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加上飲食又得處處考慮,身體早已不復往日。家裡只有母親跟父親同住,照顧父親的擔子自然就落在母親身上,而弟弟的家庭在外地,因為收入不高,光是養活妻小就已經自顧不暇了,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家探視,反而是作女兒的她,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抽空回去。
屋漏偏逢連夜雨,父親生活雖然逐漸恢復正常,但幾個月前就開始莫名其妙的頭暈,甚至走路時偶而會兩眼發黑。佩珊趕緊帶父親去檢查,醫師說,這很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小中風」,如果不注意,以後很可能就會導致真正的中風了。
佩珊母親聽到後憂心忡忡,除了陪丈夫定期回診,對他的生活起居就更為關注了。但她自己也70多歲了,幾乎全家大小事都靠她,別說保養身體了,連作息都無法跟一般人一樣,近日來就覺得自己快不勝負荷,連行動都搖搖欲墜,這次就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倒在地上。
佩珊也知道母親的情形,只是自己也不住在新竹,無法幫母親分擔。最後,把弟弟叫回家,然後跟母親好好商量,想把父親送到安養中心一段時間看看,免得母親支持不住。父母親其實並不希望這樣的安排,但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勉為其難地同意。
誰知道,口碑好的安養中心根本一位難求,打聽比較近的機構,幾乎都要排上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在等待入住的這段期間怎麼辦?後來,只能先尋求短期的居家看護撐一陣子,所以在網路上的居家照護預約平台,先請一位臨時看護來試試看。
照護新知分享:「看護」的正式名稱為「照顧服務員」,詳細內容:不要再叫我"看護"跟阿嫂了!
這樣的平台已經興起好幾年了,機制很成熟,看護的素質也有一定的水準,加上時間的安排很彈性,所以佩珊就跟一位臨時看護(照服員)約定,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共12小時,來父母親家裡幫忙照顧事宜,母親白天可以專心處理家務,或是好好休息,等看護晚上離開後,再接手照顧丈夫的工作。
高齡社會的居家照顧需求越來越普遍,由另一半照顧的比例非常高,也就是「老老照顧」。但配偶同樣是高齡,即使健康狀況還可以,在獨自一人承擔的情況下,很可能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無力支撐。
以目前而言,最常見的解決方式,不是聘請外籍看護,就是住進安養機構。但很多家庭並不是很願意這樣的安排,尤其是不少被照顧者很依賴另一半,並且會排斥外人。在這情況下,非24小時全天性外部照顧方式,也就是短期性的居家照護,搭配家人的時間來共同承擔照顧工作,慢慢地也變成一種趨勢。
不少人以為要找本國籍看護的費用很高,但目前半天制,或是以時計費的方式已經很普遍了,而且居家照護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由臨時看護搭配家人自行照顧,往往能兼顧費用與品質的問題,尤其是老老照顧的情形,更能緩解照顧者的壓力,對生活品質的維持也會產生很明顯的正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