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開始本文之前,得先來點中立理性客觀科學務實的起手式,像是其實我政治光譜也是左派啦,只是吼現在吧啦吧啦吧啦一類的自我澄清。
這本書說真的比想像中還硬,畢竟中翻是這樣的書名,本來想說會各種嬉笑怒罵嘲諷,然後談一下左膠演進歷史。但我錯了,會用這樣的書名,應該是因為內容認真到不行的關係。
本書真的超認真地從後現代主義的建立生成然後衍伸到後殖民之類的後學家族,在展示完了學術上正統的派系之後,開始談那些左膠長出來的衍派。
整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就是介紹後現代主義的前三章,如果當年我讀研究所時有這本書,要做後現代的專題報告就超簡單了。不過這部分看一看會讓人想要重讀一下詹明信的《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可是附近的圖書館不是沒書就是不能外借哭哭。
前三章的論述除了為讀者建立基礎的後現代主義概念外,同時也展示了後現代主義去中心的危險,這發展到了後殖民主義後,就更為明顯。
更令人震驚的是,後殖民理論將科學和理性貶低為一種西方在地性的認知方法,這不僅威脅到當代進步社會的基礎,也阻礙了發展中社會進步的可能。許多發展中國家本來只要好好受惠於科技基礎建設,就可改善如遷疾、水源短缺、偏遠農村地區衛生惡劣等會為人民帶來重大苦難的困境。因此後殖民的那些說法,不僅在事實上是錯誤的,在道德上是空洞和自以為是的,更是疏忽和危險的。132
西方,文明,壞壞,所以要丟棄。像這樣政治凌駕於專業的行為,DEI肆虐的這些年,我們也可看到不少,一如後面章節也有提到的,醫生對肥胖患者問診時,不能提及肥胖帶來的相關問題。又或者有時我們會在社群網站上看到的正視男性月經問題這類在科學上讓人無法理解的倡議。
但若我們從後殖民將西方或者說西方的知識和倫理識做某種權力壓迫,從這個理路出發,反而能夠理解這些反智言論跟論述是出發及作用。當然,你不能反駁這些論述,因為在這個思考脈絡下,支持科學理論的人,都是壓迫者。
這是因為他們將知識和倫理,當成是語言中的文化建構,所以要和後殖民理論家在討論上提出異議是非常困難的。證據和理性的論點,在「理論」上都被理解為西方的建構,因此被認為是無效的,甚至是帶有壓迫性的。那些不同意後殖民理論的人,反被視為是在印證這些「理論」的論點,並被認為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維護種族主義、殖民主義或帝國主義的態度,並因此排斥他者的觀點。133-134
在一切討論開始之前,都已爲你安上了政治前提:壓迫、殖民、帝國主義。這些為了平權而重視並且發展出解構論述的詞彙,現在卻被用來瓦解文明,說真的還滿諷刺的。而且這個問題不只是在政治上,甚至在醫學上也一樣。第七章就呈現了這樣一系列的問題:
當運動者希望將身心障礙作為一種身分來慶祝,或賦予政治權力時,就會出現另一個問題:不希望醫生給身心障礙者貼上標籤。這通常是源於後現代知識原則,因為這個原則拒絕接受醫生比其他人更有資格診斷身心障礙的觀點。這就等同在鼓勵人們進行自我診斷,其目的是為了要加入一個身分群體。251
自我評斷,有沒有病(或者正確一點,障礙)不再是醫生一類的專業人員給出評判,而是自己以為。這成功地達到了去中心並解構權威,但是後來呢?激進主義者(他們近年來還為了去除激進標籤改為看起來沒那麼激進的基進)自己貼自己標籤後,只是排擠到了真正有需要的障礙人士,這樣的自我診斷有其社會公平可言?而他們眼中的正義,除了掛在推特脆或其他SNS或任何有需要自我介紹的地方,在一長串的buff後面(他她素食者同性戀有色人種穆斯林)以外,有何意義?
當然有。這種自我診斷能為左膠找到一個位置安放,讓他們自我除罪化,並且得以被迫害者自居,從而開始指責他人;又或者為自己的粗魯無禮沒教養辯護,平常可以說是個性率真,等到炎上了再來說自己有什麼亞斯伯格ADHD等一系列自我診斷的障礙一類的包牌式用法,將別人的不便當成自己的buff。
這些情形,其實也有點諷刺。各種理論(尤其是後學)原本幾乎就只是存在學術場域,但在左膠濫用之後,走向了大眾。可同時,這些走向大眾的理論來,也因為左膠的曲解而偏離原本的目的:
理論是晦澀難懂的,大多數人從來不會想要直接接近它。然而,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卻又都真實地受到了這些「理論」的影響,沒有人能完全免於面對這些「理論」的濫用。最近在英國,一位名叫布萊恩,利奇(BrianLeach)的身障阿公,他是位包裝工人,居然被連鎖超市阿斯達(Asda)給突然解僱了,原因是這位大哥在臉書上,分享了比利.康諾利(Billy Connolly)的喜劇短劇,他的其中一個同事卻認為那個短劇帶有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c)的內容。這個被解僱事件就是一種對後殖民理論的應用。在美國,程式工程師詹姆斯.達莫爾(James Damore)被谷歌解僱,原因是他在公司內部寫了一份有關男、女員工的文字,區分了男、女在心理平均上的差異,以尋找科技人才中男女比例是四比一的原因所在。313-314
而這就是現狀,我們在憐憫身障阿公身上的buff不夠多之時(如果再加個穆斯林同性戀可能夠用),更該懼怖於二三例子那種莫須有的舉證法。這種自我審查人人心裡有小警總的狀況,也讓人們對於不合理的的事件不敢發出意見。例如BLM事件後,英超要求球隊在比賽前都要做個單膝跪地的儀式,絲毫不考慮這種徒具形式的東西只會增加球員膝蓋耗損與負擔。這個愚蠢的儀式進行了數年,才在2021年由水晶宮黑人球員札哈挺身而出反對這種愚蠢的形式,想當然爾,身分正確,自然也沒有人敢對他說話,而在下個賽季,英超便宣布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和諧,所以不再單膝跪地了。
可是,歧視有消失嗎?我們仍可看到觀眾對黑人球員丟香蕉,或者金髮碧眼的挪威球員在進球後,對十八歲的黑人小將怒嗆「who are you?」而後者更因為輸不起嗆要人「保持謙遜(Stay humble)」。
沒有任何意義,徒具形式的平權,以及懼怕炎上帶來的自我審查,其實已損害到我們的世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更因此出聲,認為這會扼殺新一代創作者的創作能力。
你認為不可能嗎?看看網飛這些年來被嘲笑拍了各種超正確的劇集,以至於成為迷因,難道不就是DEI侵入各大劇組的結果?但這裡有趣的是,網飛經常成為眾矢之的,但亞馬遜迪士尼加HBO政確魔改影集卻鮮少被嘲弄,難道是因為網飛的訂戶數量是其他人的加總的關係嗎?
好笑的是,二十世紀初,俄羅斯形式主義擁抱敵方給予的形式主義罵名,正是因為這個名稱完美的說明了他們的理論核心以及分析技術,但現在的左膠則是不承認自己只是形式主義,空無內容。但他們卻無法自覺到這份無知,拿著自以為真理的劍到處殺伐,也不管結果,一如東浩紀在《觀光客的哲學》中提及的觀光客特性︰不用負責。
而這個特性,也讓左膠越走越左,過往處在左派光譜的人,在這些左膠傾向極左之後,都變成了右派。其中最知名的人物莫過於JK羅琳,她明明是左派,且為林郁婷以外的女性發聲,但在極左的左膠眼中卻是邪惡的右派,那些哈利波特的演員也因此取消羅琳。了解這背後的脈絡後,也可以理解那些演員不是心中有個小警總,就是又蠢又壞。
本書呈現了左膠理論從後現代理論脫出,但最後只撿取了後現代主義反權威去中心的概念,但對於理論推論過程毫無關心,將自己的無知當寶,達成了各種理論自證,最後甚至質疑科學與醫學,連疾病跟障礙都可以自證。
解構權力雖然可以讓人理解權力的運作及關係,可是不對理論負責的左膠卻只用在建立恐怖氛圍。若我們再思考歷史上各種失敗的共產主義政體,只能說留在書本裡的左派理論,才是好的左派理論。
最後,本書作者也提出解方,其實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而且他的說法反而比較像是中間偏左偏右才可能聽進去的論述,對於那些走到極端的人,也就是書中的各種左膠,我想應該是沒什麼屁用啦。
海倫.普魯克羅斯、詹姆斯.林賽著,蔡至哲譯《左膠是如何練成的》(新北︰八旗,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