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AI活動開始,我意識到我快沒「資格」了

從參加AI活動開始,我意識到我快沒「資格」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半年,我參加了很多和AI有關的活動、課程、比賽,從主辦單位是政府、學校、企業、社群的,到企業內訓、公開講座、線上黑客松,我發現一件很微妙的事: 幾乎所有活動,都在鼓勵學生和年輕人參與。 有些活動直接限制「學生身份」才能報名、有些開放年齡但30歲以下才能免報名費、有些乾脆就寫明「優先錄取學生或青年」。 我現在30歲,還剛好「卡在線上」,但我心裡開始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我快沒有資格了。 而當我意識到自己處於臨界點時,我也開始想一個更大的問題: 那那些年紀比我大、生活壓力比我重、學習條件比我艱困的人呢? 難道他們想參與這場AI浪潮,只能靠「加倍的努力」去硬追? 難道他們不是因為懶惰、不學,而是因為: 白天要工作,晚上要顧家,根本抽不出整段時間學習 沒有老師、沒有社群,遇到技術卡關沒人可以問 很多資源不是英文就是過於進階,看了三行就放棄 想轉職?企業只看年紀不看實力,根本沒門 我們常說「AI會改變世界」,但我們有沒有想過:AI也可能讓世界的差距更大。 當年輕人一畢業就能用AI工具加速工作流程、累積作品集,而另一群人卻還在YouTube上慢慢摸索什麼是ChatGPT、什麼是Prompt。 這不是個人的問題,是整個時代資源配置的選擇。 為什麼AI學習資源對年輕人「加成」,對中年人卻是「門檻」? 我當然知道也有很多免費資源,但說實話,免費≠平等。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免費的東西「轉化成知識與收入」。年輕人有的是時間與彈性,中年人學AI,學的是「不想被淘汰」的焦慮,是生活的壓力與孤獨。 我現在還能參加,還能申請補助,但我知道這樣的「年齡優勢」留不久。等我過了這個臨界點,我會被剩下什麼? 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當AI不再是潮流,而是生活日常的時候,誰會被留在岸上?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AI會改變社會,那麼更應該關心的是:誰還沒被帶上這班車?我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與資源,讓他們也有位置嗎 AI不該只是一場菁英之間的遊戲,也不該成為新的數位落差來源

avatar-img
今天也靠AI了!
1會員
14內容數
工作有點雜、生活有點忙,沒時間學寫程式,也不太懂那些AI工具在幹嘛。 但有一天,我發現原來AI可以幫我寫信、整理會議紀錄。從那天起,我就默默地開始「靠AI過日子」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AI很好奇,但一看到技術詞就想關掉網頁,歡迎你一起來這裡慢慢學。 我們都不急,但一定能變得更會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也靠AI了! 的其他內容
台灣第一屆 AI 證照考試結束後,一場令人哭笑不得的「資訊空窗期」才剛開始。從未公告的範圍更新、突襲式信件,到證明至今無法下載,這不只是系統問題,更是制度設計的提醒。
參加 114 年第一屆 AI 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我只花了不到十小時準備,順利取得證照! 雖然不是工程師背景,但靠著善用 ChatGPT 幫我解釋概念、建立白話筆記,讓我成功通過。 這篇文章將完整分享我整理的筆記內容與學習策略,不藏私公開! ✅ 我的備考流程與策略 這次準
我只花不到10小時,就通過了 AI 應用規劃師初級證照考試。這篇文章完整分享非工程背景如何用 ChatGPT 反覆練習與理解樣題,快速備考、有效通過。
台灣第一屆 AI 證照考試結束後,一場令人哭笑不得的「資訊空窗期」才剛開始。從未公告的範圍更新、突襲式信件,到證明至今無法下載,這不只是系統問題,更是制度設計的提醒。
參加 114 年第一屆 AI 應用規劃師初級能力鑑定,我只花了不到十小時準備,順利取得證照! 雖然不是工程師背景,但靠著善用 ChatGPT 幫我解釋概念、建立白話筆記,讓我成功通過。 這篇文章將完整分享我整理的筆記內容與學習策略,不藏私公開! ✅ 我的備考流程與策略 這次準
我只花不到10小時,就通過了 AI 應用規劃師初級證照考試。這篇文章完整分享非工程背景如何用 ChatGPT 反覆練習與理解樣題,快速備考、有效通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