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沌中尋找關係的形狀】——以客體關係觀點看《混沌少年時》第一集

Peter Hung-avatar-img
發佈於時事影視雜談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不知道怎麼說,說了你們也不會懂。」

這句台詞在第一集的尾聲,像一記悶雷打在心頭。

Netflix 原創影集《混沌少年時》甫一播出就以其真實殘酷又細膩的青春描寫引起共鳴,第一集開場即讓觀眾陷入一個少年掙扎於家庭、學校與自我邊界的混亂狀態。從心理動力與客體關係理論出發,我們看到的不是「叛逆」的青少年,而是一個正在奮力與內在客體對話、重塑自我的靈魂。


🧠 客體內化的混亂

主角 Jamie 的情緒起伏與人際疏離,並非單純來自青春期荷爾蒙的劇烈波動。從他與母親之間的互動——母親總是忙於自己的情緒與壓力,無法真正「看見」Jamie 的需要——我們可以看出他早期經驗中的主要客體,是一位情緒不穩定且難以共感的照顧者。

Klein 的客體關係理論中提到,嬰兒早期將母親內化為「好乳房」與「壞乳房」,這種分裂若未被整合,會延續到長大後對他人(特別是重要關係)產生理想化與貶抑的強烈擺盪。Jamie 對同儕的極度依附與隨後的爆炸性憤怒,正反映出他內在客體的不穩定整合:他想靠近,但也害怕被再次忽略與傷害。


💥 投射性認同的防衛運作

在學校的衝突場景中,我們看到 Jamie 有強烈的挑釁行為,甚至對老師語出威脅。這種看似「危險」的表現,其實在心理動力層次上,是一種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的運作:Jamie 將內在的痛苦與自我厭惡投射到他人身上,並透過挑釁行為「讓對方感受到」他的混亂與憤怒。

這不是破壞,而是一種未被理解的溝通。他試圖讓世界經驗他正在經驗的一切:孤單、混沌與恐懼。


🧩 青少年期的自我組織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正處於自我組織的轉折期。他們試圖將童年階段內化的客體形象重組為更穩定的內在世界。但如果早期經驗中缺乏安全依附、情緒回應與穩定的他人,那麼這個重組過程會極為困難。

Jamie 在第一集所經歷的,正是這個重組的「陣痛」。他渴望親密,卻找不到出口;他在暴力與沈默之間徘徊,其實是希望某個「足夠好的他人」能幫他命名與容納這一切。


❤️ 心理治療的想像空間

《混沌少年時》不僅是一部青春劇,更是一場關於心理創傷、內在對話與重新建立關係的深刻演出。如果將 Jamie 的故事視為潛在治療過程的前奏,那麼觀眾可以開始想像:如果有一位穩定的他人能陪伴他走過這段混沌,他是否能從分裂的客體中走向整合?是否能將「我」與「你」重新建構為一段穩定的、相互理解的關係?


📌 結語:混沌之中,仍有可能

客體關係的視角提醒我們,行為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故事藏在水面下。Jamie 的「混沌」,是未被命名的情緒、未被接住的需求,也是還在努力尋找「安全他人」的靈魂訊號。

對於每一位正在成長中掙扎的青少年,我們不需要立刻要求改變,而是需要學會——等待、理解、承接。這才是打開關係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如果你也曾是那個在內心混沌中掙扎的孩子,那你一定也能從 Jamie 身上,看見那個未被好好理解過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尖上的遇見|PETER的打工筆記
59會員
184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木柵邊陲,牧養後山森林,也靜靜與自然為伍。深夜裡,我時常獨自漫跑於山徑,與星光與靜默對話。 學成之後,幸運踏上心理師之路,歸隱已七年。成為學生的玩伴、鄉間的旅人,在多元民情與人心間遊走,慢慢學會以平凡的眼睛看見不凡。 寫作,記住與每個生命交會時的激盪與激昂,也試著在字句之間與彼此產生漣漪,共振、相映。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8
第一集的開頭,Jamie 衝動地打破社會規範——打架、挑釁、拒絕對話——但其實這些行為背後潛藏的,是他對「被看見」的強烈渴望。而這個「凝視」應該屬於誰?本該來自父親——這位在劇中幾近隱形卻影響深遠的角色。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6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第13集中,金明即將披上嫁衣,準備展開她人生的新章節。劇情原先讓我們以為,這段故事中的「不對等的愛」,是來自金宣虎飾演的朴畫家,對金明深情但無法回應的傾心。 然而,劇情的真相逐漸揭露,最深刻、最讓人動容的不對等,是父母對子女那份毫不保留、卻從不要求回報的愛。
Thumbnail
2025/04/24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延伸。」但在 Kleinian 的世界裡,孩子同時也是父母內在客體關係的延續場域。在《苦盡柑來遇見你》中,我們看見了小愛純的夢想如何悄然轉彎,也看見了她如何將未竟的願望,透過下一代接力完成
2025/04/24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延伸。」但在 Kleinian 的世界裡,孩子同時也是父母內在客體關係的延續場域。在《苦盡柑來遇見你》中,我們看見了小愛純的夢想如何悄然轉彎,也看見了她如何將未竟的願望,透過下一代接力完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悲慘和偉大,不給我們任何真相,但有許多愛。”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悲慘和偉大,不給我們任何真相,但有許多愛。”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Thumbnail
我相信⋯那些在戲劇進行中,抽抽噎噎的聲音來源,都有一段需要超度的情感⋯⋯
Thumbnail
那種幽微而尖銳的責難與羞愧,在故意克制的平靜對白中形成了更強烈的戲劇張力。
Thumbnail
那種幽微而尖銳的責難與羞愧,在故意克制的平靜對白中形成了更強烈的戲劇張力。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這齣BL校園劇算是純水的戲劇,沒有太多激情或是肉體纏綿的片段,更多在談論4位男主在家庭、學校等成長環境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探索以及愛情選擇的判斷。 劇情算是中規中舉,沒有太多光彩之處,也許是要在大陸播映,所以很多劇情的設定上,相對會比較保守。而且因為是新人演員,演技上相對稚嫩,感情表現流於表面,看了
Thumbnail
這齣BL校園劇算是純水的戲劇,沒有太多激情或是肉體纏綿的片段,更多在談論4位男主在家庭、學校等成長環境下面臨的各種問題、探索以及愛情選擇的判斷。 劇情算是中規中舉,沒有太多光彩之處,也許是要在大陸播映,所以很多劇情的設定上,相對會比較保守。而且因為是新人演員,演技上相對稚嫩,感情表現流於表面,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