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我們去佛羅里達的一個小社區拜訪海苔先生高中時的寄宿家庭。媽媽Sylvia和爸爸Sherman結褵超過五十五年,是一段感情很好的夫妻,然而生活不免仍有些小口角。這起事件的主角是廣受所有人歡迎的盒裝優格:媽媽請爸爸去超市購物並列了一張清單,優格還特別標示「買一送一:四個」。爸爸到現場後發現促銷已過,便以訊息確認說沒有買一送一了,還買四個嗎?媽媽說那買四個就好。結果爸爸回家,桌上卻出現了四盒優格,總共十六個,媽媽便說我們沒有需要那麼多優格呀?你怎麼買這麼多還被貴到?爸爸則反駁,他有特別確認過是她要買四個的,買錯數量不是他的問題。兩人鬥嘴了一下,剛好媽媽的妹妹Cheryl也在,姐妹倆便一起看Jeanne Robertson有名的秀取暖,然後當著爸爸的面叮囑我——千萬別讓男人去買東西!
身為一個還在適應美式幽默和英文的外國人,我完全無法定奪誰對誰錯,僅能對她們的提醒、爸爸的無奈以莞爾一笑的方式帶過。必須說,從我的角度(受臺灣正規教育,從無留學經驗)來看,他們互開玩笑吐槽的頻率和強度很多時候都有些超過;但我們也有與其他夫妻聊天,並發現這樣的互動在日常生活裡十分普遍,是文化上的鮮明差異。
十二天的拜訪中,我們並沒有去太多的觀光景點,多數時間是陪著爸爸媽媽,體驗他們的日常。偶爾我們會跟著遛狗、吃早餐、坐高爾夫球車兜風,但每天晚上大家一定會在睡前玩約一個半小時的遊戲,有Dominoes、Five Crowns、Qwirkles、Skip Bo、Cribbage。遊戲過程中大家的勝負欲都被激起,不時也會過於投入,一不小心真情流露脫口幾個髒話,但就是這些最展現真性情的瞬間,讓我們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變得更加親近。最後一天在機場要分開時,我們互相擁抱告別並期許下一次的相見很快到來,我甚至能感受到眼淚在眼眶打轉。我在想,明明才十二天,為什麼我會與這群本來完全不相識、在不同語言文化國家生活、年紀還差超過半百的人們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呢?為什麽對有血緣關係的爸爸媽媽,我卻沒有那麼強烈的情感呢?後來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聽完我的分享,說這對父母並沒有將親子關係視為理所當然,而是真的付出心力去經營,所以他們的家庭關係才能如此緊密吧?
每天Sherman都會親親Sylvia的頭頂,不論那一天過得是好是壞;每天他們的大女兒Heather都會打電話回家,互相分享這一天過得如何。我不曉得那是不是習慣使然,但他們對感情的重視和付出,確實重塑了我對家庭和親密關係的認識。希望他們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切都好,並期待下次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