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密切關注各種財富自由的書籍和文章。除了希望能提前離開職場,更想搞清楚,究竟累積多少資產才能脫離工資階級。許多財富自由的概念來自美國,但我們生長在台灣,直接類比並不容易。不過,最近台灣也出現越來越多關於財富自由所需資金的討論,讓我們對自由需要多少錢有了初步概念。
資料來源:YAHOO
根據主計處最新數據(民國111年),台灣家庭平均每人資產約534萬;但由於大多數年輕人不擁有房產,扣除約221萬後,每人實際約313萬。對照上面的財富自由等級表,剛好超過300萬,理論上已達到A5層級,代表生活上已經有基本的自由。
資料來源:主計處
再看瑞士銀行(UBS)發布的「2023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擁有300萬~3000萬資產的準富域層人數約960萬人,這與主計處平均每人300萬的數據不謀而合。也就是說,在台灣,擁有超過300萬資產其實並非難事。
資料來源: 商周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根本沒有這麼多資產!」原因可能在於年輕、投資經驗不足或家中無房。但我要強調的是,達到基本生活自由在台灣其實是很有可能的。
在我先前的文章《從現實出發:客觀評估自己的財務自由》中,就提到台北這種高消費區,每人平均月花費約34,014元;而另一篇《臺灣薪資與消費數據分析:財務自由的挑戰與策略》則指出,每月收入在5~6萬元是可以達成的。扣除月花費後,你能夠每月儲蓄2~3萬元。假設工作15年,每月儲蓄2萬元,則總儲蓄可達15×12×20,000=3,600,000元,這意味著在65歲退休前就有機會實現基本的財務自由。
最後,有人會說,每月花費34,014元太辛苦,生活就會缺少樂趣。我認為,這正是你是否願意在現階段多做犧牲,以換取未來自由的抉擇。當然,如果投資得當,資產還能進一步擴展。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僅僅是少數高薪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在於懂得控制消費、積累資產,然後用這筆錢換取自由生活。凡事總是有取捨,追求提早財富自由,當然還是會要付出一些代價,就看你願不願追尋這樣的方法。若你願意的話,我很願意在我後續的文章,不斷地推出有關的話題,以及實踐的方法。歡迎訂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