的傷悲。 #悲不可免 「悲」是人類本能,是基本情緒,很自然啊。 話雖沒錯,但每一種基本情緒也都有與其對應的行動傾向。 恐懼,是因為面臨危險;恐懼的行動傾向是逃避,或戰鬥。
Thumbnail
2024/12/03
忘不了的是他講話的特色———每個字、每個音都拖拉得很長~很長。有些人講話慢,但是會讓你覺得他思路有條理,說話有精神,用字還有啟發人心的能量。然而,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師講話,他的「慢」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心中的聲音是「有狀況!」如今回想,那種狀況應可說是「有氣無力」⋯⋯印象中很常強調動作要「拉長」。
Thumbnail
2024/12/03
忘不了的是他講話的特色———每個字、每個音都拖拉得很長~很長。有些人講話慢,但是會讓你覺得他思路有條理,說話有精神,用字還有啟發人心的能量。然而,第一次聽到這位老師講話,他的「慢」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心中的聲音是「有狀況!」如今回想,那種狀況應可說是「有氣無力」⋯⋯印象中很常強調動作要「拉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孤獨常常被視為一種消極的狀態,令人感到孤立無援。然而,孤獨也能夠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這段獨處的時光,可以成為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本文將探討孤獨的本質、孤獨如何影響個人成長,以及如何利用孤獨來塑造更加成熟的自我。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你通常在什麼時候感到孤單呢? 孤單這種感覺,我想每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 在社交網絡時代,孤單感成為日趨關注的議題。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孤單中走出來,並提出主動與他人聯繫的建議。
Thumbnail
你通常在什麼時候感到孤單呢? 孤單這種感覺,我想每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 在社交網絡時代,孤單感成為日趨關注的議題。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孤單中走出來,並提出主動與他人聯繫的建議。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自我孤立是一種保護,但還要進化到自我獨立。
Thumbnail
自我孤立是一種保護,但還要進化到自我獨立。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