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用盡一生,只為你飛得更遠
金明送給爸媽一條護手霜、一個筆記本,愛純與寬植卻感動到幾乎落淚,反覆翻看那本筆記本、捨不得使用護手霜。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珍惜,彷彿這些微小的回饋,就能填滿他們心裡的所有空缺。
用 Bion 的語言來說,父母就像是孩子情緒的「容器」(container),持續接收並轉化孩子的焦慮、不安與需求。他在理論中強調,健康的情緒發展仰賴於主要照顧者是否能「容納」孩子的原始情緒(beta elements),並代為消化、理解,再「回應」給孩子一種可被思考的經驗(alpha elements)。
在劇中,我們看見的,正是一種經年累月的「容納與轉化」——從金明的嬰孩時期到成長過程中,她可以肆無忌憚地任性、頂嘴、發怒,因為她知道,她的父母是可以接住這一切情緒的安全容器。
不是因為你完美,而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
銀明總覺得自己不被公平對待,在家庭中他看見姐姐得到更多愛,自己卻常被指責。但正如劇中愛純所言:「我兒子就像我伸不直的手指,我不能不管他。」這句話像極了 Bion 所說的母親的「容器功能」——不是只接住理想與乖巧,而是也承載失敗、脆弱與失控。
對銀明的愛,從不是理性上的投資報酬,而是本能性的回應。就像 Bion 描述的母嬰關係,當孩子情緒失控、感受無法言說時,只有經歷「被接住」的經驗,才能內化為一種基本信任與心理結構。
父母對銀明的愛,是最極致的不對等:他們願意再次勞動、賣力氣、忍委屈,只為了讓他不至於跌得太痛。
「我給了你,我的天堂」:天堂是被創造出來的容器
「你知道我給了你什麼嗎?我給了你,我的天堂。」寬植酒後說出的這句話,是整部劇中最直擊人心的一刻。這句話不僅是父親的告白,也正是心理容器的具象寫照——他用自己的人生,創造了一個孩子可以安心飛翔的天堂。
這是一種成熟的愛,一種能承載他人痛苦、不要求即刻回報的心理成熟狀態。Bion稱這種能力為「容器與被容納的關係」的成功建立,是情感成長的基石。
寫在最後
很多人看完《苦盡柑來遇見你》後潸然淚下,是因為我們都曾是金明與銀明,也都曾無意間忽略過父母那無聲的承載。
Bion曾說:「當一個人能夠承受思考的痛苦,他就能學會愛與成長。」
這部劇讓我們再次學習: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來不是對等的交換,而是最深刻、最無聲的承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也曾在家人關係中努力找出口的你或朋友。
留言區也歡迎你說說,哪一句話曾讓你想起自己的爸媽?我們一起練習,把「天堂」,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