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文章中,我分享了不少自我懷疑的過程。不過這段時間,因為有了足夠的休息、也有時間學習新知,讓我開始能把以前的經驗內化,漸漸地,也有了新的體悟。
在財務自由這條路上,我也有過無數次的疑惑。像是:
- 這樣的資金真的夠嗎?
- 這樣的投資策略真的穩健嗎?
- 真的能夠提早退休、不再工作嗎?
其實這些問題,讀者們也可以直接去問AI。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幫助我們一步步釐清想法,甚至提供模擬表格,分析出如果遇到各種不同情境,該怎麼調整、如何應對。這樣的過程,不僅給了我實際的數字依據,也讓我的信心一點一點地被建立起來。

回想起來,其實從很早開始,「財務自由」這個概念就已經在我心裡扎根。出社會之後,我不知不覺就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尤其是學會了「4%法則」的推算,讓我對金錢的掌握更有具體感,而不再只是憑空想像。這份明確,也成為我走下去的重要支撐。
但老實說,當年在工作中,我這種極度節省的生活方式,在同事、朋友之中,真的很像異類。很多親友也無法理解:明明收入已經比平均高,為什麼還要過得這麼省? 有些人甚至覺得我太吝嗇了。 這些年,我一樣一樣地體會過來。
即使到了現在,進入了財富自由的階段,父母也依然無法完全認同我的選擇。這曾經讓我內心感到很大的衝擊,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但這段時間,透過閱讀、與朋友交流、諮商,還有向AI提問,我漸漸地學會釋懷。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因為成長背景、價值觀不同,選擇自然也不同,所以我們走的路,也無法一樣。 適度地檢視自己是需要的,但不代表要否定自己的信念,也不需要因為別人的眼光就打擊自己的自信。
如果你現在也在追求財務自由的路上,或是在人生其他目標中掙扎,請記得,相信自己的獨特性。 相信你內心的堅持,並且給自己一點時間,你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由之路。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