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哭」是軟弱的表現,直到我遇見同學 H —— 他哭得最多、最大方,而我卻從他身上學到最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
▋ 哭最多,卻很自然
H 很常落淚。
挫折會哭、事情不順利會哭、考爆會哭……,最近學測成績出爐,更是想到就哭。
眼一紅、鼻一酸,就掉眼淚。然後,用力揉眼睛擦掉淚水,卻又能笑出來。
換做是我,這些情境下也會哭。但,H特別的是:
他不躲不藏,也不會因此自我封閉、不讓人知道「他在哭」。
然而,沒有任何一個人因此覺得他軟弱。
▎ 當「哭」成為一種默契
H 的眼淚掉得非常坦然,甚至他自己和朋友都拿來玩梗:
H 請假?那一定是在宿舍哭啦。
今天成績公布,H 哭了沒?
大家很自然地接受「H 在哭」,就像高中生之間某種獨特的默契 —— 雖然有趣,卻也充滿包容;是笑,卻不是取笑或嘲笑。
▋ 看鯨魚:哭過了,就沒事了
學測放榜那天,班上一片歡快、放鬆,唯獨考爆準備分科的 H 拿出選修課本。
他埋頭苦讀,眼睛、鼻子、耳朵 ⋯⋯ 整張臉都哭紅了,彷彿電影裡被刻意聚焦的失意主角。
下課時,我拿出手機走向他:「欸,H,你要不要看鯨魚?」
「啊?什麼鯨魚?」
於是,我點開了藍鯨浮水的影片。
「每次我心情不好,就看這個。雖然我們的世界看似天崩地裂,但外面都還活得好好的,那我們也可以,對吧?」
H 聽出了我的言外之音。
又一滴淚珠滾落,然後是一串,伴著細碎的嗚咽。
「好多了?」
他比了個讚,微笑道:「好多了。」
哭過了,問題沒有消失,但我們也還在。
我一直以為:流淚是軟弱、可恥的,因為它標示著「失敗」和「不夠堅強」。
而這段和 H 的對話讓我明白,哭泣只是情緒的自然流動。
▎ 「想哭」是正常的
理解這一點後,我領悟到:允許自己誠實面對情緒,才是力量的來源。
人腦的設計,本來就是先處理情緒(杏仁核),再用邏輯解決問題(前額葉皮質),所以遭遇困難時想落淚很自然。讓自己哭出來,是有效的調適方式。
原來,「想哭就哭,不需要急著壓抑、評價或解釋」的道理真的存在。
就算被人看見,也沒關係 —— 朋友之間互相安撫,笑一笑,就沒事了。
▋ 被接納的力量
而且,我發現:
其他同學看 H 哭泣,也不曾嘲弄、嫌棄,而是陪伴、遞衛生紙 ⋯⋯,或像我分享鯨魚影片一樣,悄悄給予慰藉。
某次我自己忍不住流淚時,H 也默默推薦我一首歌,說著:平凡也沒關係、失敗也沒關係。
在這群溫柔的人和環境之中,「哭」只是種正常的情緒表達。
人不會因為掉了一次眼淚就變得懦弱,也不會顯得自己是個「難搞的人」。
所以,我們才有勇氣放聲大哭,然後擦乾淚、向前走。
▋ 總結:哭吧,都好
「哭」不是脆弱,而是情緒自我調適的力量。
我很幸運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只看見「面對他人情緒,我還能這麼做」,也逐漸學會該如何善待自己。
哭吧,都好。
讓情緒自然流動,任由眼淚帶走疲憊與挫折,因為那只是我們活著、感受著的證明。
哭過了,世界還在。
而我們在哭完後,也更有力量面對明天。
p.s. 標題啟發自「七月半 SevenFat」的歌曲〈哭吧逗號〉:
哭吧,都好,我們都會往前走。
我們都會受傷、難過,我們需要發洩;但是雨過天晴還是要拉自己一把,來看看這個世界。
這一首讓你哭過之後,學會勇敢往前,學會相信的一首歌 。
或許過去的我們都歷經了幾段低潮,我們懂的!
—— 官方作品介紹
你平常遇到挫折、挑戰、消沉時,會哭嗎?
▋ 後記
就算對「哭」感到「羞恥」,這也是種正常情緒。只要認知到它的存在,讓它自然流動、消失,就好了。
▋ 延伸閱讀
▋ 關於「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RS/隨機人類 是個興趣廣泛、好奇且樂於探索和思考的人,文章主題涵蓋自然、科技、個人成長等,每週至少一更。期待與你在任一個隨機主題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