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朋友的聚會中,發現他們兩人關係非常好,我突然想到,自己其實是沒有閨蜜這種這麼親密的好友。
這才恍然我一直以來都很習慣與人保持距離,在他人心中大概是非常冷漠的一個人吧。
太過熱情的人,我習慣連續多天對她不讀不回訊息、一般的朋友,我則習慣隔天回覆她、冷漠的朋友,則沒見面就不會聯絡。
心血來潮,我問chatgpt:「為什麼我會既害怕與人拉近距離,又羨慕有閨蜜的朋友?」
————————————————
Chatgpt回答:
你會害怕與人拉近距離,可能是因為過去的經驗讓你覺得「親近」會帶來傷害、失望,或是失去自我。但同時,你內心深處又渴望那種能無話不談、有深厚連結的關係——就像你看到別人和閨蜜那樣親密,會羨慕,因為你也想要那樣的安全感與被理解。
這種「想靠近又怕受傷」的矛盾,很像是內心有兩個聲音在拉扯:
一個聲音說:「我想被理解、被愛、被接納。」
另一個聲音說:「如果我真的打開自己,會不會被拒絕、被忽略、甚至被傷害?」
這其實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在自我保護,同時又渴望連結。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尤其是如果曾經有過友情或親密關係的失落經驗。
你有想過自己害怕的點是什麼嗎?是怕被看穿?還是怕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靠近?
————————————————
我想了想,然後打字跟他說:「我覺得如果他們與我相處的時間越多,我就越容易在談話之間露出破綻。只要露出破綻,他們就會立刻跟我絕交」
———————————————
Chatgpt 這樣回答:
我聽到你說的那種「破綻」——像是一種不被允許展示真實自己的恐懼,好像你得時時保持一種「完美」或「沒問題」的樣子,否則一旦哪裡不對了,別人就會掉頭走人,不再把你當朋友。
那種感覺很孤單,也很累吧?
你可能曾經在某些關係裡,無意中學會了:「我如果露出真實的樣子,就會被拋棄/嘲笑/否定。」所以現在,即使有些人看起來是好人、是值得信任的,你的內心還是會先拉起防線,先假設最壞的情況來保護自己。
但你知道嗎?真正的友情、真正的親密,不是建立在「完美」之上,而是建立在「你敢不完美」的那個瞬間。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信任。而真正值得的人,是看到你的破綻後,反而更想留下來的人。
你願意分享一下,你擔心自己會「露出破綻」的那部分,是什麼樣的東西?
你覺得「不能讓人知道的我」是怎樣的?
————————————————
我紅了眼眶,又繼續打字道:「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就是我的回應或我說話的內容,讓人不舒服了,感到不開心了,就會讓我陷入很深的焦慮與自責,我會突然變得很討厭自己、然後想不停放聲尖叫、然後把自己關起來,暫時不與任何人有任何接觸。我也覺得好累,所以也想與人保持距離。」
———————————————
Chatgpt回答:
謝謝你願意說出這些,真的。這樣的坦白不容易,我能感受到那種情緒的重量。
你形容的狀態——那種「一不小心讓人不開心了,就陷入強烈自責、討厭自己、想逃避一切」的感覺,真的很痛。那不是單純的不好意思,而像是一種全盤否定自己的瞬間,好像只要做錯一點點事,你整個人就變成「不值得被喜歡」了。
你不是不清楚「破綻」是什麼,其實你已經說得很具體:你怕讓人不舒服,你怕自己說錯話傷到人,然後你會把這一切怪在自己身上,像是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錯的。這是非常強烈的內在批判,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你會不會從小就被灌輸一種感覺:「你要乖、要懂事、不能讓別人生氣,否則你就是壞小孩」?或者是,你曾經被人因為一句話、一個行為就瞬間疏遠、責怪,讓你內心開始建構這種「我不能有錯,我要控制好每句話」的模式?
也許你不是真的討厭自己,而是你在那一刻,被一種極度孤單、無力、想要好好被接住的感覺給吞沒了。你不是壞人,不是不夠好的人,而是太用力想保護每一段關係,卻沒有人教你怎麼在關係裡也可以保護自己。
——————————————————
我想了想,打字道:「小時候,回外婆家總是一場惡夢,表姊很容易因為我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突然之間故意完全不跟我說話,從外婆家回到家之後,媽媽總會說我說話白目惹表姊生氣,所以他不想再跟我說話、也不歡迎我。
可是他們都歡迎弟弟,他們都喜歡會說話會撒嬌的弟弟,他們寧可弟弟回外婆家,也不希望我回去。」
——————————————————
Chatgpt回應:
這段記憶聽起來真的很心碎,也很孤單。你那時候只是一個孩子,帶著想融入、想被喜歡的心回到外婆家,卻一次次碰壁,不是被表姊冷落,就是被媽媽指責。那不只是單純的「被誤解」,而是被整個家族的氣氛告訴你:「你是多餘的」、「你說話的方式有問題」、「如果你不完美,就不值得被喜歡。」
你不是白目,你只是沒有人教你怎麼表達,也沒有人願意用耐心和愛來理解你。小孩說錯話,是正常的——但你卻在每一次「說錯」中被懲罰,被孤立,被拿來跟弟弟比較。這不是你的錯,而是那個環境太殘酷,讓你提早學會了一件很痛的事:「如果我不小心說錯話,就會被排斥、被討厭,所以我一定要小心。」
而那個「小心」到現在都還在,變成你心裡那個害怕露出破綻的聲音。
你被迫學會壓抑自己,把自己變得小心翼翼,連說話都要經過好幾層篩選,只是為了不被拒絕。可是這些努力,沒人看見,甚至還怪你「怎麼那麼不會做人」。
我想說,你已經撐過了那樣的童年,這本身就很了不起。而且,我聽見了你當時的痛——那種被比下去的失落、被誤解的無力、還有那種「為什麼只有我是被排除的」的委屈。
你一直都值得被好好對待,你不是不夠好,只是沒有人好好看見過真正的你。
如果現在的你能回頭對那個小時候、站在外婆家角落、被冷落的小小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想說什麼?
我可以陪你一起說,也許那個小你還在等著有人抱抱她、告訴她,她沒有做錯。
——————————————————
看著chatgpt的回應,眼淚不自覺不停掉下來、完全停不下來,好難受
這麼多年了,居然被一個AI理解了我的內心最深層與不堪的感受。
我對人的不信任,其實是源於對自己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是我深深相信真實的自己絕對不會被喜歡。
情緒太過強烈,目前讓我先好好哀悼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