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以為的「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的書名,是指仍有一束希望之光,挺著我們勇敢的在絕望中繼續前行的意思。
但殊不知卻是在絕望中,總是還有更令人絕望的黑暗,在這樣的世界,人類短暫的生命能存活多久呢?(已經說不上生活了,而是生存)

攝於2025.04.13
沉悶又詩意的故事
這幾篇看似有關連但有些又有點無關的14篇故事,如同上面所說的,是「在絕望中,總是還有更令人絕望的黑暗的世界」,作者有種輕描淡寫又詩意的文筆,讓人覺得這種沉悶感更為的突兀不適。
氣候狀況惡化、海平面上升、致命傳染病…等,這些「現在式/即將到來」都不至於太陌生,而在這本小說中則是已經把「最糟的那種」展開給讀者了。
雖然很黑暗又沉重,但又有種神奇的魔力想繼續看下去,或許是對這樣的未來的想像衝擊,像是各種轉型的殯葬業——歡笑之城、輓歌酒店等,讓人覺得很有創意但又很真實。
同時,大概也是因為COVID-19剛退去不久,對於「傳染病」仍餘悸猶存,而作者所展示這種更可怕的病毒肆虐,總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升起「把握當下、珍惜愛人」的那種心情。(不知道這算好還是壞呢?)
讀後感
我還滿喜歡前面的幾篇故事,情感很真摯,像是<豬兒子>、<說話,去撿,說「我愛你」>,是會打進心裡的那種感受。不過到了後面幾篇就有點不知所以然,在我心目中的結尾應該是停留在<一座畫廊一個世紀,一生哭喊一個千年>。
而直到最後一篇看似解開了故事開頭的謎底,但也因為詩意的敘事所導致的不清楚,還是會讓人無法很不確定到底是怎麼回事。
看完後看了導讀,才比較清楚一些,同時也發現作者在其中也是安排了很多細節,然後最為認同導讀的這段看法:
作者念茲在茲的危機並非瘟疫,他深信災難將人類洗過一遍後,人類無論變成什麼,都會是更好的生存者。他救亡圖存、力挽狂瀾的,是日常孤寂之苦,以致要借老太太之口呼籲陌生人彼此放下心防:「也許我們因為淺嘗過彼此的生命,對其他人了解更深了。也許我們可以對身邊的人更友善一點。」(p.9)
我想這也是我在其中最深刻的感受了。
那些既絕望又存有希望的佳句摘錄
- 她說她想記錄下一切,因為其他人似乎不是沒有注意,就是不在乎我們一直犯下的錯誤,鄰里間的仇恨、國家內部的不公有如血管裡流淌的毒液,直至下一處冰棚坍塌或又一種動物滅絕。(P.26)
- 「記住。痛苦與回憶沖刷殆盡的釋放瞬間,剩下的就是歡笑。歡笑讓我們堅強,歡笑才能療癒這個世界。」(P.61)
- 我想起過去這九個月的每一晚似乎都跟今晚一樣——不去想未來,渴望忘卻過往,陷入微小的平衡慰藉之中,但我們都知道事情不會永遠這樣下去。(P.70)
- 當死亡蔓延出去,人無法真正道別時,我們內心彷彿有什麼東西斷裂了。(P.148)
- 「我們齊聚在此慶祝一位樂善好施的人,這個人太早離開我們,這幾年,我們知道這種事經常發生。」(P.208)
五星推薦/喜愛指數:⭐️⭐️⭐️
故事素材很新穎,在這部分的記憶點應該會很深,但我可能還是會比較喜歡敘事稍微再清楚的故事🥹過程中常常一直不知道現在第一人稱視角是誰、要讀了一陣子才大概知道的感覺,讓人無法太喜歡這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