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稅季又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你是不是也在煩惱這些:- 報稅時間快到了,到底該怎麼開始?
- 線上報稅和人工報稅哪個比較適合我?
- 有哪些扣除額可以幫我省錢?
別擔心!這篇「2025所得稅申報教學」就是為了解決你的困擾。不管你是第一次報稅還是小資族,只要花5分鐘看完這篇,就能輕鬆掌握報稅流程、節稅技巧,甚至學會最方便的繳稅方式。
你知道嗎?其實報稅沒你想的那麼難,只要抓對幾個關鍵步驟,就能避免多繳或少繳稅款。但問題來了——你真的知道自己的所得淨額該怎麼算嗎?
所得稅申報教學:報稅資格與門檻一次搞懂
你知道嗎?每年五月一到,身邊的朋友都在問:「你報稅了嗎?」但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報稅!有些人可能根本不用繳稅,甚至還能退稅。這篇文章就是要幫你搞清楚,到底哪些人需要報稅,哪些人可以安心跳過這個「年度任務」!
年滿18歲需報稅嗎?
以前你可能聽過「滿20歲才要報稅」,但自從民法將成年年齡調整為18歲後,年滿18歲的國民原則上都要自己報稅!不過別緊張,如果你是在校學生、身心障礙者或無謀生能力者,仍可作為受扶養親屬,由父母或監護人申報。簡單來說,只要你有收入,而且已經成年,報稅這件事就跟你脫不了關係啦!
年收入低於44.6萬免繳稅
如果你是單身小資族,年收入低於44.6萬元,恭喜你!你屬於「免繳稅」的幸運兒。這是因為2025年申報適用的免稅額為9.7萬元,標準扣除額為13.1萬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為21.8萬元,三者合計44.6萬元。
不過要注意,「免繳稅」不等於「免報稅」!如果你有退稅需求(比如公司預扣的稅款比你實際該繳的還多),還是得乖乖申報才能把錢拿回來。所以,別以為收入低就可以完全不理報稅這件事喔!
海外所得超過100萬要申報
現在很多人投資美股、海外基金,甚至是在國外工作,這些收入都算「海外所得」。根據財政部規定,如果你與配偶及受扶養親屬的海外所得合計超過100萬元,且基本所得額超過750萬元,就需要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申報並繳納基本稅額。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報稅資格更清楚了?但你知道嗎,就算你符合報稅資格,報稅的方式也有好多種,從線上到手機都能輕鬆搞定!接下來,我們就要告訴你各種報稅方式的優缺點,到底哪一種最適合你呢?
所得稅申報教學:報稅方式與流程全解析
線上報稅超簡單
「報稅一定要跑國稅局嗎?」如果你還在煩惱這個問題,那真的就落伍啦!現在報稅根本不用出門,只要有一台電腦或手機,就能輕鬆搞定。線上報稅不僅省時省力,還能避免排隊人潮,簡直是懶人福音!
財政部的報稅系統提供了多種登入方式,像是「行動電話認證」、「健保卡+密碼」,甚至是「自然人憑證」,隨便選一種都能快速登入。系統還會自動帶入你的所得資料,你只需要確認金額是否正確,再選擇適合的扣除額,最後點幾下就完成申報了。是不是比想像中簡單多了?
手機報稅5分鐘搞定
「手機也能報稅?」沒錯!現在連電腦都不用開,直接用手機就能完成報稅。只要下載財政部的報稅APP,用「行動電話認證」登入,系統就會自動幫你帶入資料。你只需要確認、修改(如果有需要),然後上傳,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
而且手機報稅還有一個超貼心的功能——「編修模式」。如果你需要新增扶養親屬或調整扣除額,隨時切換就能編輯,完全不用擔心資料卡住。這麼方便的設計,根本是為忙碌的現代人量身打造的!
夫妻合併申報省稅技巧
「夫妻一起報稅真的比較划算嗎?」答案是:看情況!如果你的另一半收入比你低,合併申報可能會讓整體稅率降低,省下一筆錢。但如果你們收入都很高,分開計算反而更有利。
財政部提供了三種夫妻報稅方式:全部合併、薪資分開、各類所得分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不過,記得先試算一下哪種方式最省錢,畢竟稅金能少繳一點是一點,對吧?
「報稅方式這麼多,到底哪種最適合我?」別急,下一段我們會告訴你報稅時最容易踩到的地雷,以及如何避免這些常見錯誤!
所得稅申報教學:報稅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
你知道嗎?每年報稅季總有人因為忽略小細節而被罰錢,甚至錯失退稅機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報稅時最容易踩到的地雷,以及如何避開這些陷阱,讓你的報稅過程順利又省心。
逾期報稅要罰錢
「反正晚幾天報稅也沒差吧?」如果你這麼想,那可就要小心了!根據國稅局規定,逾期報稅不僅會被加徵滲報金,還可能被罰款。
舉個例子,假設你應繳稅額是1萬元,逾期1個月可能會被加收1%的滯納金,也就是100元。聽起來不多,但如果你是拖延成性的人,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所以,記得在5月31日前完成申報,別讓自己的荷包無辜受損!
年終獎金需申報
「年終獎金不是公司已經扣稅了嗎?為什麼還要申報?」這是很多人常有的疑問。沒錯,公司發放年終時通常會先預扣稅款,但這並不代表你不需要申報。年終獎金屬於「薪資所得」,必須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計算。
如果你漏報了,國稅局可是會找上門的!建議大家在報稅時仔細核對扣繳憑單,確認所有收入都已如實申報,避免後續麻煩。
工作未滿一年也要報稅
「我才工作幾個月,收入不多,應該不用報稅吧?」其實,只要你的年收入超過免稅額(目前是44.6萬元),就算只工作一個月,也需要申報所得稅。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年底找到工作,月薪3萬元,雖然只領了兩個月的薪水(共6萬元),但因為超過免稅額,還是得乖乖報稅。別以為時間短就能躲過,國稅局的系統可是很精明的!
另外,如果你是自由工作者或接案族,更要特別注意。即使沒有固定雇主,只要收入達到門檻,一樣要主動申報。別等到收到補稅通知才後悔莫及!
其他常見問題
- 扶養親屬怎麼報?扶養父母或子女可以節稅,但記得要確認親屬是否符合條件。例如,子女必須未滿18歲(或在校就讀且未滿24歲),父母則需年滿60歲或無謀生能力。
- 醫療費用可以抵稅嗎?可以!但必須是「自行負擔」的部分,且超過一定金額才能列舉扣除。記得保留收據,以備國稅局查核。
- 投資虧損能抵稅嗎?很遺憾,股票或基金的虧損不能直接抵稅,但如果你有賺錢,記得申報資本利得,避免被追稅。
最後的小提醒
報稅時,記得檢查所有資料是否正確,尤其是身分證字號、銀行帳號等基本資訊。一個小小的數字錯誤,可能導致退稅失敗或延遲。另外,如果你選擇線上報稅,務必確認上傳成功,並保留收執聯作為憑證。
辛苦完成報稅後,你有想過退稅款該怎麼處理嗎?與其讓錢躺在銀行裡被通膨吃掉,不如想想如何讓它發揮更大價值!想知道有哪些比定存更划算的選擇嗎?下一段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聰明報稅後,你的退稅該放哪裡最划算?
退稅放銀行虧大了
辛苦報完稅,終於拿到退稅款了,你是不是第一時間就想把錢存進銀行?先等等!你知道嗎?如果把錢放在銀行定存,雖然安全,但利息可能連通膨都打不過,幾年後你的錢反而變薄了。
這就像把錢藏在床底下,雖然不會不見,但也不會變多,甚至還可能被通膨偷偷吃掉一部分。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穩健理財新選擇
其實,退稅款是一筆意外之財,與其讓它躺在銀行裡「睡覺」,不如讓它為你工作!你可能會想:「可是我不懂股票,又怕賠錢,該怎麼辦?」
別擔心,現在有一種理財工具,既能提供比定存更高的回報,又能像定存一樣穩穩當當,那就是「香港儲蓄險」。它就像是一個會長大的存錢筒,每年固定幫你累積一筆錢,而且時間越久,長大的速度越快。更棒的是,它不像股票那樣需要每天盯盤,你只要放著,就能穩穩賺。
比定存更好的選擇
你可能會問:「真的比定存好嗎?」當然!定存的利息通常只有1~2%,但香港儲蓄險的長期回報可以接近股票的表現,而且風險低很多。
舉個例子,假設你每年把退稅款投入香港儲蓄險,10年後可能比放定存多賺好幾倍。這就像種一棵樹,定存是小盆栽,長得慢;而香港儲蓄險是大樹,時間越久,枝葉越茂盛。而且,它還有一個定存沒有的優點:萬一急需用錢,還能部分提領,靈活性更高。
👉 加入港保一哥Line社群討論,讓專業顧問幫你規劃退稅款的最佳去處,讓錢不只安全,還能穩穩長大!
報稅省下的錢,這樣處理最聰明!
看完這篇報稅攻略,你是不是發現原來報稅沒想像中那麼可怕?從搞清楚自己要不要報稅,到選擇最方便的報稅方式,再到避開常見的地雷,現在你已經是報稅達人了!
但你知道嗎?最聰明的報稅高手不只會報稅,更懂得怎麼處理退稅款,讓錢繼續為自己工作。
很多人報完稅拿到退稅,就直接把錢存進銀行,這樣實在太可惜了!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銀行定存的利息根本追不上通膨,放越久反而越虧。與其讓錢在銀行裡睡大覺,不如找個更會"生錢"的地方放。
你可能會想:「可是我又不懂投資,股票風險好大,該怎麼辦?」其實,理財不一定要搞得這麼緊張刺激啦!
香港儲蓄險就是個很棒的選擇,它就像是你專屬的"錢媽媽",會默默把你的錢養大。不用每天盯著股市看,也不用擔心突然大跌,時間到了自然就會長大。
而且它比定存厲害的地方是,時間越久長得越快,放10年可能比定存多賺好幾倍呢!萬一臨時需要用錢,還可以提領一部分出來,超級貼心。
👉 加入港保一哥Line社群討論,讓我們幫你把退稅款變成會下金蛋的母雞,安全又穩當的理財方式就在這裡等你!
認識香港保單:
【2025】儲蓄險比較:台灣 vs. 香港,20 年後收益差多少?
香港保單 vs 境外保單,原來這樣買最安全?一篇文章破解詐騙迷思!
延伸閱讀:
2025年所得稅級距大解析:3分鐘搞懂免稅額、扣除額與應繳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