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其實很想變好,
打開筆電、拿起筆、看著任務清單,卻遲遲動不了。你對自己說:「再努力一點」、「別再拖了」、「這次一定要改掉」——
但越逼自己,越卡住,然後懊惱又開始上線。
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軟弱、不夠堅強?
但事實可能剛好相反—— 你不是失敗了,而是正在啟動一種自我保護。
我們稱它為:WAITS 五大慣性防禦模式。
它們不是壞習慣,而是你內在那群,從很久以前就陪在你身邊的「老隊友」。

🧠慣性防禦,是隊友,不是對手
想像你正站在「想改變」的門口,
準備開口、做決定、跨出下一步—— 但那一刻,你突然緊張、遲疑、甚至空白。
這時候,五位隊友同時上線:
- 一個說:「先別說話,說錯怎麼辦?」
- 一個說:「不是你錯,是別人沒溝通好。」
- 一個說:「你還沒想清楚,再等等吧。」
- 一個說:「我們先改個版型,至少看起來有在做事。」
- 一個說:「先倒杯水、回訊息、再來處理這個啦。」
這些聲音很熟悉吧?
它們就是W.A.I.T.S.:你內在的慣性防禦隊友,
他們的任務,從來就不是害你——而是保護你不再受傷。
WAITS 五大慣性防禦模式是什麼?
🔹W|Withhold(沉默)
我怕說錯、怕丟臉、怕一說出口就沒退路。
所以我選擇不說,保持沉默,也許比較安全。
這是「不表達」的防衛,讓我不必冒險。
🔹A|Accuse(推責)
如果我先說「都是他們的問題」,
就可以少承擔一點、不那麼難受。
這是「外推」的防衛,讓焦點離開我。
🔹I|Indecision(不決)
腦中不斷轉:「哪個比較好?萬一後悔怎麼辦?」
拖延看起來像懶,其實是因為我太怕選錯。
這是「卡住」的防衛,讓我暫時不用決定命運。
🔹T|Tuckle(表象改變)
我不敢直視真正的問題,只好先改改表面。
讓格式好看一點、講話再包裝一點——也算是有努力了。
這是「粉飾」的防衛,把能控制的做完,心才比較安。
🔹S|Shift(轉移焦點)
面對不了那個問題,我就先做別的。
滑手機、突然整理房間、安排小事充滿整天。
這是「分心」的防衛,讓我逃開情緒現場。
💬這些反應,不是你錯,而是你想保護自己
WAITS 的每一種反應,
其實都是你過去一次又一次學來的生存方式。
- 小時候說錯話被罵,所以你學會閉嘴。
- 曾經承擔太多,所以你先推開責任。
- 做錯一次被否定,所以你不再敢下決定。
你不是懶,也不是逃避,
你只是還沒認出,這些行為背後,是一顆想「平安活著」的心。
🧡隊友不需要被逼退,他們需要被理解
你不用把WAITS「改掉」,你只要學會跟他們對話。
- 對「沉默」說:我知道你怕,但我想試著表達一點。
- 對「推責」說:謝謝你幫我擋著,我願意自己試著承擔一些。
- 對「不決」說:我們可以先試著選一個簡單的開始。
- 對「表象改」說:你很細心,但我想也看看深層的問題。
- 對「轉移」說:謝謝你讓我緩一下,現在我回來了。
當你願意理解、引導、陪伴,
你不再只是被慣性拉走,而是真正開始領導這支隊伍。
🌱升級,不是突然的突破,而是一次次溫柔的靠近
別急著責怪自己「怎麼還沒改變」;
也別再用強迫和批判對待這些老隊友。
真正的轉變,來自你願意坐下來,聽聽他們想說什麼。
也許某天,你會在沉默出現的瞬間,
多一句關心,在推責的反射裡,多一點選擇, 然後慢慢地,你會發現:
你跟這些隊友,
真的能走出一條新的合作路徑。
你不需要戰勝自己,只需要好好陪著那個一直想保護你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