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陽中風,①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②嗇嗇惡寒,③淅淅惡風,④翕翕發熱,⑤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言太陽中風之治。
①:南心生火運外散,故陽浮衛強而發熱。南心受損,營氣不出,故陰弱榮弱。衛強榮弱而汗出[1]。
引[1]:所謂《內經-陰陽別論篇第七》的:陽加於陰謂之汗。另:衛氣調節體表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衛氣和營氣之間的比例多少,決定了體表的狀態。若衛氣很強則發熱汗出抗邪(服用桂枝湯),衛氣強則發熱汗出(太陽中風或傷寒54條),衛氣平則無反應,衛氣少則不易流汗,衛氣衰則流虛汗(傷寒53條)。
②:北太陽侵腎生水運寒於骨髓。
③:南太陽侵心,心損則榮弱,生火運則衛強,但實際衛強是相對榮弱而言,其實衛氣還是不足,故惡風。此時毛孔打開,實則衛氣不足,是最容易再受到風邪侵擾的時候。
④:南心受太陽侵生火運抗表。
⑤:南太陽氣上逆,加上中欲補心以散,故皆逆氣於南。
另:寒氣及體,腎、心、脾皆受困也。是以寒侵水,水剋火,水侮土。
另:風寒在肌,損脾而生乾嘔、脈緩。風寒在皮毛,損肺而生喘,脈緊。此為傷寒中風之病症差異也。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辛温。呼吸道(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關節(利)、補中益氣、通神。藉肝之力助心陽,佈其於脾肺而暖中降肺歸元,並達表而溫通經脈。
芍藥:苦平。腹部(邪氣腹痛)、血管(血痺止痛)、堅積疝瘕(破止痛)、泌尿(利小便)、益氣。輸活血離南而涼血瀉於南,下輸暖血活滋中焦,並活滋達表。
甘草:甘,平。五臟六腑(邪氣)、筋骨肌肉(堅長)、倍力輕身、金瘡、解毒。壯脾正藥而充四方,並土化之力而解毒清熱除邪。
大棗:甘,平。心腹(邪氣)、脾胃(安中養脾平胃氣)、十二經(助)九竅(通)、四肢(重輕身)、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補)、和百藥。安中升脾,滋心壯肺。
生薑:辛,溫。胸(滿)、呼吸道(咳逆上氣)、消化道腸道(溫中止血腸澼下利去臭氣)、出汗除痺(風濕)、通神。溫降肺,溫中益脾以統血止痢,暖疏發表。
方:南心通陽散血,外發營衛肌肉經脈,溫中安中。(仿心之功能)(治太陽中風風寒束肌)
意:散南血而充榮氣,升中通陽散心肺,助南火運而除肌內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