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整理了官方2025年3月公布的最新《AI應用規劃師的初級鑑定考試》30題樣題,加上簡單的解析,分享給也有興趣考這張證照或想了解AI基礎知識的朋友。
這些題目涵蓋AI概念、機器學習、生成式AI、No Code/Low Code平台等,很適合當作複習或入門的參考!
第1題 題目:關於 AI,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AI 僅能處理結構化數據的分析 (B) AI 涵蓋多種專業領域與技術 (C) AI 系統只能在學術研究中應用 (D) AI 無法應用於金融領域 答案:B 解析:AI 涵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等技術,應用領域遍及醫療、金融、零售等產業。 第2題 題目:下列何者最適合訓練電腦下圍棋、自動駕駛等動態重複地互動的問題? (A) 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
(B) 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 (C) 半監督式學習(Semi-supervised Learning) (D) 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答案:D 解析:強化學習透過不斷試錯與獎勵學習最適策略,適合互動式問題如圍棋與自駕車。 第3題 題目:深度學習模型中,下列哪一項通常用來降低過擬合問題? (A) 增加訓練數據量 (B) 增加模型的複雜度 (C) 增加學習率 (D) 增加正則化項 答案:D 解析:正則化(如L1/L2)能限制模型複雜度有助於降低過擬合。
第4題 題目:下列何者非大數據時代資料的特性? (A) 資料量大 (B) 資料變動速度快 (C) 資料多樣性 (D) 資料存儲位置固定 答案:D 解析:大數據特性為4V(Volume, Velocity, Variety, Veracity),資料儲存位置不固定。 第5題 題目:關於 K 平均法(K-means),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 希望找出 k 個互不交集的群集 (B) 不同的起始群集中心,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分群結果 (C) 容易受雜訊與離群值(Outlier)影響其群集中心
(D) 可以處理類別型資料 答案:D 解析:K-means 適用於連續數值資料,不適用類別型資料。 第6題 題目:在品質管理中,若一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標準差顯著偏大,通常意味著什麼? (A) 資料點高度集中,產品質量穩定 (B) 生產過程波動大,產品品質不穩定 (C) 資料無法反映產品實際狀況 (D) 中位數數值高,品質良率較高 答案:B 解析:標準差大表示變異大,代表生產穩定度差,品質易波動。 第7題 題目:銀行想建立聊天機器人,可透過下列哪一種領域技術來達成?
(A) 資料庫管理技術 (B) 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 (C) 網頁開發技術 (D) 網路安全技術 答案:B 解析:聊天機器人主要依賴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理解與回應對話。 第8題 題目:線性迴歸模型最適合解決哪種類型的問題? (A) 圖像分類 (B) 銷售額預測 (C) 聚類分析 (D) 遊戲策略學習 答案:B 解析:線性迴歸是典型的數值預測模型,適合應用於銷售、價格等連續值預測。
第9題 題目:交叉驗證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 提高模型的訓練速度 (B) 驗證數據是否線性可分 (C) 減少模型的過擬合風險 (D) 測試模型的容錯能力 答案:C 解析:交叉驗證可反覆用不同資料集驗證模型,避免因單一切分造成過擬合。 第10題 題目:神經網路與傳統機器學習模型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A) 神經網路無法處理非線性數據 (B) 神經網路透過多層結構學習複雜特徵 (C) 神經網路只適用於迴歸問題 (D) 神經網路不需要大量數據支持 答案:B 解析:神經網路以多層架構(深度學習)自動學習特徵,能處理複雜非線性問題。
第11題 題目:下列關於生成對抗網路(GAN)的描述正確的是哪一項? (A) GAN 由生成器和鑑別器組成 (B) GAN 僅用於分類問題 (C) GAN 的結果始終高度可解釋 (D) GAN 不能生成高品質的數據 答案:A 解析:GAN 的架構由生成器(Generator)與鑑別器(Discriminator)組成,透過對抗訓練產生高品質資料。 第12題 題目:在下列哪一種應用領域中,生成式 AI 最有可能被使用來創建新的圖像或影片內容? (A) 產品品質檢測 (B) 醫學影像分析 (C) 監控系統 (D) 虛擬現實圖像 答案:D 解析:生成式 AI 可應用於虛擬角色、虛擬場景的圖像與影片創作,適合虛擬現實應用。 第13題 題目:關於目前生成式 AI 的主要應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 創建合成數據樣本 (B) 模擬數據分佈 (C) 分類醫學影像 (D) 生成文本 答案:C 解析:醫學影像分類屬於鑑別式 AI 的任務,非生成式 AI 的應用重點。 第14題 題目:下列哪項是生成式 AI 支援鑑別式 AI 的典型案例? (A) 模擬交通場景以訓練自動駕駛模型 (B) 使用 CNN 對腫瘤分類 (C) 使用 SVM 分析風險 (D) 創建更好的分類演算法 答案:A 解析:生成式 AI 可模擬訓練資料,如交通場景,協助鑑別式 AI 模型學習。 第15題 題目:在 AI 治理中,下列何者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A) 統一 AI 發展標準 (B) 避免 AI 技術的濫用 (C) 促進 AI 技術的轉移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AI 治理須跨國協調,以制定標準、避免濫用、促進科技發展,共為國際合作目標。 第16題 題目:下列何者最能表達 No Code/Low Code 平台的主要特色? (A) 需要撰寫大量程式碼 (B) 運用模板快速建立應用程式 (C) 僅供專業開發人員使用 (D) 只能製作靜態網站 答案:B 解析:No Code/Low Code 平台能透過圖形化介面與模組快速開發應用程式,降低開發門檻。 第17題 題目:關於 No-Code AI 工具,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準確? (A) 已經完全取代傳統的 AI 開發模式 (B) 只適用於大型企業 (C) 是一種降低 AI 技術複雜性和開發成本的新興方法 (D) 工具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和性能 答案:C 解析:No-Code 工具降低門檻,讓非技術人員也能開發 AI 應用,具備成本與時間優勢。 第18題 題目:在選擇 No Code / Low Code 平台時,下列何者為考慮功能與擴展性時最重要因素? (A) 平台的購買成本 (B) 平台的技術整合能力和自訂性 (C) 使用者的程式設計能力 (D) 平台的市場評價 答案:B 解析:技術整合能力與自訂性決定平台是否能適應企業成長與多樣需求,是選擇關鍵。 第19題 題目:關於生成式 AI 與 No Code / Low Code 平台的應用,下列何者最不適合? (A) 自動生成程式碼 (B) 自動化生成行銷文案 (C) 快速開發個人化 App (D) 自動化生成法律判決 答案:D 解析:法律判決涉及法律邏輯與倫理審查,生成式 AI 難以自動生成具法律效力的判決內容。 第20題 題目:關於 No Code / Low Code 平台,下列敘述何者較正確? (A) 兩者完全相同 (B) Low Code 平台不需要任何程式設計知識 (C) Low Code 平台更適合開發靈活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 (D) No Code 平台可以無限客製化 答案:C 解析:Low Code 雖仍需部分程式知識,但靈活性與擴展性高,適合複雜應用開發。
第21題 題目:下列哪一種技術方案適用於改善客戶體驗? (A) 智慧排程系統 (B) 消費行為洞察模型 (C) 預測性維護工具 (D) 自然語言處理(NLP)和生成式回應模組 答案:D 解析:NLP 與生成式模型能即時理解與回應客戶問題,提升互動品質,是改善體驗的重要技術。 第22題 題目:下列哪一項技術是生成式 AI 的基礎? (A) 決策樹模型 (B) 聚類演算法 (C) 生成對抗網路 (D) 隨機森林技術 答案:C 解析:生成對抗網路(GAN)是生成式 AI 的核心架構,廣泛用於圖像、文字等生成應用。 第23題 題目:使用生成式 AI 技術或工具生成內容時,應採取下列哪一項措施以確保內容品質? (A) 使用內容直接進行學術報告 (B) 適當標注引用來源 (C) 減少人工參與的審查過程 (D) 排除所有生成的資料 答案:B 解析:生成內容應標註來源,確保透明度與可追溯性,尤其在教育與專業領域中更需謹慎。 第24題 題目:下列哪一項不是生成式 AI 工具在使用體驗方面的優化方向? (A) 提供更直觀的操作設計 (B) 支援自然語言指令 (C) 提供智慧化的參數調整建議 (D) 限制使用者自訂生成內容 答案:D 解析:限制使用者自訂權限會降低靈活性,不利使用體驗優化,其他三項皆為常見優化方向。 第25題 題目:學校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 (A) 不應使用 AI 工具於教學場域 (B) 無限制地使用 AI 工具 (C) 訂立清晰的使用規範並進行說明 (D) 僅鼓勵學生利用 AI 完成課堂作業 答案:C 解析:訂定規範能教導學生倫理與正確使用方式,避免濫用,也能培養資訊素養。 第26題 題目:企業若要有效支援生成式 AI 的運行,內部 IT 環境最需要具備下列何種條件? (A) 提供更多的辦公設備,以提升員工生產 (B) 精簡企業內部流程,以加速決策效率 (C) 擁有高效能運算資源與彈性儲存空間,以支援 AI 模型訓練與推理 (D) 增加部門之間的交流機會,以促進跨部門合作 答案:C 解析:生成式 AI 需大量運算資源與資料儲存,IT 環境需具備高效能與彈性,方能有效支援。 第27題 題目:以下哪一項屬於企業在評估導入生成式 AI 時需識別的問題領域? (A) 市場趨勢預測能力有限 (B) 設計更高效能的運算資源 (C) 增加銷售團隊人力 (D) 減少 AI 模型參數數量 答案:A 解析:企業需評估 AI 是否能解決目前無法預測市場變化的問題,這屬於應用動機的評估重點。 第28題 題目:在生成式 AI 導入過程中,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哪一方面是最重要的考量? (A) 設定目標優先級 (B) 增強客服回饋(反饋)能力 (C) 資料視覺化能力 (D) 權限控管與合規要求 答案:D 解析:生成式 AI 可能處理敏感資料,必須落實權限管控與法規遵循,保障資訊安全。 第29題 題目:若企業將資料安全管理外包給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屬於哪種風險應對策略? (A) 風險緩解 (B) 風險轉移 (C) 風險接受 (D) 風險規避 答案:B 解析:將風險交由外部廠商處理,即為風險轉移的做法,例如購買保險或委外管理。 第30題 題目:在生成式 AI 的風險管理中,下列哪一項屬於倫理風險? (A) AI 生成的內容可能帶有偏見或歧視 (B) 系統運行中斷可能導致企業業務受到影響 (C) 因資料需求增加而引起的存儲成本上升 (D) 員工培訓成本增加 答案:A 解析:偏見與歧視是生成式 AI 常見的倫理爭議,若未妥善管理,可能造成社會與法規風險。
透過這些題目,可以對AI的輪廓更清晰。
如果你也準備參加這張證照,希望這份整理對你有幫助;如果只是單純好奇AI,也歡迎收藏起來,當作AI世界的入門小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